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峡江卫士

来源:解放军报 | 张海华 田 健  2018年04月09日09:45

黑夜像冰冷的湖水一般,荡漾开来。没有风,水面上很静,月光给银色的三峡大坝抹上了一层暗红的光辉。

在大坝上游,一场夜间水陆反恐演练如期打响。

“注意,伍厢庙方向,30米水下发现可疑目标,正在向坝底靠近……”武警宜昌支队三峡舰艇大队机电长杨胜奎迅速将情况向指挥员报告。

出击、深潜、布网、抓捕……一连串指令下达,“恐怖行动”被成功狙击。因发明的内河深水声呐探测器及时发现情况,杨胜奎,这个擅长船艇驾驶和维修的二级警士长,再次立下大功。

“峡尽天开朝日尽,山平水阔大城浮”,千百年来,三峡誉满天下。文人雅士不惜笔墨赞美它,但与秀美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无时无刻面临着的安全风险,作为三峡大坝的守卫者,也时时面对严峻考验。

2016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大坝迎来了它“成人”后的最大考验。中央电视台新闻连续滚动变换的数据说明,这次洪峰超过了1998年的峰值,洪峰正在以71000立方米/秒的巨大流量通过三峡大坝。

“不好,有险情!”正在大坝前清理漂浮物的1200多吨的长江“0202”号拖轮,舵叶被直径30公分的树桩卡住,导致发动机失灵,巨大的船体失去了动力,被大量的漂浮物裹挟着,向坝体移去。情况危急,若不及时处置,拖轮一旦撞向坝体,后果不堪设想。“武警船队,我是长江‘0202’,发生重大险情,请求救援!”惊慌失措的船员因为惊吓,连呼救的声音都变了调。

5分钟后,杨胜奎驾驶一艘快艇箭一般地划过水面,向遇险拖轮驶去。小船拖大船,吨位对比犹如用一辆摩托车来拖一台轻型小卡车,成功的几率小之又小。但险情不容杨胜奎犹豫,抛绳、跳帮、固定,然后驾艇逆流而上,只见拖船的4条像杯子粗的缆绳,拉得像张满的弓弦。突然,“当”的一声,一条缆绳被拉断,在巨大绷力之下回弹打在了钢架上,小船为之一震。杨胜奎临危不乱,沉稳驾驶,继续顶浪而行。等大船拖出来的时候,三股缆绳已经断了两股!

那年夏天,上级给支队配发了一艘新式船艇,要求大队派人到上游重庆接装。时值汛期,江上波涛汹涌,季风、暴雨、泥石流等各种极端天气频发,给船艇驾驶技术带来严峻挑战。有人建议等汛期过后再去接装,但新装备要迅速形成战斗力,执勤任务紧迫等不起。

杨胜奎请命出征。重庆、万州,沿江顺流而下,风平浪静,眼看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可当船行至恩施水域时,突遇12级龙卷风,滚滚长江咆哮起来了,滔滔江水裹着随江下泄的木头、垃圾等杂物一起涌向船头。一个巨浪掀过来,将小船送上几米高的浪尖,旋即又跌至谷底。几个回合下来,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晕船呕吐,带队的领导也急出一身冷汗。

危急关头,杨胜奎走上操作台。他沉着冷静,一边安抚众人情绪,一边凭着娴熟的操作技巧,迎浪、劈浪、顶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航行,船终于驶出了暴风区域。

阳光重现,风平浪静。一千多万的船艇保住了,全船战友的安全保住了,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阴雨和黑暗几乎同时到来。

一改昼间的千姿百媚,夜晚的坝区显得阴森而冷峻。时钟指向21点,根据支队统一指挥部署,所有坝区部队全部转入演习状态。

明确任务时,支队首长强调:“你们的对手,对三峡地形水域熟悉,你们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阻止他们对三峡实施‘破坏’。”

“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让‘犯罪分子’得逞。”杨胜奎和战友们齐声回答。

数十只船艇一齐出发,数十个身穿潜水服的“蛙人”同时入水,数架无人机升空,数十台车辆对坝区外围形成包围,一场大规模水陆联合搜索拦截在库区展开。

一分钟、一小时……夜深了,陆上、水上、坝区灯火通明,可“敌人”却如同消失了一般。信心满满的杨胜奎开始焦虑起来,作为此次演习的技术骨干,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不好!”对着电脑屏幕,杨胜奎暗叫一声。画面显示,“敌人”已深潜入水下50米位置,“破坏活动”得逞。按照演习规则,任务失败。

在演习总结会上,支队首长痛定思痛:“科技在进步,‘敌人’的战法也随之进步,传统的安防措施要不断升级,才能满足实战任务的需要。”

这次失败的演习给杨胜奎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本以为牢不可破的防护网,还是存在着风险和漏洞,尤其是水下防护还存在盲区,虽然这种几率可能不足万分之一,但守卫一流大坝必须拿出一流标准,树立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才能确保履行使命不打折。

他到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向老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要想降低风险,可以尝试研制一款符合三峡水域特征的内河深水声呐探测器。什么是声呐探测器?他查看了十多万字的资料,对这一概念才算是有了个基本的了解,但对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要研制这样一款设备,难度可想而知。

命运总是垂青有追求的人。一次,杨胜奎参加一个事迹报告会,意外接触到驻地某潜艇研究院吴工程师。吴工是声纳研究方面的专家,报告会结束后,他要来了吴工的联系方式。

知名专家吴工对这个执著的武警小伙虽不乏好感,但谈到合作研发项目,吴工露出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

杨胜奎并未望而却步,他加了吴工的微信,隔三差五向他汇报自己学习声呐研制的心得。时间一长,吴工终于被他的诚意与上进心所打动,答应合作。

在接下来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共同进行了300多次水下试验,取得了5项专利成果,将深水探测精度提高到了2米以内。200米深水以内,直径大于10厘米的所有物体均难逃探测器的“法眼”。内河深水声呐探测器的发明为三峡安全罩上了金刚罩。

“爸爸,我折了一艘纸船放到长江里,你在下游要记得接收啊!”在电话中,儿子充满童真的话,让杨胜奎泪如雨下。

家,一直是杨胜奎最大的牵挂。为了照顾双方的老人,妻子多年来一直未随军,在恩施老家挑起家庭的重担。一个柔弱的女人俨然是家里的顶梁柱,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儿子今年13岁了,真正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不到半年。

驻地宜昌,内河航运发达,船舶行业兴盛,各类造船相关企业一百多家。这些年,杨胜奎成了小有名气的船艇“专家”,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向他抛来橄榄枝,有年薪数十万的,有提供住房的,有解决家属工作的。

面对优厚的待遇、舒适的工作,杨胜奎不是没有动过心,但先后6次面临进退走留,他都坚定地选择了留队。他的头脑里常常回想起20年前那难忘的一幕。三峡大坝上勤仪式上,面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杨胜奎和战友们一起宣誓:“保卫大坝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铮铮誓言响彻大坝,这是杨胜奎人生中所经历过的最隆重、最神圣的仪式。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当好一名峡江卫士便深深刻入心底,成为他的人生追求。

去年8月,一艘重庆方向开来的游船行至坝区上游10公里处时,因机舱过热突然起火,一时间,火势蔓延,浓烟滚滚,大船在江面失去控制,数百游客生命危在旦夕,三峡大坝面临严峻考验。接报后,杨胜奎带领执勤点备勤人员,驾驶一艘消防艇迅速赶往事发水域。季风形成的巨浪把吨位不大的消防艇吹得飘忽不定,时刻都有侧翻的危险,平时苦练的驾船技术在这时发挥了作用,他们成为首批赶到的救援力量。正在实施灭火救援的过程中,一名游客不幸落水。时值汛期,库区水位达到峰值170多米,由于库区正在泄洪,水流在库底形成巨大的吸附性漩涡,人一旦落水,就算是游泳健将也回天无力,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当口,只见杨胜奎纵身一跃跳进了水中,一个巨浪打过来,他呛了一大口水,眼睛也完全睁不开了。他索性一个猛子扎下去,把呼吸稍微调顺后向落水者游去。

经过近五分钟的艰难努力,杨胜奎终于靠近了落水者,将救援绳索套在了他的身体上。

“得救了,终于得救了!”那一刻,游船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不少人还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被救上岸的落水者“扑通”一声跪在杨胜奎面前,直呼“救命恩人”!而杨胜奎只是笑着摆摆手,便驾驶着消防艇离开了。这个来自大山的汉子,伫立艇上,一边巡逻在巍峨雄壮的大坝前,一边吟唱着一首自己改编的歌:长江三峡真伟大,江心轻舟是我家,漂浮的哨位晃动大呀,寂寞的生活苦和辣。万里长江真浩瀚,漂动船艇是我家,履行使命会有风吹雨打,峡江卫士无所惧怕,坚守岗位报答国家呀,迎来日出送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