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李掖平  2018年03月27日09:25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繁荣文艺创作”“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力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强决心。文艺精品作为新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是宝贵的中华文化名片、是重要的民族精神视窗。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文学创作方面,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学重大奖项中实现“零的突破” ,切实提高了中国文学的“国际能见度” ,让全世界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国内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诸多获奖作品,也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电影电视剧方面,从扬我国威军威的《战狼》 《湄公河行动》 《红海行动》 ,到致敬纯真美好青春同时又审视人生命运坎坷无奈的《芳华》 ;从敞开领袖们高远深厚的文化情怀和人格魅力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海棠依旧》 ,到悬疑重重的现代谍战片《伪装者》 ,再到义薄云天、情义千秋的古装传奇电视剧《琅琊榜》 ;从全方位反映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历史命运的《老农民》 ,到抗战传奇史诗巨制《红高粱》 ,再到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鸡毛飞上天》 ,都是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俱佳的优秀力作。许多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审美魅力的音乐、绘画、舞蹈作品,也屡屡捧回世界级各大奖项,展现出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的优异成绩。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文艺创作还存在着精品力作少、大师大家少、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文艺精品,缺乏具有强大精神力量、标志民族文化实力、堪与世界史诗性经典作品对话的优秀力作。而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组织统筹、政策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推介等方面协同联动。

第一,全方位彰显中国文化资源的突出优势。中国文化艺术体现着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审美精神特征,蕴藏着许多独特的创作形式和表现类型。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红色文化感天动地,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工业文化厚重沉实,当代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文化更为鲜活丰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艺术源泉。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激活民间文化活力,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又要开放视野、拓展思路、创新为先,不断丰富发展当代文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例如,儒家文化是山东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其治国、爱国、理政、勤政、仁爱、厚德、礼贤、修行、明哲理、重实践的思想精髓,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泽被苍生的永恒魅力,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文艺的触角也应该不断延伸。我们要放开思路、多元整合、通力协作,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好“孔子”这张关键牌,用好《论语》这部宝典。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和创新当代文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类型。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把中国故事讲正、讲好、讲精彩。

第二,加强组织统筹,选择若干重大主题攻关创作。放眼全国文艺精品创作,当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火了晋商,一支流行歌曲《太阳岛上》红了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使周庄旅游空前爆棚,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激发起无数青年为理想打拼的壮志豪情,这些案例充分说明文艺精品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建议国家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持续性设置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题材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以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为重点,统筹运作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全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

第三,对重点文艺精品创作项目予以财政补贴,提供条件保障,鼓励各门类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百花盛放” ;对“高、精、尖”的文艺专家设立人才库,建立各单位领导重点联系人制度,保证优秀文艺人才在创作一线发挥才智,不要动不动就将其调入领导岗位,以行政级别待之;集合文艺评论家们聚众智汇众力,加强对文艺精品的精准解读和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全方位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

多出文艺精品,是一个永远的热点话题,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