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促进文化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访全国政协委员熊召政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8年03月16日07:55

作家熊召政之前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两会上亮相。说起新履职的感受,他表示,一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决定着他对工作参与度的高低。在自己所在的文化艺术界,委员们都是带着很多关心的问题来到会上,发言也都踊跃而认真,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文化为之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很多文化振兴的政策,希望这些成就今后能在报告中有更多的体现。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熊召政关注和研究的也是乡村振兴中基层文化组织的振兴问题。“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不能掉队。”他说,自己上世纪70年代曾在文化馆工作,那时乡里几乎是一村一绝活,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应有尽有。“我小时候看到鼓书艺人,背着鼓挨村挨户去说鼓书。”过去,每逢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乡村里都有相应的文化活动。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短篇小说《社戏》,里面讲到了主人公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的故事。这些体现的都是乡村文化。可如今这方面却出现了全面萎缩的趋势,儿时“乡味”十足的乡村文化已越来越淡,文化传承人、文化的组织机构都消失了,这无疑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文化是乡村的基石,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最早的农业文化或是农民文化。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多可以在乡村中有所体现。费孝通先生当年作的乡村调查,调查的主要是乡村的经济。现在我们如果要再对乡村作一个调查,恐怕要先作一下文化方面的调查。”熊召政说。

谈到文学创作,熊召政坦言,我们新时期的文学与过去相比总体上成就很大,但离我们时代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发自内心“闭关”坐冷板凳写作的作家还是减少了。看看历史上著名的作家,曹雪芹毕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所以,下定决心坐冷板凳,保持自己的修养和修为,需要有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这种能力达到了,我们才能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使自己的作品要么处在“高峰”上,要么走在前往“高峰”的路上。相信要是有了这种心态,总有一天我们的优秀作品会“井喷”。同时,希望国家能更好地激发和保护作家艺术家的创造力,而不是让他们安于现状。因为这样很难使他们拥有抗风险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很难写出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熊召政回忆起当年刚上初中时,校门口有两块牌子:“欢迎你,未来的科学家!”“欢迎你,未来的文学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了“文学家”这块牌子下面,立志长大后要当文学家,并一直朝着自己的理想向前走。“我们那代人成长的环境虽然充满苦难,但却会成为人一生宝贵的营养。现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上有很多扭曲的、不健康的观念和习惯对他们起到负面的影响,好像毒素一样。孩子们本身并没有过错,因为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就需要靠主流的价值观对他们施以教育和影响。”

熊召政同时谈到,应继续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书香社会健康发展。现在很多人装新居,买一些新书都是应景的,基本不会读,也没时间看。一个家庭如果住房有困难,往往首先减掉的也是书房。就像提高影视剧的收视率一样,书香社会的建立也不是一日之功。阅读人口增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应该提倡真正有质量的阅读。比如原先很多电视台都有读书类的节目,坚持办了几年就都停办了,因为收视率低,不得不砍掉。这说明,人们对读书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还不够。“什么时候书店里的职场宝典、心灵鸡汤少了,名著专著多了,我们的读书就走上正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