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文学界政协委员关注社会民生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徐健  2018年03月09日07:4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依然占了较大篇幅。一项项涉及诸多方面的惠民利民新举措扎实具体,可谓送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礼包”,让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连日来,有关民生的话题也受到来自文学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和热议。

张海迪委员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残疾人,这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特别的关心和关注,让人感到十分振奋。她谈到,残疾人的困难关系到千家万户,让一个残疾人幸福了就可以让一个家庭幸福。近30年来,我国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给千千万万人带来希望和福祉。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残疾人群体和他们的家庭都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张海迪表示,当前工作中,残疾人康复依然是重中之重。一个残疾人只有身体康复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残疾儿童抢救工作尤为重要,年龄越小的儿童,康复的希望越大。同时,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历程当中最重要的,希望今后有更多残疾人学生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呼吁,要努力让残疾孩子进学校学习,特别是给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现在一些社区已经有送教育上门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让重度残疾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教育,这让人非常感动。

范小青委员近年来推出的不少作品都是现实题材,因此对现实生活格外关注。为小说创作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的经历,也是她了解社情民意、调研问题的过程。今年,范小青的提案关注的是儿童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她表示,现在社会对儿童教育非常重视,投入资源很多,但是儿童医疗资源却非常缺乏。一方面,当下在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口子女增多,二孩政策带来新生儿潮,再加上儿童是流感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因素都导致儿科医疗资源十分紧缺;另一方面,即使是大城市,儿童专科医院也非常少,一般一个大城市只有一个专业性的儿童医院,其他部分大医院虽然设有儿科,但一般不设儿科急诊,导致急诊儿童只能集中到惟一的一所儿童医院,到了夜间,儿科急诊量剧增,人满为患。此外,儿童医院还存在着硬件条件差、资源供给较弱等问题,而儿科医生又是医生中风险特别高、回报相对较低的一类。范小青呼吁,从政府层面上要集中财力物力,增加专门性儿童医院的投资建设,并鼓励民资进入,不断扩大儿科医疗资源供给。医疗卫生系统要进一步重视儿科,努力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最大程度调动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吸引更多医学院毕业生进入儿科;希望能够恢复医学院儿科专业,可以适当降低录取条件作为倾斜鼓励。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国有林区,极端最低气温在-50℃以下,素有“高寒禁区”之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和民生问题较为突出。来自黑龙江的迟子建委员表示,大兴安岭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地方性疾病多发,社会公共成本和生活成本过高,百姓生活质量较低。由于受地处偏远、地广人稀、气候寒冷、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财力负担逐年加重。冬季取暖期长达7个多月,日用百货、粮食蔬菜等生活消费品依赖外进,物价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此外,这里人才外流严重,目前人才总量不足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及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平均水平相比均有不小差距,大兴安岭地区职工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也相对较低。鉴于这种情况,迟子建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国家提高大兴安岭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并恢复该地区之前已停止执行的御寒津贴政策。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许多乡村人才持续流失,乡村振兴普遍面临“一将难求”的现状。在张帆委员看来,推动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人才决定着我国乡村的未来。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优先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予以重视。他谈到,目前乡村存量劳动者素质偏低,人才留不住、引不进,农村人才较之以往的年代经受着更大的冲击、诱惑和挑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观念不足以支撑他们留在农村。而由于区位、交通、气候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相对落后,待遇上也缺乏优势,人才更是难以引进。此外,人才返乡在土地、户籍、医保、社保等制度方面的机制不畅也阻碍了乡村人才发展。张帆建议,应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加快出台乡村振兴中长期规划,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规划的首要位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让农村人才具有稳定、清晰的发展预期。同时,乡村振兴还应实施人才协同战略,系统解决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后的现状。既要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也要坚持以培养当地农民人才为主,加快实现由简单“办班”向系统“育人”转变,定向培训一批能适应现代农业、有志于扎根农村的农民大学生。还要构建人才分享农村发展的机制和渠道,建立健全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关注当地返乡人才的社会经济价值,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户籍、社保等相关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实现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户随人转”。

谈及新农村建设的话题,赵玫委员也深有感触。2016年,她以“边疆多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报告文学入选了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扶持专项,目前这个项目已即将完成。赵玫介绍说,她前往历史悠久的云南腾冲和顺镇采访了两个多月时间,其间一直和农民朋友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当地优美古朴的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相处的画面,无不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她不禁为当地点赞,因此下笔写起来的感觉特别好。

在朱晓进委员今年准备的多份提案中,有一份关注的是学前教育普惠化的问题。他认为,学前教育普惠化应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教育普及,而应更加强调基于不同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内涵模糊。有些地方采取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普惠性资源,但却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服务”,忽视了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也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和内涵提升。朱晓进表示,普惠性应该普及、惠及所有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其中既应该包括正常儿童,也应该包括困难群体儿童。同时,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民办园在“普惠化”过程中存在困难,政府扶持与监管不到位。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予以补助和奖励,但一些措施往往以碎片化的短期项目方式实行,申请有一定门槛,而且是竞争性的,难以均衡,这些都导致民办园的“普惠性”难以长期顺畅维持。因此,朱晓进建议,要科学厘定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定位,出台专门针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实施措施,并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制度性保障。要进一步加大普惠性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关注民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等方式,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降低办学成本,突出公益属性,建立经费投入长效发展机制,努力让民办惠民幼儿园做到“惠而不伤”,吸引更多民办园进入普惠行列。此外,朱晓进还就加强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