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京颁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晓晨  2018年03月05日07:32

3月4日,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京颁奖

唐弢学术论坛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活动并介绍了本届评奖的相关情况

3月4日,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京颁奖。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活动并介绍了本届评奖的相关情况。丁帆、孟繁华、陈晓明、王鸿生、陈汉萍、张志忠、范智红、刘勇、解志熙、高远东、傅光明等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部分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及往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作者代表与会。颁奖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主任李洱主持。唐弢学术论坛同时举行。

本届评奖自2017年12月6日启动,初评环节于2017年12月31日结束,在规定期限内,共收到由各学术期刊负责人组成的20位初评评委推荐的60篇论文,20篇论文经评审进入终评。2018年1月13日,16位终审评委通过现场多轮投票,最终确定了5篇获奖论文,它们是:李丹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征求意见本”现象——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为中心》、祝宇红的《“化俗”之超克——鲁迅<起死>的叙事渊源与主旨辨析》、李娜的《试析1950-60年代台湾青年的“虚无”,重新理解“现代主义与左翼”——以陈映真、王尚义为线索》、张欢的《“事实性”的利用与“真实性”的表达——解读<小团圆>兼论张爱玲》、张晓琴的《“独药师”的文学之道——论张炜的意义》。获奖论文基本代表了2017年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较高水准,体现了青年学者的思辨精神、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此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也同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除获奖论文外,该书还收入了其他通过初评、入围该奖的15篇论文,以期更全面地向社会各界呈现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面貌。迄今为止,该评奖活动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历届获奖者及其所代表的研究群体,如今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力量。

李敬泽为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李丹颁奖

丁帆为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祝宇红颁奖

孟繁华为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李娜颁奖

李敬泽为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张欢颁奖

王鸿生为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张晓琴颁奖

嘉宾和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奖者合影

唐弢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92年,其家人在先生逝世后将其全部藏书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赢得了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敬意。中国现代文学馆为此建立的“唐弢文库”,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为弘扬唐弢先生的学术精神,鼓励青年学者进行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别设立了“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天津微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向“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提供了资金赞助,以支持中国青年批评家的成长。

当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同时颁奖。陈子善的《<呐喊>版本新考》、赵稀方的《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敬文东的《词语:百年新诗的基本问题——以欧阳江河为中心》、韩琛的《“重写文学史”的历史与反复》、孟庆澍的《彼此在场的读与写:1907年的周氏兄弟》、刘大先的《剩余的抒情——刘亮程论》、李广益的《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等7篇论文获奖。

李敬泽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陈子善颁奖

丁帆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颁奖,李娜代赵稀方领奖

刘勇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敬文东颁奖

解志熙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韩琛颁奖

张志忠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孟庆澍颁奖

范智红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刘大先颁奖

陈汉萍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李广益颁奖

摄影:王纪国

附: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授奖词

李丹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征求意见本”现象——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为中心》,就20世纪50至7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和编辑出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征求意见本”现象展开分析,勾勒了文学生产机制对作家主体、文本和文学史的深刻影响。论文角度独特,材料翔实,分析透彻,颇具见地。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祝宇红的《“化俗”之超克——鲁迅<起死>的叙事渊源与主旨辨析》,追溯鲁迅《起死》与王应遴杂剧《逍遥游》中“庄子叹骷髅”叙事的关系,探讨了鲁迅对“吃教”“无特操”文化的批判,凸现出鲁迅启蒙观的复杂张力。此文是近年鲁迅研究的重要收获,对于中国文学史上普遍存在的“重写”现象的研究亦具有启示意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学养与功力。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李娜的《试析1950-60年代台湾青年的“虚无”,重新理解“现代主义与左翼”——以陈映真、王尚义为线索》,把陈映真的左翼文学与五十年代台湾现代主义先驱王尚义的虚无立场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解释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台湾青年的“虚无”的历史构成,提供了探究现代主义与左翼文学复杂关系的新路径,对理解台湾当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张欢的《“事实性”的利用与“真实性”的表达——解读<小团圆>兼论张爱玲》,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张爱玲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张爱玲通过回忆呈现出的事实与试图达到的叙事真实,在小说中以何种方法相互缠绕;张爱玲的自我文本化过程又如何呈现了张爱玲的个人处境与认知局限。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张晓琴的《“独药师”的文学之道——论张炜的意义》,将张炜的创作过程看作寻找文学之道的过程。论文认为,道家文化的阴阳之道、自然之道以及人类的革命与信仰之道,构成了张炜文学世界纷纭的精神图景。此论文由作家新作回溯其全部创作,是作品论亦是作家论,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