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两会记者手记:聆听中国声音 让新闻报道裹挟时代温度

来源:未来网 | 和海佳  2018年03月02日14:17

早春的北京,天蓝风轻,枝芽萌动,仿佛为2018全国两会召开添加助力,微笑叫好。作为五年新征程中的崭新篇章,2018全国两会连日来备受关注,一时间我在北京的所看所闻所感,无一不指向今年的两会新风。

2018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今天下午的人民大会堂外景。未来网记者 程婷摄

的确,每年的两会重点不同,而换届、宪法修改、国家机构改革等内容,无疑是今年两会不同“平年”的重要特征,也是媒体记者们聚焦报道的风向标。

在两会开幕前夕的这段日子,新闻事业部里的采编团队围绕如何设置议题和展开相关报道紧锣密鼓地进行部署安排,我和同事们快速分头行动,根据老百姓热议、关注度高的话题联系采访相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报道夯实铺垫,做好原创报道的选题策划。

今天上午的人民大会堂里,参与报道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记者们排长队领证。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但新闻报道远非可以运筹帷幄的,未知的事态动向永远摆在新闻道路的前方。在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浪潮里,参与盛会报道的记者,向来都要拿出看家本领,从去年全国两会到今年即将开始的2018两会,作为媒体记者,同行们的两会新闻作品与高科技报道手段让我增长见闻,在很大程度上两会报道不仅是工作场,还是新闻学习的课堂,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会时刻考验着记者们平时的素养积累和学习能力,带动记者思维的快速运转。

参与报道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记者们在人民大会堂内排长队登记领取采访证件。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两会是年度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份代表国家发展的“年度答卷”,关注度之高,不言而喻。

记者们站在报道前沿,结合现代传媒的媒介发展特点,传递新闻报道以上情下达。而此时,一张网,一个群,一部手机,一款APP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互动网络,把记者、百姓与代表、委员们紧密又有温度地联系到一起,通过提案、议案的讨论和分享,勾连会场内外、线上线下的群众呼声和代表建议。

这种肩负社会责任的连带感颇具重量,是两会报道中吸引记者们投入争分夺秒工作的驱动力。

两会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是媒体报道的盛会,更是全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绘图,社会各界代表委员们捎带着百姓心声。更可喜的是,经由融媒体的传播,两会已真正变成了民众可以观察了解中国改革的窗口。两会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