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3000年的中国》
作者:施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书号:9787549586080
定价:99.00元
编辑推荐
这本书能带你看懂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国奇迹持续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认知我们的世界角色。
在这个关键节点,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
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目标的设定。
而如何设定目标,取决于你怎么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
每个人,都该思考——在起伏的浪潮中,一个人怎么认知环境?
过去40年,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中国式奇迹能否持续?未来,世界会有怎样的格局?在大环境下,你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名人推荐
气象壮阔的论述格局…这是这一代青年人在大时代进行大构想的一个可贵的尝试。
——刘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主任)
作者以汤因比式的历史哲学视野,考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互动中的中国大历史。如此之大手笔、大气象、大格局,为当今中国学界所罕见。在碎片化研究的时代,本书不啻为令人精神一振的难得力作。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到了中国人书写中国历史哲学的时候了。从酝酿到落生,这部作品花去作者八年时间。而作为见证人,我们跟着他的激情和沉思,从4万字到50万字,一路读来。作者力图对我们这个人群遭遇的苦难,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施展迈出的这一步,是零到一的创造。它将结束这个巨大人群如此长时段、对自我认知和定位的焦虑和迷茫,也将引起激荡,诱发更广泛、深刻地对这个人群未来命运和担其所当的思考。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第一次听施展讲述他的研究,就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让我看到了理解中国问题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也解释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中国到底从哪里来,中国未来可能会向何处去?这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相信许多人也在思考。施展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答案。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作者简介
施展,现任教于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中心主任,2008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于巴黎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政治社会学、历史哲学、国际政治。曾发表专著《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时评文章数十篇散见于诸多刊物、媒体。
作者个人公号,施展世界
目录
绪论
壹 哲学篇: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一、作为中华民族之信仰的历史
二、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过程
三、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四、中国历史的时间结构
五、从奉天承运的天子到普遍均质的人民
六、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使命
七、历史运动的内生方向
贰 社会学篇: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
一、从欲望到信仰
二、制度的演化
上篇 作为“中国”的世界
第一章 地理与历史
第一节 中原
第二节 草原
第三节 过渡地带
第四节 西域
第五节 雪域
第六节 西南
第七节 海洋
第二章 第一轮历史大循环:封建社会
第一节 三轮大循环
第二节 脱于混沌,封建初成
第三节 封建的巅峰与瓦解
一、周厉王之败
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三、技术进步与封建社会的终结
第四节 思想的自由奔流
一、轴心文明思想的开启
二、史学的勃兴
第三章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第一节 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一、天下定于一
二、草原的兴起与中原的豪族化
三、从豪族崛起到中原陆沉
第二节 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一、塞北的精悍气血
二、江南的衣冠礼乐
三、孝文帝之败与宇文泰之成
第三节 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一、关中与关东
二、海上声教与西域胡风
三、安史之乱与西域新命
四、吐蕃的聚与散
五、技术进步与豪族社会的终结
第四章 第三轮历史大循环:古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 精神的自我超越
一、普遍帝国与特殊认同的矛盾
二、儒学的新谱系与自我超越
第二节 特殊帝国及其蜕变
一、从“伦理世界”到“伦理官僚世界”
二、二元帝国的精神自觉
三、西域的历史伏笔
第三节 大陆普遍帝国及其绝唱
一、元:“大一统”抑或“大居正”?
二、明:大陆的专权与海洋的兴起
三、清:大陆普遍帝国的绝唱
下篇 内在于世界的“中国”
第五章 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帝国余晖
第一节 世界市场背景下的诸多新要素
一、外生的技术进步与新经济要素
二、新的知识与新的人才
三、大英帝国主导的新秩序
第二节 帝国的中兴与终结
一、帝国均衡的起伏与变迁
二、海洋与过渡地带
三、西域的命运与陆海大博弈
四、印度洋的风与大西洋的风
五、西南的奇迹
六、东北的隐喻
第三节 从普遍帝国到普遍人民
一、普遍主义的重新想象
二、法权视野
三、民族主义与革命
第六章 进行中的第四轮历史大循环:现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 革命与战争的正当性
一、政治经济学视角
二、政治哲学视角
三、内部革命与外部革命
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
一、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谋划
二、俄国的谋划
三、日本的谋划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外与内
一、民族主义与外部世界
二、民族主义的内部困境
三、民族主义的格局欠缺
第四节 共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一、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国体建构
二、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
三、大陆帝国的自我超越
第五节 从宪法制到宪法典
一、宪法的形式与质料
二、从《清帝逊位诏书》到无产阶级专政
三、共产主义法理学分析
第七章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失衡
第一节 中国经济崛起的奥秘
一、创新经济与土地财政的时间耦合
二、供应链网络的规模效应
第二节 世界秩序的变迁与失衡
一、从“中心边缘”结构到“双循环”结构
二、世界秩序的失衡与金融危机
三、“不可能三角”与世界秩序
第三节 全球治理秩序之变迁
一、贸易过程的时间维度与国家政治的空间维度
二、从摩尼教秩序到奥古斯丁秩序
第四节 “文明的冲突”与普遍秩序的演化
一、伊斯兰世界的困境与反抗
二、奥古斯丁秩序的二阶属性
三、普遍秩序的演化过程
第八章 世界历史民族的精神自觉
第一节 精神如何自觉?
一、哈耶克秩序与黑格尔秩序
二、施密特问题
第二节 大国的自我超越
一、实力、理想、制度
二、海洋秩序与陆地秩序
三、海洋霸主的自我超越:从英国到美国
四、陆地霸主的自我超越:以德国为例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的合题
一、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海陆枢纽
二、中国秩序作为世界秩序的全息缩影
三、生成中的世界与普遍宪制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