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可承受之承诺 ——迈克尔·罗伯森小说《越狱者》主题诠释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牛八之中国作家网  2018年02月23日08:40

小说《越狱者》的作者系澳大利亚作家迈克尔·罗伯森,1960年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979年进入悉尼《太阳报》成为一名记者。在新闻业沉浮14年后,改行做匿名写手,先后替15位艺术、政治、军事和体育名人执笔自传,其中有12本登上《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经过十年为人作嫁,开始用本名写小说。首部心理惊悚小说《嫌疑人》在英国狂销2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之后陆续写出多部佳作。2008年出版的《死亡来电》获多项大奖,高踞德国畅销书排行榜达九个月。《越狱者》是罗伯森的新作,击败了包括斯蒂芬·金在内的诸多热门人选获得2015年CWA“金匕首奖”,入围2016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短名单。迈克尔•罗伯森自己说:“得奖总是好事。但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评奖者的选择并不那么暗合你的心意。但这次我感觉很棒,我坚信,我迄今为止的作品没有比《越狱者》更好的了。”

出版社用了很噱头的推荐语来推销这部非同凡响的作品:“谜之囚徒,在十年刑期将满的前一天越狱!”“一个完美的阴谋,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一次惊人的翻转,真相最终一一归位”。小说的主人公奥迪因“参与”涉及700万美金的抢劫案而锒铛入狱。这桩劫案,劫匪中有两人被当场射杀,一人携款逃脱,奥迪头部中弹捡回一命,被判入狱十年。十年间,奥迪在狱中备受欺凌,从看守到其他犯人,人人都想从他嘴里套出那笔巨款的下落,因为逃走的那个据说是他哥哥卡尔。奥迪从未屈服,始终守口如瓶。就在十年刑期将满的前一天,奥迪从监狱里逃走了。这场毫无必要的越狱令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理解。黑白道两道对他展开了全面追缉,险象环生的逃亡途中,奥迪身上神秘而耀眼的个人魅力每每为他挣得活下去的一线生机……

罗伯森的小说《越狱者》因“具备《肖申克的救赎》的质感,满溢悲悯人文情怀”而入围澳大利亚书业协会2015年“大众小说奖”,击败J. K. 罗琳和斯蒂芬•金等大牌,勇夺2015年CWA“金匕首奖”;2016年入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短名单和美国“巴瑞奖”短名单。媒体、知名作家和小说评论家对《越狱者》和作者的评价非常之高。斯蒂芬•金说:“《越狱者》是一部令人揪心的惊悚小说,其对灵魂的拷问非一般犯罪悬疑小说所能比拟。我读得根本停不下来,却又不希望奥迪的故事终结。罗伯森是个无可否认的大师。”VrouwenThrillers.nl言:“罗伯森是位真正的大师,他创作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故事,有让人倾心又十足可信的人物……这是一部具有《肖申克的救赎》的质感与鲜活的电影画面感的惊悚小说。”《书单》评论:“罗伯森是个塑造迷人而复杂的角色的天才,本书的主角超越了他以往塑造的所有角色。”《科克斯书评》:“剧情大逆转的越狱故事……充满令人迫不及待的兴奋点,促使读者快速翻页,找寻不同线索的交会点。罗伯森的写作技巧令人信服:他塑造的陷入难以挣脱之困境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金融时报》评论:“一旦打开《越狱者》,它就注定会成为你本年度挚爱的推理小说之一,你会一心只想蜷缩在扶手椅上读完它。”李•查尔德言:“我喜欢这家伙的书,试着读读这本,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在评论这部书前,我们试着对小说中的人物作一梳理:

人物

小说角色

人物简介

奥迪·斯潘塞·帕尔默

主人公

1981年出生,大学学习建筑工程两年后中途辍学,智商高达136。23岁时,因德莱弗斯县2004年的运钞车抢劫案获刑10年,合谋盗取700万美元的美联储财产,持械抢劫罪,一级谋杀降为二级过失杀人(二级谋杀罪)。在运钞车抢劫案中被枪杀(后奇迹般生还)。

贝丽塔·希拉·维加

主人公妻子

在运钞车抢劫案中被困在车中烧死。

马克斯(原名:米格尔·希拉·维加)

主人公继子

瑞安·瓦尔德斯的养子,贝丽塔和前夫的儿子

乔治·帕尔默

主人公父亲

开汽车修理铺,55岁因癌症死亡

艾琳·帕尔默

主人公母亲

贝尔纳黛特·帕尔默

主人公姐姐

45岁,离婚,得克萨斯儿童医院护士

卡尔·帕尔默

主人公哥哥

不安分,有点神经质。因邮件诈骗和取款机诈骗进过得克萨斯州立监狱5年,并染上毒瘾。后抢劫烟酒店时打死一名警察,受伤自杀。被诬陷为运钞车劫案的第四名团伙成员。

莫斯·杰里迈亚·韦伯斯特

主人公狱友

48岁。勒索、诈骗、贩毒,又在监狱里打死了一个人,终身监禁,已经服刑15年。在转狱途中被莫名释放,要求寻找越狱的奥迪。妻子-克里斯特尔。

斯帕克斯

典狱长

出任中等安全等级联邦监狱-三河监狱典狱长2年

格雷森

副典狱长

三河监狱

德西蕾·弗内斯

FBI特工

穿上高跟鞋身高为1米57。

瑞安·瓦尔德斯

外勤警察

运钞车抢劫案发现场3名警官之一,德莱弗斯县治安官,警长。妻子:桑迪·瓦尔德斯

尼克·芬威

外勤警察

运钞车抢劫案发现场3名警官之一,酒鬼,后在佛罗里达群岛开社区酒吧,最终失踪。

蒂莫西·刘易斯

外勤警察

运钞车抢劫案发现场3名警官之一,赌徒,3年后在一起轻型飞机事故中死亡。

克莱顿·拉德

主人公奥迪的代理律师

为奥迪做有罪辩护,将指控的一级谋杀降为二级过失杀人。最后供出一大堆道林和瓦尔德斯的犯罪证据。

爱德华·道林

参议员,州检察官

主人公冤案发生时的地区检察官。最后被捕,犯有司法腐败和妨碍司法公正两项罪名。

维克托·皮尔金顿

幕后主使

瑞安·瓦尔德斯的姨夫,把自己人安插进安保公司并进入高层,发现运钞路线和时间表。被FBI特工德西蕾击毙。

弗兰克·西诺格勒斯

幕后主使,FBI外勤特工

最后被莫斯击毙。

弗农·凯恩

真正劫案实施者

黑帮成员,被瑞安·瓦尔德斯雇佣抢劫运钞车,被乱枪打死

比利·凯恩

真正劫案实施者

黑帮成员,被瑞安·瓦尔德斯雇佣抢劫运钞车,被乱枪打死

拉比特·巴勒斯

真正劫案实施者

因酒驾被抓而最终未参与劫案。酒鬼,在州立监狱坐过2次牢,其中1次坐牢6年,因邮件诈骗和私藏毒品进过未成年人管教所。

斯科特·比彻姆

运钞车保安

安玛安保公司,在运钞车抢劫案中被击毙,被诬陷为劫匪的内线。

赫尔曼·威尔福德

德莱弗斯县病理学家

已退休,协助验尸官解释劫案中死亡人员的死因

西奥·麦卡利斯特

证人

运钞车劫案的全程目击证人

厄本·科维克

主人公的原先老板

做建筑、房地产开发和农场经营领域等生意。贝丽塔的情夫。

卡西·布伦南

主人公的情妇

女儿:斯嘉丽。均被瑞安·瓦尔德斯枪杀。

作者迈克尔·罗伯森确实是一位语言大师和设计大师,优美的语言和纵横交错的线索将读者不断引向作者堪称完美设计的一个个陷阱之中,不到最后一刻你无法把握故事的发展趋向,不经过阅读完成后的掩卷沉思和反复的重新梳理,你无法回答作者的一个个设问。这样的一部作品无时不在挑衅读者的智商,就如作者给主人公奥迪设定的136智商一样。因而,要对这样一部似悬疑、似推理、似惊悚、似励志的恢弘作品作出完整客观而恰如其分的评述,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小说《越狱者》究竟想为读者传递怎样的主题?这是一个合格读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主题之一:冤狱与越狱

不言而喻,安迪身陷运钞车大劫案是惊天冤狱。对我等从事监狱执法工作者来说,冤狱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几年不断走近公众视线的冤假错案,诸如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杀人案、河北冀东监狱民警李久明入室杀人案、昆明公安民警杜培武杀妻案等等。勒内•弗洛里奥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把已经掌握的罪证放在天平这一端,而把可疑的材料放在天平那一端,然后把其中较重的一端当作结论。怀疑应该导致无效,因为,损毁一个无辜者的名誉,或者监禁一个无罪的人,要比释放一个罪犯更使人百倍地不安!”江平说过:“错案的发生,常常与司法人员的疏忽、主观,甚至偏执有关。”我们宁愿相信这绝大多数的冤案还与刑侦技术的落后有关,而不愿意相信这些冤案是执法者的故意制造所为。主人公安迪的冤狱却与我们善意的常识推断背道而驰,这是一桩真正由议员、外勤警察、FBI特工和红顶商人、律师精心炮制出来的冤案,真是如此才严重损了我们的三观,才让我们震惊之余欷歔不已。“整个案子都充满了矛盾的音符,就像一个小孩在钢琴上胡乱按着琴键,发出的不是乐声而是噪音。”就是这样的一桩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运钞车劫案,奥迪还是被判入狱十年。

作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冤狱显然并不仅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也许作者是在引导读者反思我们刑事司法制度的设计缺陷,到底该由谁来监视和监督执法者的权力与行为?在司法腐败的背后究竟还掩藏、掩盖着些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与勾当?冤狱的制造者固然可恶、可恨、可气,然奥迪的沉默与不反抗、目击证人因受恐吓而不敢言,司法官员的沆瀣一气,都是铸成错案的因素之一。奥迪也不能自证清白,“我那时还不能说话。等到我能说话的时候证据已经被销毁或被扭曲篡改了。我完全没有办法证明我的清白——而假如我尝试那样做的话他们就会杀了你。”这或许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冤狱是如何酿成的”这个并不清晰的问题。

奥迪的越狱场景并不惊心动魄。奥迪以“去洗衣房拿落在那儿的东西”为由,骗过一个尉官,一直躲在洗衣房里,直到晚上十一点塔楼的守卫换班,奥迪才开始实施他的越狱计划。他先用一张口香糖的包装纸让监狱的警报系统短路,然后利用他从监狱洗衣房偷来的床单和洗衣机桶做成一个爪钩,爬过了两道围墙。

越狱的主题并不新鲜,《肖申克救赎》中的主人翁安迪的经典越狱场面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越狱的原因自然也千奇百怪,而像主人公奥迪那样在临出狱的前一天插翅而逃还真让人有些迷惑不解,“一个人得有多蠢才会本该出狱的前一天越狱逃跑?”常规的思路在这里根本无法行通,只有等读者阅读完毕并掩卷沉思后才能找到答案,而答案竟是为了一个不堪承受的承诺。奥迪当然知道越狱的后果,“按照得克萨斯州的重犯政策,如果他再次被捕可能要再坐二十五年牢。”然而那个重压在他身上的备受心灵煎熬的“承诺”促使他铤而走险打出一副有违常理的“鬼牌”。奥迪的越狱是必然的,正如其狱友莫斯所断言的:“有的时候现实逼着你破坏一些规则。”“你想知道他为什么逃跑,这个问题并不成立。你应该问的是他为什么没有早点那样做。”

主题之一:罪与非罪

卡夫卡小说《诉讼》的主人公约瑟夫·K某天早晨醒来莫名其妙的被捕了。这是卡夫卡式的罪与非罪,还有原罪。安迪显然也是卡夫卡式的主人公,明明知道自己一直都是无辜的,却默默忍受这一切的大不公大不平。明明心底里一直默默喊着:“我一直都是无辜的!”而在众多场合包括在杀机四伏的监狱里,总是表现出自己的礼貌、聪明、自信、乐观、有点谦卑,甚至“内心的平静”,对自己的命运“泰然处之”。奥迪相信一切皆有因果,他说:“有的时候你没做错事却受到惩罚,有些时候你做了坏事却能全身而退。或许到最后,我们身上的因果会扯平吧。”

奥迪是一个无罪的有罪者,在法律上言说,他当然是一个真正的无罪者,是一个暗藏惊天秘密的大冤案的受害者;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安迪显然认为自己“罪孽深重”,眼睁睁看着深爱妻子贝丽塔被活活烧死而自己却只能无助和绝望的悲怆,眼睁睁看着继子米格尔成为凶手瑞安·瓦尔德斯的养子而自己却只能保持沉默,亲耳听着情人卡西·布伦南和女儿斯嘉丽被瑞安·瓦尔德斯无端射杀而自己却只能选择夺路逃亡。奥迪始终认为自己“罪有应得”的理由或许难以理解,但在我们读者一步步陷入故事之中并不断拷问灵魂之后,我们也渐渐沦陷在这种“自我讨伐”式的自虐情结之中,其实在上帝眼里我等皆为罪人,世俗的“有罪”“无罪”之谈根本就是幼稚可笑的。

主题之一:自由与救赎

对于主人公奥迪来说,自由并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物件,虽然他日日期盼自由,但现实残酷的写照就是“他失落地望向天空,就像一个奴隶在思考自由,蓝色的苍穹映照出他的无助。”即使天公作美机缘巧合让他逃离了禁锢肉体的监狱,他也照样不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正如奥迪自己说的:“我永远都不会自由。”他其实早已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在监狱里奥迪虽九死一生,但终究还有莫斯这样的难友坚强的保护。即使出狱也仍然无法阻止那些冤案炮制者们的围追猛堵,终生“追杀令”将如影随形左右。肉体尚且都得不到救赎,灵魂又怎能得以救赎?贝丽塔那双天使之手可以牵引奥迪躲过一场场肉体的浩劫,却也终无法将奥迪引向灵魂的自由之门。

为了铲除目击证人,也为补救劫案炮制者们自己在十一年前搞砸的事情,他们使尽一切可能的卑劣与邪恶的手段。FBI特工西诺格勒斯威胁奥迪:“你要守口如瓶,明白吗?你要认罪,不然那个男孩就得死。”当奥迪越狱后意识到这一切有形的灾难皆源自于自身的恐惧之时,他开始觉醒并开启自我救赎之路。小说中有一段奥迪对FBI特工弗內斯的内心表白:“过去十一年里,我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弗內斯特工。我害怕那些可能会发生的事,害怕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每天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每时每刻都得小心翼翼。但是你知道吗——自从离开监狱,我每天都睡得还可以。我想我已经开始认识到,恐惧才是我真正的敌人。”奥迪意识到之前的一切悲惨的遭遇皆源于自己的胆怯、懦弱、脆弱、沉默与逆来顺受以及内心的恐慌惧怕。人一旦获得自我觉醒,恐惧得以消弭,那些有形无形的人造灾祸并全不在话下,正如高尔基笔下的那只迎着风雨雷电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主题之一:生存与毁灭

威廉·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小说《越狱者》的许多外文出版书封面都是《life or death》(《生存或死亡》,或许套用莎翁的《生存还是毁灭》更突显小说的主题。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苟且的生存是如此艰难,犹如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取命的毁灭是如此的简单频繁,在一瞬间、在不经意间、在呼吸之间、在彷徨犹豫之间。

奥迪·帕尔默一家三口只是路人,却被卷进那桩劫案与枪战。奥迪看到了那场事故和枪战,目睹了妻子的死亡。那些作案的人有七百万个理由来打扫战场、铲除证人,那就意味着杀死奥迪或者让他闭嘴。而两种方法他们都试过了。奥迪能够躲过一次次的灭顶之灾是个生存的奇迹,当时的医疗记录显示他是近距离中枪,几乎是直接瞄准,就像是被人处决那样。然而他还是活了下来。他见证了发生的事情。要怎么样才能让这样一个人闭嘴?

奥迪为自己从未犯下的罪行坐了十年牢,在三河监狱里更是被人捅过,勒过,打过,用玻璃割过,用火烧过,“十一年来,人们都希望奥迪守口如瓶,希望他淡出视野,希望他默默消失,希望他死掉。”在有生之年,奥迪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翻盘的迹象。然而,帕尔默却像一只该死的吸血鬼,你可以拿刀捅他的心脏,用火烧他,把他活埋,但总会有人去把他挖出来,让他死而复生。

这一切皆源于“只有奥迪·帕尔默是这副牌里的鬼牌——也就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变牌。他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虽然几乎被灭口,但又没有死透。”奥迪发出声声的悲号,“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容不下他的存在?为什么他对这个世界却无法报以同样的感情?”

奥迪已经厌倦了争斗,多少次“想沉沉睡去”不再醒来,一了百了这尘世的一切恩怨情仇,但他最终在短暂的沉沦后清醒过来。沉默不能让奥迪生存得像个人样,那自然就逼迫奥迪做出人生的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奥迪释放的前一天越狱的理由变得越来越充分和顺理成章。既然一生都得被“囚禁”,又何必在乎一天半日;既然终生都无法逃脱恶魔之爪,又何必在意昨日今天明早;既然该来的终究要来,该断的终归要断,何不勇敢的去奋力迎取、主动了断。“也许奥迪渴望迎接自己的毁灭,虽然他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求死所必需的道德品质。”“从屎海里游出来的”奥迪此时没有了恐惧也忘记了那个极不真实的自我,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心去实践自己对贝丽塔所许下的承诺。

人生充满了未知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前行,没有回头路。正如书中所言:“人们说,你走在路上,遇到一扇推拉门或一个岔路口,然后你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有的时候,只有在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曾经是有选择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境遇的牺牲品或命运的囚徒。”

主题之一:承诺与践诺

虽然在三河监狱里奥迪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系列残害,他心里的那根弦也几近绷断。但“他无视那些人,仿佛身在一个自己创造出的空间,这个空间超出了其他所有人的认知,那些比他低劣的人只有梦里才能抵达。”用主人公奥迪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想遵守对一个人的承诺。”也正因为这个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的“承诺”,让他选择了缄默其口、傲视群魔。如在庭审过程中,奥迪并没有对任何事情做出辩解,也拒绝在求情程序中进行陈述。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承诺”?其实,奥迪坚守承诺的那个人就是爱妻贝丽塔,“奥迪在监狱里会做噩梦,不是每天都做,但也够频繁的。他会尖叫着醒来,嘴里喊着一个名字,就是这个:贝丽塔。”他曾经对贝丽塔做出过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就是要好好照顾和保护继子米格尔·希拉·维加(即马克斯)。

奥迪在监狱里并不消极。一开始他会惩罚自己,对每一次踢打和羞辱逆来顺受,因为身体上的痛苦可以掩盖他真正的痛苦。然而到了某个程度之后,逆来顺受也出了问题,因为他的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痛苦。奥迪知道他在替别人犯下的罪行受罚,就像一只被扔进蟒蛇笼子的老鼠,被自己的悲痛和承诺的重量慢慢碾碎。

奥迪之所以说“我想成为一个英雄”,是因为那个沉重如大山般的承诺,对美人坯子的承诺,奥迪不愿自己成为在天堂里日日注视他灵魂的爱妻贝丽塔眼中的负心汉、伪君子。后来奥迪又对自己做出了一个承诺,那就是,他不会死在监狱里,这个派生的承诺是伴随着之前对贝丽塔的承诺而暗下的决心。正是这一大一小却相互依存的承诺,让奥迪隐忍一切,也最终让奥迪冲破一切的阻滞,义无反顾的走向自我救赎之途。

主题之一:生活与爱欲

阿尔伯特·加缪曾说:“生活可以是宏大而势不可挡的——这就是它的全部悲剧。没有了美、爱和危险,生活几乎就会变得容易了。”生活的美、爱和危险,这一切似乎注定是铸成奥迪悲剧的“原罪”。然而,毕竟没有了生活之美、爱情之圣和所有的危险关系,人生也就变得易如反掌却索然寡味。

奥迪不记仇。奥迪从来不喜欢记恨别人,他觉得如果一个人花费太多精力去恨别人,那通常因为他们最恨的人是自己,“怨恨别人就像是你自己吞下毒药,却期待别人被毒死。”不记仇并不代表他屈服,他拒绝屈服,他知道自己的心即使碎成一千片,他的骄傲依旧会在,他向一切的邪恶势力展示了自己的“超人”能力。奥迪也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他不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或带着某种宿命,他也不认为基督徒享有特权。莫斯没听到过奥迪祈祷,但他的确和监狱里的传教士进行过高深的哲学讨论。奥迪不相信什么“一个人的运气是由他自己决定的”,甚至对“公平”的概念都不屑一顾,除非它指的是人的皮肤或头发的颜色。

奥迪不愿随波逐流,虽然十年以来,他的四周一直都围着高墙,还有各种界线和铁丝网。有的人到了监狱就会烂掉,变得越来越老气,越来越刻薄。他们让自己相信这一切都是社会造成的,而他们只是童年不幸或是其他什么不幸遭遇的受害者,把时间都花在诅咒上帝或寻找上帝上面。有些人会画画、写诗或研究古典著作,还有些人会打铁、玩手球或是给他们变成亡命之徒以前爱慕过他们的女孩写信。但是这些事情奥迪都没做过。一起蹲监狱的那些日子里,狱友莫斯从没见过奥迪慌张或害怕的样子。在别人都活得不人不鬼的时候,唯独奥迪还有个人样,仿佛他从亚当啃苹果和夏娃用树叶遮起身体那时起就生活在这个世上了,对什么都不再感到惊讶或奇怪,因为他之前都见过了。奥迪经历了很多可怕的事,他反抗了,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让囚徒们有了一个可以仰望的榜样。这些蹲过号子的都是内心懦弱的人,被像动物一样对待,但是奥迪向他们证明了他们皆可以成为更好的人。“有的时候,要成为我们自己想成为的人并不容易。除非你很幸运。”奥迪如是说。

奥迪一直给人一种泰然自若的感觉,就像已经把所有肤浅的感受、欲望和对琐碎之物的耐心都从生活中驱离了。他就像尤达、佛祖和神鬼战士的合体。我们在奥迪身上看到了许多人想要摧毁的东西——比如乐观和内心的平静。奥迪不关心前路是否艰难,或者是否根本无路可走。奥迪是真诚的,他也会哭泣,但他并不为自己的哭泣感到羞愧,也不怕这会暴露自己的弱点。

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倒霉又这么幸运?奥迪说:“这世界上还有很多种奴役。”但,“人生苦短,爱意绵长。去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这发人深思的哲理性感悟。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种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呢,高高在上,一览无余?生活有时候充满了悲剧,但有时候又很美妙。就是这美妙的一刻,赋予了奥迪无穷的力量,哪怕世事无常——生活将最普通的梦想也撕得粉碎。

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为数不多的几次选择所决定的。这些选择不一定正确或错误,但是它们每一个都会把你带上一条不同的道路。人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如果”“但是”和“也许”,其中只有少数真正有意义,因为它们有着改变人一生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