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碳变》启示:中国科幻也可以向商业和通俗靠近

来源:澎湃新闻 | 徐明徽  2018年02月08日14:52

Netflix在2月2日推出了的科幻新剧《碳变》(Altered Carbon),作为赛博朋克和硬汉派侦探片的结合,让观众大呼过瘾。另一方面,《碳变》中的谋杀、换躯、黄暴、死亡、重生元素,又不由得让科幻题材爱好者感叹,这又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好莱坞商业大片。

《碳变》根据英国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所著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该小说也是理查德·摩根的处女作和成名作。2010年中国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翻译、刊载了这部小说,中文译名《副本》。

中文译名《副本》或许更贴近小说内核:在未来世界,意识的存储和备份让人类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梦想。当躯壳衰老、死亡时,存储的意识备份可以重新载入一具新躯壳,意识的主人也将因此重获新生。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连绵延续以至无穷。

不过事实并不美好,只有最富有的人才可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存储、备份、更新,这是一个被权贵掌控的未来世界。主人公科瓦奇是一名星际联盟调查局的前特工,因为叛乱失败,意识被封禁在贮存空间。为了查明一名地球上的富翁死亡原因,科瓦奇的意识被跨星际传输到地球,载入一具新躯壳。就这样,在意识存储的新时代,古老的犯罪和侦查过程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新面貌实施、展开。

“情节紧张、推进极快、扣人心弦、战斗场面让人热血沸腾……”这是大多数欧美媒体书评给予《碳变》的评价。

《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多年前读到这部小说时,第一感觉也确实是情节刺激精彩、叙述方式引人入胜,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另一方面比较特别的是,一般科幻小说着力点在于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未来。《碳变》是相反的,理查德·摩根展现了科技发展的残酷一面,人们的生活和人类文明并没有得到改善,社会陷入了另一种紊乱和不公中。”

“情节好看、打斗精彩”这样的评价,似乎已经与“商业、通俗、流行”划上了等号,尤其是被改编成美剧的《碳变》。

影评人戴桃疆评论道:“美剧《碳变》有着所有商业文化作品中的元素,激烈的打斗场景,有型有款的男主角,围绕在他周围的、复数的多情女性,致命的枪械和各种高科技产品,同样的元素也能在长盛不衰的詹姆士·邦德系列里看到。除此之外,满足科幻设定的影视元素反而像是用来充数呼应主题的,几乎所有镜头都能让熟悉科幻类型影视作品的观众产生一种宝黛初见时的感觉——‘这个画面好生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在《碳变》中,观众能够看到新版《银翼杀手》,能看到电影版《攻壳机动队》,能看到《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出现过的场景,科幻都市无一不充斥着东京和香港的感觉,连同日本太刀以及大量作为反派角色出现的亚裔面孔提醒着观众这个虚拟世界的所谓科幻感。”

而在姚海军看来,“商业、通俗”的科幻恰恰是这部作品值得重视的地方。“《科幻世界》杂志引进过很多经典科幻小说,但像《碳变》这样的商业流行科幻,也是非常值得中国科幻作者借鉴的。”

理查德·摩根毕业于剑桥大学,主修历史,作为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对未来的看法十分悲观,这种观念也许来自他对历史的研究。在以往的一次采访中,他明确表示:“人类社会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必然是以压迫、剥削大众为目的的存在。”这种思想让他的科幻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反乌托邦色彩。阴郁的色调、飞快的节奏,加上坚实的未来科技内核,让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赛博朋克风格;从结构布局上看,又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硬汉派侦探小说十分相似。

“整本小说的调子和某些元素确实和《银翼杀手》相似,风格阴暗,更换躯体不断重生等。但从小说文本来看,《碳变》的叙事方式决定了作者创作时的价值追求不同于菲利普·K.迪克,迪克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更哲学更深入,摩根没有做更深入的思考,他在展望未来图景时呈现了技术发展的负面,再糅杂了很多通俗、流行小说的元素,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

“这个画面好生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

姚海军认为,中国科幻恰恰太过于缺少通俗元素,“中国科幻还是比较小众的,读者基础也较少,如果能让更多人借助感兴趣的故事元素接触到科幻,这种努力是必要的。”

“中国科幻很少有这一类型的作品,或者说我们的作者对这方面的探索比较有限。”在提及《碳变》对中国科幻的借鉴意义时,姚海军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曾经往侦探、爱情、流行方面做一些融合性的尝试,但因为彼时的社会历史原因,这种努力夭折了,科幻小说也被列为精神污染源之一,向通俗探索自然更加低俗。”

“科幻作品再次萌芽时就与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科幻晕染上科学的光环的时候,这是‘高大上’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就是通俗流行了,近几年,有一些年轻的科幻作者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尝试。”姚海军提到,他正在看青年科幻作家江波的作品《机器之门》,“江波以前也写硬科幻,展望宇宙文明图景等等,而他在这本即将要出版的《机器之门》中娴熟地运用了畅销通俗小说的元素,特别抓人眼球。这种努力我觉得很值得尝试。”

“我们未必能做到好莱坞化,但是能让更多普通读者接触到科幻,这就是值得鼓励的事情,我们希望拉近大众读者与科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