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老谜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学诗  2018年01月16日13:17

数九寒冬,又忆起了我的丰乐舍的故乡,家前屋后树枝树丫间高高地悬着风吹不落雨打不湿的喜鹊窝了,连同关于它的的一个个老谜语——

“千根木头搭层楼,不用斧头凿子凿榫头”。

这个老谜语的流传,不知道多少代多少年了;无论表象,还是意蕴,总是让人玩味再三,方可捉摸。

也许,最初吟咏它的,是一位胸中有些文墨、家中有些田产的乡绅吧!午后,捧着个茶壶儿,踱着个闲步儿,看这高高的树上悬着的喜鹊窝,才有了这一个传之久远的“即兴之作”……

就是这一个由“老爷儿”们创作的谜语,那些乡野的老太太们可不买账,“太文了。在乡下,哪有什么楼搭啊!”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也就有了她们的关于“喜鹊窝”的别一种诠释——

“奶奶家树上有个碗,落雨落不满”。

把悬在树上的喜鹊窝,喻做盛在半空的硕大的“碗”,不文不绉,朴实无华,形象生动,就连创作它的作者——“奶奶”们,也给当仁不让地署在了这一个谜语里。

我小时候听过的属于“奶奶家”的谜语,大多通俗,而又不乏幽默,诸如“奶奶家有只癞蛤蟆,客人一走就往桌上爬”——

虽是茅庐,但“有客自远方来”,总是喜事,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免不了有些鱼肉荤腥的,桌上也就沾满了汤汤水水。

客人走了,那些“癞蛤蟆”,也便自然的爬上桌了。

把团成一团抹桌子用的“抹布”,比喻为到处爬着的“癞蛤蟆”,形似而神会,让你忍俊不禁……

我故乡的老谜语,不少与风里雨里泥里水里的劳作有关。

“外头毛,里头光,疙里疙瘩一身疮”,说的是风里雨里,陪伴着我故乡的乡亲们一路走来的“蓑衣”。

这蓑衣,外面长长的披拂着茅草,里面光光的打一个个茅草的结。记住这个谜语,还是幼小时候,于昏黄的油灯下,看着爷爷精心地编织着一件件蓑衣的时候……

几十年了,我故乡的乡亲,风里雨里,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着的男女,还是在田埂上牧着耕牛的老小,穿上这蓑衣,虽说历经沧桑,可心头萌生的,则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同样是雨具,还有关于“雨伞”的老谜语:“栀子花,靠墙栽,雨不落,花不开”。

把再寻常不过的雨伞,比喻成清雅芬芳、美丽可人的栀子花,而且抓住了它们共有的特点——“雨落——花开——”

这就是我的故乡,朴实无华而又聪颖智慧的乡亲!

也有,属于孩子们的活泼欢乐带着些美好向往的老谜语。

这些谜语,又多与美味的吃食有关,那可是个饥馑的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

“铁锅箱,铜锅盖,里面炖的一碗好小菜”,说的是螺丝,我们称做“螺螺儿”的。

小时候常拾,或是常模的,烧好了,端上桌,那可是让你受用不尽的佳肴。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躺着个白胖子”,那是过年时候才能吃到的“花生”。

“麻麻的”壳,“红红的”皮,“白白的”仁,说着这个谜语,一个个孩子,差不多也就垂涎欲滴了。

“红根子,绿叶子,哪个猜上了害鼻子”。

天真,顽皮,带着些狡黠,就是这一个关于“菠菜”的谜语,让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