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当文物走进音乐殿堂

来源:陕西日报 | 吕扬 柏桦 姜鑫雨  2018年01月16日14:27

[唐]彩绘奏乐组俑

[唐]文字琴谱《碣石调·幽兰》 (本版图片由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提供)

2017年10月27日,西安音乐学院携手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建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揭幕。历经4个月的前期筹备,1个多月的建设、布展,拥有590余件藏品的全国首个专门保护国家音乐文化遗产、展示中国历史上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化的国家行业性博物馆,在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西安横空出世。

作为西安音乐学院“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不同时期反映音乐文化的藏品为主,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陕西丰厚、瑰丽的音乐文化遗产风貌。藏品反映了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与风格,展现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乐舞交流、文化融合异彩纷呈的发展历程。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获得了来自全国文博界、教育界和文艺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 艺术博物馆 一个穿越古今的音乐梦想

走进位于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由华阴老腔、西安鼓乐、敦煌乐舞、新疆“木卡姆”4个板块组成的文化遗产展厅首先映入眼帘,以乐器展示、文字介绍、互动体验的形式生动鲜活地体现出整个博物馆新颖的展陈思路和显著的文化育人功能。其中的一套出土于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复制品格外显眼。这套由苏州民族乐器厂于1986年复制的编钟,作为学校的教学、演奏乐器被妥善保存,至今依然能够演奏出清越动听的乐曲。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示范下,编钟高音昂扬,低音浑厚,八音和鸣,整个博物馆都回响着穿越时空的悠悠古韵。

进入“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展厅,浓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厅的藏品以曾在三秦大地上建都立制的历代王朝为陈列顺序,分区展示了象征礼制的西周编钟、编磬,秦乐府钟,惟妙惟肖的汉代百戏俑,精妙绝伦的大唐乐舞壁画,以及反映乐舞场面的华美瑰丽的金银器、古朴雅致的陶瓷器等80余件(组)珍贵的音乐文物,向观众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明和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

汉代鎏金铜蚕、唐代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双环髻女立俑、唐墓壁画《胡腾舞》《乐舞图》……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仅让当时的乐舞表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珍贵且稀有的文化遗存。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的建立,让抽象的艺术得以具象地呈现,让我省众多的乐舞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让中华民族璀璨绚烂的艺术文化精髓得以秉存延承。行走在这一件件华美雅致、古朴大气的古代艺术品之间,仿佛沉浸在一部响彻千年、恢宏壮丽的不朽乐章之中。史前埙声古朴悠扬,西周钟磬金声玉振,秦汉乐府歌舞升平,魏晋南北朝羌笛嘹亮,隋唐乐部繁声共起,宋元明清声腔激昂,汇聚成一条浩荡奔涌的乐舞长河,再现出气势恢宏的丝路盛景。

西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张立杰告诉记者,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作为西安音乐学院“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助力陕西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积极行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学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周秦汉唐音乐文化、陕北红色音乐文化、西北区域音乐文化、秦派风格音乐文化”等四大办学传统,提出了“服务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艺大发展和文艺大繁荣,助力深化高等音乐教育供给侧改革;服务于‘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打造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化版图”的高研院建设目标,并将其确立为推进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的强大引擎,为助力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文博与音乐 一次跨界融合的创新探索

2017年1月10日,西安音乐学院应邀作为陕西省25家文博单位之外唯一一所非文博系统的学术支持单位,参与完成了4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与开幕仪式。5月18日,西安音乐学院再次应邀配合完成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经过5个月的友好往来与合作,西安音乐学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音乐文物的保护利用、学术研究和科学修复等方面达成共识,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西安音乐学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建艺术博物馆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共建单位领导班子紧密携手、精心谋划,双方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历经5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严格按照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完成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的筹备、建设、展陈工作。同时,双方工作组在4月28日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展览基础上,对展陈内容、形式设计、学术理念等方面进行提升、深化、再创作,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效果震撼的“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

2017年10月27日,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音乐文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术界和公众文化自信为建设理念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成,填补了陕西博物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也开创了国内高校与文博系统共建艺术博物馆的先河。

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真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精神,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壁画走出来、舞起来,让古谱唱出来、演起来,2017年5月,西安音乐学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签订了以“藏品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音乐文物修复”等诸多领域深度合作为框架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学科专业、文物藏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抢救性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明。以此为契机,目前,学校已经启动了《丝绸之路乐舞大辞典》编撰、“一带一路”音乐文化数据库建设等近10个项目,这将为丝路音乐文物数字化系统规划建设打下基础。

3 文化的自信 一个同心共筑的崭新开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穿越时空、培育精神的巨大力量,而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文化的优良载体。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音乐高等学府艺术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在成立之时,就肩负起保护国家音乐文化遗产、弘扬中华音乐文明、推动审美公共教育和拓展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明软实力的重任。

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荣表示,音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音乐学院共建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是陕西文物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陕西文物系统将全力支持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希望西安音乐学院借助艺术博物馆平台,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奏出历史的最强音。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表示,艺术博物馆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坚定文化自信,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创造美好生活的具体行动,也是博物馆与高校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对建设完整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和拓宽全省高校博物馆建设视野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是一条历史的长河,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无数创造者用智慧构成心灵的和声。丝路沿线的音乐文物以其丰富性、连续性和典范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多年来,在我省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陕西发现了大批的古遗址、古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音乐文物。这些多彩多姿的音乐文物,为中国音乐史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宝贵资料,也让今人得以一窥曾经出现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音乐文化的繁华盛景。

如何做好音乐文物和古音乐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西安音乐学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有着更长远的考虑和计划: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将以预约的形式对外开放,与全国各大博物馆联合举办音乐文物的交流和展出,将音乐文物研究纳入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文艺智库和产学研用集群等一系列专业学术建设和社会文化活动,让文物走进音乐殿堂,让音乐文化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古代音乐千古不泯的魅力。 

延伸阅读

[汉]玉舞人

1.你见过五线谱、简谱,你见过文字琴谱吗?文字琴谱能否演奏呢?

文字琴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文字琴谱,为南朝时期梁国丘明所传,是唐人手抄卷子本文字琴谱。全谱共分为四拍,共224行,每行20至24字,共约4954个汉字。光绪年间,考据学家杨守敬、黎庶昌在日本发现此谱并收入《古逸丛书》中。据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村介绍,《碣石调·幽兰》自上世纪初开始,经过几代琴家的探索研究,终于将这首绝响千年的古韵重新奏响。

2.鎏金铜蚕为什么被列入音乐文物的序列当中,难道它也和音乐有关吗?

养蚕缫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起源于先秦,至汉代就已经很发达了。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织品沿着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成为丝绸之路上驰名于世的重要商品。然而以蚕丝为原料的,不仅仅有华美的丝绸,还有古代弹拨乐器的重要部件——弦。古时候,弦乐器上所用的弦多是以丝捻制而成的。至今,“丝竹”这个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所以,鎏金铜蚕既是丝路文明的标志,也与以丝弦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密切相关。

3.三彩骆驼载乐俑为什么上面坐了8个人,能坐得下吗?

1959年在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是现存唐三彩中表现内容最为精彩的一件:骆驼背上铺设的小型舞台上聚集了8名乐手,其中7名男子围坐演奏箜篌、琵琶、横笛等乐器,一名女子站立中间引吭高歌。舞乐者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三彩骆驼载乐俑可以看作是盛唐时期的一幅社会风情画,是盛唐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当然,一头骆驼载不起8个人的乐队,这是唐朝艺术家的想象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