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新经济文学的胸怀和视野无限广阔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郑旺盛  2018年01月08日14:55

我认为,中国新经济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不负历史使命而书写和表达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澎湃发展的中国新经济鼓与呼的文学写作,是中国作家充满责任和担当的文学创作活动。由此,我更想大声地说:脱贫攻坚,是中国新经济文学应该关注和抒写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新经济文学无论如何不能少了对脱贫攻坚这一事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的抒写。

----题记

当今的这个时代,是个崭新的多姿多彩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的国家而今正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阔步前进,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这是多么宏阔的蓝图,这是几代中国人的伟大而光荣的梦想。正是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孕育了诞生了中国新经济文学,使它有了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机遇。

我认为,中国新经济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不负历史使命而书写和表达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澎湃发展的中国新经济鼓与呼的文学写作,是中国作家充满责任和担当的文学创作活动。

陈丽伟数年前曾为“中国新经济文学”演说。他说,顾名思义,中国新经济文学是来源于当代中国的新经济生活的文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尝试去定义它:以改革开放时代的新经济生活为背景为素材,塑造典型的中国当代新经济生活环境、新经济人物及情感的文学作品。

陈丽伟还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中国新经济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有不少的作家在有意无意间已经参与其中,并且也已经创作出不少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各种体裁。但是,“中国新经济文学”却并未形成自觉的创作取向,也并未得到评论界及其他方面应有的关注、研究,以及发展上的支持。

2014年,记得是11月13日,我们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第24届高研班作家,在陈丽伟同学的大力倡导下,在鲁迅文学院举行了隆重的主题为“中国新经济文学研讨会”,我们共同为应运而生的中国新经济文学鼓与呼。那时,总书记主持的全国文艺座谈会刚刚召开不久,我们对从中国文学中突起的中国新经济文学充满热望和期待,也充满信心和理想。从此,我们开始关注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发展,中国新经济文学的根在我们心里生长,并伴着我们鲁院高研班的同学像种子一样撒向祖国的大地。

作为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我们有责任为这个时代放歌,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去为国家的发展而倾情书写,让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以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奋力抒写,跃然于我们文学广袤的世界里,让他们充满人文精神的故事以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力量广为流传,传递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由此,我于2017年采访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兰考脱贫攻坚纪实》,这是中国报告文学的抒写,更是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光荣抒写。由此,我感悟良多,收获丰硕。我心我情我精神,为中国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热血沸腾,感动不已。由此,我感受到了中国新经济文学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也由此,我大胆而坚定地认为:中国新经济文学已经将它的视野和笔触扩展到了经济日以振兴的中国广阔的农村,扩展到了因脱贫攻坚而日新月异的广阔农村崭新的经济发展和精神面貌中,使文学的抒写和表达因之而更加丰润有力,多姿多彩!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宏大的事业,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治国理念。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兰考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联系点,2014年3月总书记视察兰考时,兰考县委曾向总书记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

兰考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它的脱贫攻坚的胜利和成功,有着典型意义,有着榜样的力量,值得作家用文学去书写,让兰考人民战胜贫困、摆脱贫困命运的奋斗历程,鼓舞全中国的贫困县的人民去奋斗。

作为一个熟悉农村的作家,我对生活,对农村,有的是深刻的认识,那些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的困顿、艰辛,感同身受,触目惊心。如果他们不能摆脱贫困,那伟大的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所以,脱贫攻坚是我们全民族伟大的事业,让全中国最后的5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之前脱贫,是中国走向小康之路的壮丽事业。在我的内心之中,我一直关注着脱贫攻坚的事情,特别是总书记几次到兰考视察,每一次他都走访贫困户,谈及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使我对兰考有了特别的关注,也时刻准备着抒写和表达。

2016年冬天,时至兰考三年脱贫的承诺即将践行时,我来到兰考,开始采访脱贫攻坚这一重要事件。在东坝头乡、葡萄架乡、仪封乡等多个村庄采访了村干部、工作队和贫困群众,了解了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真干、实干、苦干的典型事迹和感人精神,决定采访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兰考脱贫攻坚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兰考大地火热的生活,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吸引我来到这里,让我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厚和精彩,感受到人民群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听到了,让我心向往之;看到了,让我激动不已;感受了,让我心潮澎湃。听到了,看到了,感受了,我就是兰考人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就有责任将这种感人的事件和人物写下来。

总书记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我想,写兰考就是在写中国,写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脱贫之路,就是在书写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的光荣之旅。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抒写,为社会主义中国书写,难道不是一个作家所应该自觉担当的光荣职责、历史使命?

这部作品的采访和写作,使我耳闻目睹了兰考从县委书记、县长到乡村干部、工作队队员、贫困户,他们为共同战胜贫困而拼而干的最平凡而又最突出、最朴实而又最感人的奋斗历程。让我有幸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一个最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蕴藏的摆脱贫困、向往幸福小康生活的巨大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他们让我从内心到精神,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撞击,一次浴火的洗礼,让我的精神境界从此得到从未有过的提升。

作为一个作家,在这片土地上,我以我心去感受,我以双眼去观察,我看到的不仅是发生在兰考的这场扶贫攻坚战,我通过发生在兰考的这场克难攻坚的战役,更看到了兰考党员干部四风的转变,看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转变,看到了许多曾经软弱涣散村的村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战桥头堡的转变,看到了百千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磨练成长的转变,看到了兰考从脱贫攻坚中锤炼出的一支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党员干部队伍,看到了兰考广大农村的生机勃勃和农民焕发精气神的巨大转变。我写这部书,就要写这些崭新的气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脱贫奔小康,是兰考人民共同的心声。

今日之兰考,以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全国贫困县中率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提前四年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实现了兰考几代人摆脱贫困的渴望和梦想。

一个生机勃勃的兰考,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走向奋战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

从现在到2020年,要让没有脱贫的5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社会主义中国从此不再有贫困,让全体中国人民一同迈向小康的征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取的最大的福利,也将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决战贫困,摆脱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这是多么伟大、多么壮阔的事业啊!作为一个作家,我有责任去书写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和事情。

当我得知兰考很多干部群众为我呕心沥血的采访写作点赞时,为《庄严的承诺》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点赞时,我倍感激动和欣慰。

我感受到的是兰考人民给予我的无上的荣光。

我为此而心潮澎湃。所有写作中的艰辛和煎熬,都在这种巨大的收获中化作了清风和白云;每一份曾经付出的心血都变得沉甸甸的,像秋天的阳光下闪耀的向日葵饱满的颗粒。

兰考人世代生活在那片由万古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地上,没有山,没有海,没有矿藏,不可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资源致富。但兰考人却满怀着除掉贫困根子、甩掉贫困帽子的渴望和向往,以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部署为指导,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真干、实干、苦干,克难攻坚无数,硬是提前四年在全国率先脱贫,如期完成了自己庄严的承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兰考的经济发展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样的典型来之不易,这样的典型值得在全国推广,在全国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第一线,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

从村到乡,兰考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兰考的脱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克难攻坚,他们将兰考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非常到位,让广大农村重新焕发生机,让广大农民重新焕发精气神。

在脱贫攻坚中,兰考重树了“四面红旗”,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心鼓舞干劲。兰考涌现出了赵垛楼的干劲、张庄的道路、何庄的精神、耿庄的决心、乔庄的探索等脱贫攻坚的好榜样,兰考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被党员干部引导出来激发出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力量,这种力量改变了贫困农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村庄的命运,让兰考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出现一个又一个生机勃勃、精神焕发的村庄。

广大农村需要一个个村庄活起来,需要一个个农民活起来。农民需要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庄、精神焕发的村庄,需要自己的村庄焕发无穷的力量。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也终将是他们的魂。

我在想,如果河南、如果中国的贫困县有更多这样的乡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那河南农村、中国广大农村将焕发出何等强大的力量?中国农村将有多少精神焕发的村庄?如果8亿农民都焕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中国农村将是何等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作为一个作家,我的探索、我的认知、我的思考和思想,让我坚定地认为: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正是精神的贫困,束缚了一些贫困地方、贫困人口决战贫困的勇气和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贫困群众”的伟大情怀引领下,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今天中国的贫困群众已经打开了束缚自己精神的枷锁,全民族正一往无前地决战贫困、奋战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征程上多么伟大壮丽的事业啊!

兰考脱贫攻坚的实践有力地证明:贫穷并不可怕,贫穷也并不是不可改变;越是贫穷的地方,人民对决战贫困、摆脱贫困命运的渴望和向往就会更加强烈,贫穷有时更能激发人内心潜藏的无穷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常说经济增长点这个词、这个概念,我在兰考有了崭新的发现:什么是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当贫困村、贫困农民都有脱贫的渴望和行动,当老百姓的内生动力爆发时,当农村和农民都焕发精气神时,何愁经济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点?何愁经济增长点不能又稳又快又有活力?

由此,我想说,我相信,人民群众中潜藏着巨大的内生动力,如果它们的内生动力爆发出来,那就是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是一个省、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由此,我更想大声地说:脱贫攻坚,是中国新经济文学应该关注和抒写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新经济文学无论如何不能少了对脱贫攻坚这一事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的抒写。

这就是我采访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看到、想到的、感悟到的一部分的东西,我认为无论从文学的意义和时代的意义,这些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以一个作家的文字,无私而坦荡的呈现给读者,呈现给社会,这算不算是一个文人在以自己的文字,去奉献读者,去滋养社会,甚至在以人民的名义努力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起到一点点资政的作用呢?!我们常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真正的作家,一定要有觉悟和正气,要有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自觉担当的责任和意识,为老百姓的生存和利益呐喊书写的勇气。

既然我与兰考有缘,既然我有幸见证了兰考的脱贫攻坚,我就有责任为兰考人民书写奋斗之歌,让兰考人民为脱贫而奋斗的干劲和精神跃然于文学广袤的世界,让他们斗志昂扬、砥砺奋进、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和精神世界以文学的力量广为传颂,向全中国传递鼓舞人心的关于脱贫奔小康的正能量。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兰考一个县宏大的事业,更是中国人民决战贫困的一项伟大而壮阔的事业,是特别值得作家去投笔书写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宏阔题材。我有幸参与其中,我必奋然而前行,这是我人生的精神,也是我创作的精神,更是作家所应该具有的责任和担当。

作家就是要以作品去说话,作家就是要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以作品的质量,去衡量作家的思想,以作品的创作主题,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其实,作家就是要为人民书写,表达人民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利益,以文字的力量来彰显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从我的创作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作家的创作源于生活,他的作品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只要作家和他的笔锋能够深入到原汁原味的关乎老百姓根本利益的生活,甚至是艰难困苦的生活,他的作品就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国家的根本,代表了时代的声音,也代表了文化的根,他的文字才会熠熠生辉,他的作品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才能打动万千读者的感情。

今天,我对中国新经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我更加愿意扎根时代和生活,以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丰厚扎实的文学作品,去抒写和表达中国新经济文学广阔而丰富的文学主题和内涵。我也坚信,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富强的道路上,应运而生的中国新经济文学必将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其特有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