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孤独的《小王子》(再版序言)

来源:文艺报 | 王以培  2018年01月03日07:30

回望十几年前,自己翻译的《小王子》,感触良多。当初,在中国,《小王子》还没那么多译本,小王子的世界,也远没有今天那么热闹。可今日重读《小王子》,我惊讶地发现:小王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

回想《小王子》诞生之日(1942年),二战还没结束,整个世界炮火连天,朋友还在被德军占领的巴黎“忍饥受冻,正需要安慰”;小王子正是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下,空降撒哈拉沙漠,不声不响,牵着他的羊,捧着他的玫瑰,约上他驯养的狐狸,悄悄来到人间,将自己拥有的全部唯一,与孩子们分享,无论现在或曾经的孩子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一点”。

其实,很多人都还记得,就像记得自己曾养过一只狐狸,拥有一朵玫瑰,只是不小心将她丢在了时光里——读、译《小王子》都需要时间与岁月。时至今日我才体会到,《小王子》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尤其是动词,如 perdre,apprivoiser),就好像一种不知名的动物或植物,一直在荒凉沙漠中缓慢生长演变;你以为“时过境迁”,她却在夜深人静时,或从纷繁、忙碌的生活里,忽然找上门来,“纠缠”你一辈子;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原来不是她缠住你不放,而恰恰相反,是你自己被世俗纠缠而不自知,关键时候,她救你来了;至少来探望你,或彼此探望,像个老朋友,看看这么多年过去,彼此都变成什么样了。

放了十几年看过去,我才发现,原来在《小王子》的世界里,没有“时过境迁”——

人类社会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玫瑰还是一朵,狐狸还是一只,小王子只有一个;你的灵魂,永远孤单。

在《小王子》的世界里,人与人,人与动物、植物,乃至星辰宇宙,永远是一对一的:没有抽象,只有具体。没有噪音,只有心声。没有诋毁,没有赞誉。没有第三者,只有我与你。而你是谁,我是谁,仍有待彼此发现,深入探寻,并互相抚慰。

一句话,活在人世间,人都是孤独者,人类世界也是如此 ——

从前是清冷的孤单,如今是热闹的孤单。

当满世界都在谈论“小王子”,我看见小王子背转身去,重新返回他的出生地,荒凉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在那里,荒沙更冷,狐狸更孤独,蛇更阴险,玫瑰更虚幻;小王子则从孤单、孤寂,走向孤绝;绝处逢生,方能发现未知,创造未来。

正如一位灵性导师所说:“想做高人是一种罪过。你看,这一朵花从太阳中汲取的能量,把美献给众人。”当年的《小王子》,其实是对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回应。

如今,高人又开始“奋斗”了;而我的朋友,那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曾经是大人的小孩,仍生活在占领区,又冷又饿,正需要安慰……

我的朋友,“想要传神就得编故事”;“是你在玫瑰上虚度的时光,让她变得如此重要”,无可取代。

既然如此,不如满怀虔诚之心,迎请小王子回来,去荒漠深处,浇灌心中的玫瑰。

王以培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教授《法语诗与歌》《说文解字》。代表作:“长江边的古镇系列”,长篇小说《烟村》《大钟亭》《幽事》。诗集《敦煌繁露》《立体几何》。童话集《布谷鸟》《小猫菜花》。译著《兰波作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