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看列宾为托尔斯泰画“心理肖像” “巡回展览画派”中国首个大规模展览在上海博物馆启幕

来源:文汇报 | 李婷  2017年12月15日09:32

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力求通过简单的外在来彰显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在。(展方供图)

“‘巡回展览画派’的画作和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代表的文学一样,是俄罗斯的一个艺术高峰”,这是艺术界对“巡回展览画派”的评价。这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团体,究竟魅力何在?

“巡回展览画派”在中国的首个大规模展览昨天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列宾、克拉姆斯柯依等44位杰出画家的68件油画代表作,向人们系统展现了这个在俄罗斯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画派的艺术成就。这其中,一幅列宾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虽然只用了三天便创作完成,却以简约的构图传递出作家的丰富内心,被誉为“心理肖像”创作的代表作。

是艺术杰作,也是俄罗斯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

“巡回展览画派”始于1863年,俄国皇家美术学院的14名应届毕业生,因不满于“学院派”以宗教为母题的创作理念,最终与皇家美术学院决裂,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他们打破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旧格局,在各大城市巡回展览画作,因此得名“巡回展览画派”。“巡回展览画派”集合了一批才华横溢、思想活跃的艺术家,如克拉姆斯柯依、列宾、希施金、谢洛夫等,他们用画笔关注现实生活,在短短数十年间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此次在沪展出的68件作品全部来自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该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馆长泽里菲拉·特列古洛娃昨天在沪透露,这些作品鲜少在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展出,它们不仅是艺术杰作,也向人们呈现了那个年代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风景画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之中,瓦西里耶夫是最令人称奇的画家之一,他23岁死于结核病,但在短短五六年内所达到的艺术造诣却是许多画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在《融雪》(1871年)一作中,他描绘了冬天的融雪之日,一位身背行囊的老人和一个女孩正沿路而行,萧瑟的景物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伤感,瓦西里耶夫在此充分展现出他对当时俄国命运和百姓生活的思考和关切。

《无名女郎》中女子的身份依旧是谜

展出的作品中,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 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幅。画作描绘了冬日街头,一位年轻貌美、衣着华贵的女子坐在四轮敞篷马车中的情景。该画作自1883年首展之后便留下了诸多谜团,其中的焦点是画中女子的身份。有人说她与皇室有关,有人认为她是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中的女主人公,又或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 《白痴》中的纳斯塔西娅·菲利波芙娜,还有人提出她与亚历山大·勃洛克诗歌中的无名美人颇为相似。至今,这个争议仍在延续,观众总能从中看出不一样的风采。

事实上,“巡回展览画派”肖像画的特点,便在于其深入内心、传递情绪的力量。每位大师都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与他们笔下的人物展开“对话”、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这种创作被称为“心理肖像”。比如,绘画大师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仅用了三天便完成,他生动地捕捉到了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洞察力。乍一看,这幅肖像在构图上相当保守,色彩也以灰、黑为主。这恰恰是画家的智慧表现,他力求通过简单的外在来彰显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在。据史料记载,列宾先后创作了数十幅托尔斯泰的油画和素描,而1887年的这幅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除了能欣赏到艺术杰作之外,视听结合的观展方式是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看点。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为了让观众更深入了解百年前的“巡回展览画派”与中国画坛的关系,该馆特别策划了 《巡回展览画派与中国》 系列访谈栏目,将邀请靳尚谊、詹建俊、邵大箴、全山石等12位不同时期接受过俄罗斯美术训练的艺术家、美术史家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艺术经历和感悟,并对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进行赏析。

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继“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展”和“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展”之后,再一次与俄罗斯重量级博物馆携手合作的成果。业界专家指出,本次展览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国人对俄罗斯艺术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