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7当代语言学前沿: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在曲阜师大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曾江  2017年12月15日14:44

“2017当代语言学前沿: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于12月1—2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曲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日本同志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临沂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机构的25位学者应邀参会。会议开幕式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教授主持。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夏云杰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发言。本次论坛共有8场主旨演讲、17场邀请演讲。论坛期间,与会学者报告了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围绕“新描写主义”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深入探讨了以下多个议题。

新描写主义的理念、目标与方法

本次论坛提倡“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强调利用理论工具去挖掘微观的语言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指出,新描写主义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研究路向,主张使用某一语言学工具去深度“挖掘一些微观语言事实”,以描写语言的“微观句法/语义”(micro-syntax/semantics)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为工作重点,侧重寻找“能够鉴别这几个语言项目特性的区别性句法环境(distinctive syntactic environment)并利用这一区别性句法环境进而对它们在微观句法/语义层面上的异同进行刻画和描写”,以其在区别性句法环境中的不同表现来反映其本质特性。新描写主义追求语言事实细颗粒刻画,“从一粒沙子看见一个世界”是新描写主义的工作目标与追求。新描写主义认为,解释寓于描写之中,深度刻画和描写就是解释。

西南大学杜世洪教授比较了新描写主义和旧描写主义的差异,指出完整描写不能依赖于假说,而应从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目的两方面来完成描写的层次。在新描写主义者看来,意义研究就是概念维度和形上维度的整合分析。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南开大学张洪明教授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了语言研究现状,认为倡导新描写主义正逢其时,应当注重科学分析工具的建设,重视对事实和现象进行显性或隐性的深度刻画和描写。

清华大学何宏华教授从历时角度考察了生成语言学早期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乔姆斯基早期语言观,探讨了生成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描写主义语言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方研究员指出,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语音学研究提倡证据导向的研究,主张用与时俱进的科技手段描写语言中的语音现象。实验语音学测量所提供的语音细节为我们观察语音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上的可能性,语音作为人类语言的物理载体具备了具体、变异的特性,不再像以往概念化似的那般抽象。

曲阜师范大学秦洪武教授提出利用汉语LCMC和英语FROWN、FLOB平衡语料库,运用探索性分析方法,从词汇、句法和句段层面探讨汉语成句手段、汉语的结构封闭特征以及英汉语在成句手段和句段特征上的差异。

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句法语义研究

本次论坛上的很多报告秉承新描写主义理念,对微观语言事实以及抽象语法规则进行了精细刻画和描写。

浙江大学吴义诚教授通过对比英语中[the+N]有定短语与汉语中可作有定解读的种种名词短语,探讨了语言学界有关量词的两极认识即“实词说”与“冠词说”的根源所在。

日本同志社大学沈力教授通过对汉语的山西方言和日语的藩州方言进行比较,深入观察了汉日持续体标记的演变,提出了“异形同义回避原则”。

浙江大学李旭平副教授考察了定指量词型语言中的指示词,细致描写了北部吴语富阳话和南部吴语东阳话指示词的用法,指出它们的性质和用法和普通话有显著差异。

曲阜师范大学隋娜副教授以形式句法为理论工具,以句末语气助词“看”为例,考察了汉语句末语气助词的句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杨萌萌博士探讨了上古汉语“主而谓”结构的句法,采用文献总结与文本梳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描写了“主而谓”结构的句法分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朱佳蕾博士对上海话动词重叠的句法分布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同普通话动词重叠的句法语义进行了比较。

浙江财经大学曹道根教授分析了“的”的语气词归属问题和汉语分裂句的传信功能,指出分裂句“的”不是语气词,而是一个名词化或名物化成分,在语类上更加接近于指称性限定词。

西北大学杨炎华博士考察了汉语的词根、功能语素以及汉语的类型,提出汉语词根既不是毫无句法特征,也不是已经具备任何显在的句法特征,而是具备潜在的有待激发的句法特征。

湖南大学贺川生教授考察了大量突厥语言历史文献,对从古代突厥语到现代西部裕固语超前数数数词进行了历时描写。湖南大学王莹莹教授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要”与“必须”“应该”及态度动词“想”在语义上的关系以及表将来用法的“要”与情态用法的“要”的关系。

曲阜师范大学王洪明副教授分析了容量对比构式的判定条件、制约该构式的因素、构式的次范畴以及构式对动词的压制。

临沂大学姜兆梓副教授依据“有”作动词与介词“在”的转换、“有”及其变体“了”做完成体貌的用法,分离出四类汉语存在句类型,考察了汉语存在句的连续统及其句法表现。

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一方面可以为某一种理论提供示例、说明和诠释,另一方面,儿童语言可用来确认或支持某种理论或假说,给语言分析建立实证基础,并通过新规律的发现反过来推动语言理论的建构。

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回顾了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的经典个案,认为儿童语言证据与语言学论证之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以儿童掌握某种形式的难易或这种形式出现的早晚,作为支持某种语言分析的证据。用语言获得数据来印证一种语言分析,必须对普遍语法和语言发展这两方面都具备一个理论模型,才能有效地建立理论和获得证据之间的联系。

天津师范大学李汝亚副教授考察了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的儿童语言获得,发现儿童只有获得了INFL系统之后才可以获得约束A原则,指出儿童和成人在选择反身代词先行语时表现出的一些不同反映了儿童对语法显著性的认识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福建工程学院郭秀丽博士以儿童疑问句出现顺序的描写为例,分析了以往儿童疑问句发展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双向生长模式是描写儿童疑问句自发产出的新的工具。

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语言类型学强调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揭示世界语言的共性、类型和结构相似性,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花东帆教授通过对英语、西班牙语、斯拉夫语和汉语的比较,考察了人称代词与先行语不一致现象,分析了不同语言在表达回指方面的差异。

曲阜师范大学于秀金教授从跨语言时体制约裂变的视角探讨了汉语格标志配置模式的库藏裂变,阐明了“把”字句和一元非宾格句的句法本质,为这两种不同句式提供了统一解释的框架。

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建明副教授从“语言库藏类型学”的视角出发,提倡“库藏结构”(inventory structure)分析法,认为以普通话“自己”义为核心的相关的表达形式及其功能、意义集合构成了汉语特有的“库藏空间”,其中不同形式或功能意义的对立、关联关系及其组成的层级架构体系可以用“分类树”直观地呈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考察了致使性表达与结果句式的跨语言分布,认为自然语言中结果句式的类型分布与致使性的形态表达密切相关,并对英、日、汉及罗曼语的主要词汇化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新描写主义反对理论内部兜圈子或者贴标签式的研究,主张关注语言事实,强调微观描写。他指出:不断演化更新的理论是把描写进行到底的基础。新描写主义以演化的眼光来看待理论,认为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观察事实的有色眼镜,任何理论工具在新的更好的理论工具出现之前,仅具有临时有效性。他认为在语言学研究中现有的那些所谓的解释,凡是站得住的,实际上都是对事实的深度刻画和描写。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描写驱动的,对深层微观事实的挖掘、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微观刻胡建华画,是描写,也是解释。

记者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近年来主办当代语言学前沿系列会议,持续推动当代语言学前沿问题研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