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儿童的生活现场书写儿童文学——评刷刷小说《幸福列车》

来源:文艺报 | 金燕玉  2017年12月13日07:05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年儿童也处于这种变化之中,出现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特殊群体。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时代儿童的变化,如何书写,如何叙事,就成为儿童文学作家新的写作课题和新的文学担当。作家刷刷的儿童小说《幸福列车》就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

随着刷刷那充满感情的灵动笔触,我仿佛进入当下儿童的生活现场,仿佛目睹了小主人公杜鹃在半年中的人生三部曲:在乡村随祖父母当“留守儿童”;进城到父母身边成为“流动儿童”;全家团聚回归乡村。刷刷不仅写出了留守儿童杜鹃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痛苦,更是捕捉到了只有在乡村生活中才能享受到的乐趣和学到的技艺。在小说的主体部分,杜鹃在城市白云小学读书的经历,也不仅写出了流动儿童所处的被排斥、被歧视的生存困境,更是深刻地描述了经历磨难从逆境走向顺境过程中的杜鹃的成长。难能可贵的是小说的结尾,回乡大学生在大溪村创建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地铁的大规模建设,为杜鹃全家团聚在乡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而这也是幸福的真正暗示:只有改变农村面貌,才能改变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命运,才能让杜鹃们回复正常儿童的身份和童年生活。

在刷刷的笔下,杜鹃已经迥异于以前一些同类题材作品中出现的儿童形象,她既不是苦孩子形象,也不是无望孩子形象。她热爱生活、全身心地拥抱生活,用小小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温暖和感情,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克服自卑维护自尊,建立自信展示自我,用自己的宽厚和善良,用自己的刻苦和坚强,用自己的才能和魅力,去抵抗不公正的待遇,去争取自己的位置,终于和幸福结缘。很显然,杜鹃是一个勇敢、自立的儿童形象,其精神光彩体现出新时代的儿童风貌,有引领儿童自我成长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在塑造杜鹃这个儿童形象时,刷刷擅长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了杜鹃的内心活动,开掘了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得这个人物形神兼备,骨肉饱满。小说中有人物内心语言、内心独白,也有作者旁白式解读剖析人物内心。

欧阳老师也有和自己一样的体会吧,否则他怎么能说出这些话呢?这都是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呀!自从大家知道自己是个乡下女孩后,仿佛抓到了把柄,动不动就笑话自己,捉弄自己,在这个班级里,自己是孤立无援的。很多次,她觉得自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只能任凭狂风捉弄、波涛折磨。她看不到海岸线,也看不到登上陆地的希望,只是心怀苦涩,一日日地苦苦撑着。

这一段描述中,前半段是杜鹃心中所思,后半段是直接出面剖白,用复调式的手法写活了杜鹃精神上的痛苦。作品中这一类精彩的心理描写比比皆是,很有感染力,令人身临其境,更深切地进入儿童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开往幸福列车的原动力是小主人公杜鹃的话,那么启动幸福列车的司机则是作品中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欧阳老师。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不是历来被称颂的母爱教育传人,而是能够赋予教师以新的人文内涵的崭新形象。可以说,当今的学生、学校、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得多,很多新的矛盾冲突纠结在一起,而欧阳老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公平、正义的品质,恰恰顺应新时代中的变化和发展。他总是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进他们的班级生活中,默默地、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思索着孩子们的日常表现。他不能容忍以强欺弱、排挤刁难,特别是杜鹃被欺凌时,他拍案而起,仗义执言,却又不忘以师者的身份引领儿童。他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善意的同情和纯真的赞美。”他以正义、平等、和谐的教育理想为儿童创建阳光、自信、豁达的成长环境;他以黑气球的生动事例,证明“气球能不能飞上天,关键在于里面有没有那股气,和外在的颜色没有关系”,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帮助杜鹃建立自信认同自我,点燃她内心的希望和光亮。“在寒冷的冬天,与其寻找温暖,不如让自己成为火焰。”这是激励每个孩子的自我成长的名言金句,欧阳老师是杜鹃们,也是所有孩子的精神支撑。

儿童文学总是与儿童的精神成长联系在一起,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儿童文学阅读中获得愉悦,同时也寻找精神的力量。刷刷的《幸福列车》以在场的态度,为时代的儿童及其老师留下面影,从而成为安放孩子心灵、给他们温暖和情感的精神家园,在儿童文学中书写出全新的儿童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