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王津:广钟上有中国人的技艺与趣味 本报记者深入故宫博物院,采访钟表修复专家

来源:羊城晚报 | 林清清  2017年12月12日12:55

铜镀金珐琅羽人献寿钟 (故宫博物院藏)

修复现场的古董钟零件 图/林清清

■受访嘉宾:王津

故宫钟表修复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成为“大国工匠”代表之一的钟表修复大师王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依然低调恬淡。经他手修复的钟表里,有三十多件广钟,每一件都能动会响、恢复表演功能。然而即便能修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复杂钟表之一”——变魔术人钟,王津对于广钟,也有难以修复的部分,可见当年广钟技艺之高。

“文物里能让人看明白的,钟表是最直观的。你可以看到它怎么动,机械怎么上弦,人偶的表演动作,听不同声音,挺好看的。也能比较直观地看到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大多是皇帝喜欢什么就造什么。” ——王津

完整的广钟难得

【收藏现状】

“珐琅瓶式钟,故宫把最完好的一件拨给广州了”

前不久中美领导人到故宫参观时,当场演示各种表演功能的那座清代铜鎏金珐琅葫芦式钟,正是经王津之手修复。“当时正在做保养性修护,准备在过后的展览中,展示广钟的表演功能。”被网民们称为“故宫男神”的故宫钟表修复专家王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其实在故宫地库里,几百件待修的钟表,待修的大型广钟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广钟比较受重视,先修好了。”

作为宫廷收藏为主的“玩意儿”,目前许多地方博物馆藏的广钟,基本都是由故宫调拨,民间收藏很少。“主要是一来产量偏少,二来一直很少流传在外,造假比较少,大多是皇家定制,所以故宫收藏比较多。当时拨给广州博物馆的珐琅瓶式钟,我们一共就4件,给广州的那件,我看了一下是最好最完整的,留下的三件珐琅都有些磕碰残缺。”

广钟上的技艺与趣味

【文化密码】

“广钟更能体现中国人的喜好与讲究,机械也有比西洋钟更复杂的”

文物的价值,除了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科技制造水平,细细探究附于其上的审美趣味,其实是件有意思的事。从广钟上隐藏的文化密码,可以看出当时中西的审美差异。

“跟西洋钟表相比,广钟的特色是广珐琅偏多,动作也比较复杂。新闻里所见到的那座大葫芦钟,就挺有代表性。有列队的、开门的、走马的,动作丰富。还有的钟有好几层楼,有管转花的、自开门的,有人偶表演的、小鸟活动的,表演很复杂。因为大多是宫廷定制,更能体现中国人的喜好与讲究。”

机械易修,珐琅难填

【精妙技艺】

“目前珐琅的残缺没法修完整,专家们都不敢烧,光是那个颜色现在就烧不出来了。”

曾经成功修复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复杂钟表之一”——变魔术人钟的王津,竟然也有对广钟的无法修复念念不忘之处。

利用机械原理,令钟表上的人偶、动植物、水法景观活动起来,是广钟吸引人之处。“广钟玩偶表演多,机械结构比较复杂,经我们修好的,基本都能恢复表演功能。”

王津介绍,活动人偶主要看机械装置。广钟基本都是齿轮传动,也有拉杆式的。齿轮传动相对容易些,修得最多的是补齿。开槽、锉齿,断几个齿补几个。也有的弹簧折了,就在内侧贴一块铆上支撑住。拉杆式的比较麻烦,杆长点、短点、歪曲点,动作就变了。“如果拉杆上十几个人,每个人长短都不一样,你要给他找到最佳位置,调试上就会比较难。”

“有些珐琅残缺,现在很难修补。像我们故宫馆藏的广珐琅瓶式钟,因为不是一整块珐琅缺失,只是中间磕碰残缺,边上还有,我们找专家看了,都不敢烧。光是那个颜色现在就烧不出来了。”

申遗望能恢复匠人传承

【申遗传承】

“故宫里修复钟表这个行当从没断过。申遗就是要把广钟断了的连起来。”

对于王津来说,最难的,是找不到资料对照的外形缺失,“宁愿不补也不能补错,所以这类就没法修补。比如一个钟,四角站四个人,都不一样。没有历史档案,缺了一个人你就不敢补,只能空着。”

广钟申遗能否解决资料建档问题?“申遗保护的应该是技艺。广钟的技艺散落民间,如果广东能从申遗工作开始,从一些地方志等资料搜寻更详细的资料,把匠人找出来,把断了的技艺连起来,这对钟表研究以及修复,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