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汤圆之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liuxiquan  2017年12月07日10:55

在村庄的上空,每天下午,都会及时地飘来《汤圆之歌》的音乐声。

这不,在村庄的远处,在这冬日的下午,在煦暖的媚阳下,又飘来了悠扬的音乐: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这反复播放着的音乐,由远及近,渐渐地飘进了村庄上老人们的耳朵里。

“是叶青来啦一一”村里的张大爷咧咧着没有牙的嘴,一脸欢喜地在说着。

“是我那干女儿叶青来喽!”村里的王大妈爱这么习惯地开着玩笑。她那久病、腊黄的脸上,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一骨碌就下了床。可是刚起来,便重重地摔倒了……

……

叶青,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农村妇女,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一一她每天下午,都会及时地为许多老人带去可口的美食,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享受到物质上的丰馀,感受到了晚年生活的幸福,与人间的温情。

叶青骑的那辆电动四轮车上,卖的美食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是一些:水饺、馄饨、娃娃鱼,凉粉……另外兼卖大饼、油条、馓子,……她的服务宗旨是:以老人为本;她的服务理念是: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方便了老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利润。

说起叶青从事这一行业,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以前她和丈夫在南方的厂里上班,因为独自留守在老家的婆婆年迈多病,需要人照应,不得已,只得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时,屋前的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正在阵阵秋风的催促下,洒下金黄一片。为她的归来,铺满了锦绣。

叶青偕同丈夫、儿子,回到了这久别老家。一时不胜感慨。她微笑着对迎出来的婆婆说:

“妈,我这片树叶也算落叶归根了!”

叶青自从嫁过来,就习惯地称“婆婆”叫“妈”了。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这样的称呼。

叶青儿子说:“这叫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还我孙子会说。”叶青妈摸着比自己还高的孙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都念中学了,能不会说。”叶青丈夫在一旁搬着行李,掺和地说着。

秋日午后的骄阳,温和地照着这一个别后重圆的家庭,照着金黄的银杏叶,以及他们家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

叶青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忍不住地说着:

“青儿,这次回来还走吗?你看你看,到处飘的是树叶,我也扫不动了,……”

老人显出苦恼的样子。

“妈,这次不走啦!您扫不动就由我们来扫。我还记得您喜欢吃饺子,以后啊,天天包给您吃,……”

儿媳亲切的话语,听得老人眉开眼笑起来,两滴浊泪禁不住地从眼角偷偷地溢了出来。 老人感觉自己的儿媳还是那么地孝顺,那么地能说会道。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滔滔不绝着。

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的是叶青包的肉馅水饺。

一边吃,叶青的婆婆一边乐得合不拢嘴,话似乎也多了起来:

“不是青儿回来,我哪吃得上这水饺;想到街上去买,两条腿又不听使唤,一步怕走一步……”

“妈,村子里像您这样留守的老人多吗?”

“多着呢!”

听婆婆这么一说,叶青的双眼闪着惊喜的亮光。她望着丈夫道:

“这可是个很好的商机。”

“嗯。”

她的丈夫赞同地点了下头。

几天后,一辆经过改装的电动四轮车便出现在叶青家的院子里。只是电动车的后斗经过了改装,由玻璃、铝合金镶嵌而成。

一个流动的厨房就此诞生了。

在每天的下午时分,悠扬的《汤圆之歌》的音乐就飘荡在乡村的上空。

叶青重点服务着乡村里的留守老人,顺便照顾着自己的婆婆。她的丈夫,则进了附近的一家化工企业;她的儿子,住校读书去了。

叶青干起流动餐饮来,按照她的说法就是:“风里雨里,只因为老人一一你!”

叶青的表现,正如她说的一样,不辞劳苦,尽心竭力。一个多月下来,她就干出了名堂。 附近的十里八乡都知道:只要《汤圆之歌》的音乐声响,就会有一位爱说爰笑的少妇出现:

“啊呵呵,。。。。大爷大妈好!……”

她的声音像唱歌,甜美,动听,老人们爱听!还有更多的人爱听。

村庄里的老人们有口皆碑:都说这叶青人长得不光漂亮,心地还善良,待人更是和霭可亲。比方:张大爷因年迈,孤独一人在家,又步履维艰,又住在行走不便的小巷里面,叶青却从不嫌跑路,怕麻烦,每天下午都会及时地绘张大爷送上一碗他爱吃的汤圆。

今天,叶青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张大爷家的门前。她习惯地关掉聒噪的喇叭声。

正巧,张大爷那位包工头的儿子也在家。于是,要了两份汤圆,爷俩一人一份。当张大爷儿子吃完后,就见他喜笑着:

“难怪老头子这么爱吃,原因是好吃!”

张大爷儿子一边乐呵地说着,一边掏出一千元钱,递给叶青:

“老年人天天给钱不方便,先预你一千元。”

“甭客气。人老嘛,难勉的。你替老父亲想得挺周到哟。”

这是客户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胜过千言万浯。叶青心里暖烘烘地说着。她收好钱,便又忙着赶往不远处王大妈家的院子,同样关了喇叭,呼着:

“王大妈!……”

没人应。王大妈的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她的叫声在回荡着。一抹黄黄的下午阳光,正落在院内的水泥场地上;一群麻雀被她的叫声吓得“唿”地飞了起来,带着不满的情绪,鸣叫着,飞走了。

始终不见王大妈那熟悉的身影。每次她都会迎出来,带着欢颜,开着玩笑:“是我干女儿叶青到喽一一”可这次没有!

这一反常现象,让叶青担心起这位孤独的老人会不会出什么事。

带着担心,叶青敲了敲王大妈居室的板门一一还是没人应!一种不详的阴影笼罩着叶青的心里。她使劲地推了一下门。门应手而开。映入眼帘的一幕,让她惊呆了一一王大妈嘴上挂着白沫,躺倒在地上!

叶青知道这王大妈还有个儿子,早结了婚,还有个孙子,一起在本省的省会里打工。可怜的大妈,睡倒在屋里都没人知道!

叶青大声地冲四邻呼叫着,这才惊动了邻里。

有人用手试了下王大妈的鼻吸,见还有气,大伙便七手八脚、胜似亲人般地将王大妈送进了医院。内中有人联系到了王大妈儿子,告诉了他关于他的老母亲的情形。

王大妈的儿子闻讯,当夜就赶了回来。

幸运的王大妈,最终保住了一条命。遗憾的是一条腿却被中风栓住了,只能架起拐杖走路了。

在王大妈出院后,她的儿子为了报答救母之恩,在一个晴好的晚饭后,买了些吃喝的礼品来到了叶青家,以表谢意。

叶青颇为平淡地对他说:“关爱、救助老人,是做人的最起码美德,谁摊上了,谁都会尽力那样做的,……”

她的一席话,说得王大妈儿子幡然醒悟,深感平时只顾挣钱,疏忽了照顾老母亲,打算以叶青夫妻俩为榜样,回老家发展,一边挣钱,一边好好地照顾老母亲余下的时光。最后,他说出了个心底的想法:

“让孩子她妈也干你这行。悉心地去服务老人,关爱老人,……怎么样?”

“好啊一一!”叶青笑兮兮地说着,“广阔的农村,正有愈来愈多的老人需要更多的人去关爱、照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到时,我们一个在村东头叫卖,一个在村西头叫卖!来个乡村二重唱!阿呵呵,。。。。”

叶青带着一种神往的表情,自己喜不自禁地“嘿嘿”地乐了起来。

又迎来了一个晴好的冬日。远处乡村的东头上空,又飘扬过来优美的音乐:

“汤圆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这音乐又飘进了张大爷的耳朵里,他那落满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他知道是叶青来了。

而在乡村西头的上空,也飘来了同样的音乐,同样的服务车,以及同样的热情,同样的笑容,……架着拐杖的王大妈,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媳妇在叫卖。她对一旁自己的儿子说:

“这是你媳妇!”

她那久病、腊黄的脸上,带着欢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