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担当使命 续领风骚——江苏推出“文学苏军新方阵”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12月06日07:03

11月3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文学苏军新方阵”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整体推出朱文颖、王一梅、戴来、韩青辰、李凤群、黄孝阳、育邦、曹寇、张羊羊、孙频等10位江苏新一代作家,是继2016年集中推出赵本夫、范小青、黄蓓佳、苏童、叶兆言、周梅森、储福金、毕飞宇、鲁敏、叶弥等10位江苏文学领军人物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江苏文学将构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文学苏军队伍,为江苏文学、中国文学的发展担起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韩松林在研讨会上说,推出“文学苏军新方阵”的目的,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高水平创作人才,进一步锻造文学骨干;二是集中展示文学苏军新阵容、新力量、新实力,扩大江苏优秀作家的知名度、认可度;三是推动优秀青年作家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创作文学精品,攀登文学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 ——编 者

朱文颖 1970年1月生,女,苏州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高跟鞋》《水姻缘》,中短篇作品《繁华》《浮生》《重瞳》《花杀》《哈瓦那》《凝视玛丽娜》等。曾获《人民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奖,第二、三、四、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叶圣陶文学奖,金圣叹文学评论奖,《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奖等、“娇子·未来大家TOP20”等。有英法日韩等近十种语言译本。

■批评家点评

曾一果(苏州大学):

朱文颖近期的小说题材和范围扩大了,笔下人物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广阔;强调对世界多种可能性的探讨,包括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她的小说还有一个可贵的地方,就是她对创伤记忆的书写,对每个人内心深处“个体创伤”的关注。

张定浩(《上海文化》):

朱文颖是小说家,也兼涉评论,艺术评论和文学评论,她评论的重心和小说一样,也都是在写人。小说读者可能会始终感受到其中强烈的作者意志,仿佛那些作者电影,导演是电影的核心,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朱文颖”也是她小说的核心。

黄孝阳 1974年12月生,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主要作品有《众生:迷宫》《众生:设计师》《旅人书》《乱世》《人间世》《遗失在光阴之外》等、小说集《是谁杀死了我》、文学理论集《这人眼所望处》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曾获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第二届钟山文学奖、第九届金陵文学奖大奖,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2013年度“中国好编辑”、2013年度中国“书业十佳策划人”、2014年度“凤凰好编辑”等。

■批评家点评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黄孝阳的小说借助既有文学的惯性形态,通过丰沛的知识、元写作的尝试、杂取旁收细大不捐的呈现、后现代式的拼贴和并置、碎片化的感知、弥散性的思维,让小说获得了敞开和解放,形成流淌、跃迁、碰撞、虹吸、辐射的多维度生长性。

方岩(《扬子江评论》):

黄孝阳的文本形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会在极具形式感的叙述结构中把诸多没有亲缘关系的知识体系编织在一起,从而使他的作品在整体上像是一座隐藏在观念的密林中精心设计的故事迷宫。

王一梅 1970年1月生,女,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小说《城市的眼睛》,纪实小说《一片小树林》,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兔子的胡萝卜》等。作品获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批评家点评

陆 梅(《文学报》):

王一梅在写作长篇小说《城市的眼睛》时,选择做一个“聆听者和讲述者”。故事以一个叫秦雨青的男孩为视角展开,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以及时代的大变迁如何强力地塑形了中国式的童年。

黄 玲(江苏作协创研室):

王一梅对童年特别热爱、特别钟情、特别迷恋,也特别擅长向童年索取创作的资源。她的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然流露的、惟有孩子才能理解和欣赏的童心童趣。她的语言浅白清新,整体风格诗意隽永,适合给孩子美的熏陶与启蒙。

育 邦 1976年12月生,男,原名杨波,《雨花》副主编,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诗集《体内的战争》《忆故人》,纪实文学《渡江》,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诗歌入选《新华文摘》《大学语文》《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中国70后诗人全编》、最佳诗歌等选本。曾获第八届金陵文学奖、首届江苏青年诗人奖(提名奖)、后天文学艺术双年奖。

■批评家点评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育邦同时从事三种文体的写作,小说、诗歌以及文学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写作是一种“生命”式的写作,也就是心灵的极大外化。育邦的诗歌通过追忆来书写历史的流离失所,他的小说基本上是一种极端的现代主义写作实验。

韩松刚(江苏作协办公室):

育邦的小说写作和诗歌创作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向度。一个趋新,他用新的小说形式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用新的小说语言表达隐秘而含混的精神内核,用新的小说方向挑战坚固的文学传统。一个忆旧,育邦的诗歌地理版图上,弥漫着各种故人旧事老物所携带的古典记忆和人文基因,以及由“旧”引发的思考。

戴 来 1972年10月生,女,苏州人,现供职于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等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选刊选本,部分被译成英、法、德、日、意、俄等文字介绍到国外。曾获首届春天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等奖项。

■批评家点评

刘 艳(《文学评论》):

戴来的中短篇小说颇具叙事的自觉、艺术自觉、精神向度和思想深度。作家以感性与智性兼具的笔触,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在现代社会男男女女林林总总的生活故事和俗世生存当中,窥见人物内心和彼此之间的情感纠葛、生存焦虑与精神难题,看似写的是小人物,笔下装下的却是“大时代”。

岳 雯(中国作协创研部):

戴来的每一篇小说,都是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戴来制造。戴来的评论者无不勤勤恳恳地在她的小说中寻找戴来的痕迹,但戴来并不等于这一切的叠加,她比人们所认识到的要更丰富、更复杂,坦率地说,她也比她的小说人物更有魅力。这也是戴来一直以来产量不算高但人们始终对她保有期待的原因。

曹 寇 1977年9月生,男,原名赵昌西,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十七年表》,小说集《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躺下去会舒服点》《鞭炮齐鸣》等,随笔集《生活片》《我的骷髅》。在《钟山》《花城》《收获》《天涯》《大家》《今天》等刊物发表大量作品。曾获第五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第八届金陵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大家》新浪潮小说实力奖。

■批评家点评

张莉(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曹寇的文字独树一帜,他用字准确、讲究简练、直接抵达,这种语言追求也表明小说家着意于对世界深入而精微的传达,绝不拖泥带水。多情时有反讽,忧伤时有自嘲,种种混杂而暧昧的情绪共同构成了曹寇的小说世界。

何同彬(《钟山》):

作为“后他们”时代南京最风格化的小说家,曹寇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宏大叙事、乌托邦、希望原则的无情嘲弄和坚决摒弃,另一方面,在“日常主义”、“平民化”等维度上,他走得更远,或者说走向了极致。他的写作没有明显的文学目的性和流行的“野心勃勃”,也不刻意建构“旗帜”、“符号”。

韩青辰 1972年10月生,女,现供职于江苏省公安厅新闻中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因为爸爸》《小证人》《茉莉天使成长圣经》、中短篇小说集《我们之间》《水自无言》《桃李》、纪实文学集《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蓝月亮、红太阳》《一尘不染》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十年江苏报告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批评家点评

谈凤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韩青辰是中国当下儿童文学园地中富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和艺术才华的勤奋的耕耘者。她的作品真切关注和引领青少年成长的博爱之心和思想力度,她的作品题材宽广,倾注了她对于童年生存环境的审视、慎思和对幼小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郭 艳(鲁迅文学院):

韩青辰的《带着蝴蝶花的小女孩》是乡土童年中的灵性记忆,也是作者叙事风格向着清淡悠远意境的拓展。《小茉莉》体现了童年是让成人世界重新发现失去的“真心”和“自我”。《小证人》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性写作。作者通过对乡村小学一起突发性事件的叙事,呈现出少年男女面对现实精神困境的复杂感知。

张羊羊 1979年5月生,男,原名张健,常州市武进区文学研究所创作员。作品有诗集《从前》《马兰谣》《绿手帕》,散文集《庭院》《草木来信》等,在《散文》《钟山》《诗刊》《十月》等发表大量作品。诗歌《大地与天空的距离》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曾获常州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文学新人奖、2014年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奖。

■批评家点评

傅元峰(南京大学文学院):

张羊羊现于诗文的“童心”常能对更有城府的写作构成警醒效能。他对生命衰颓和消泯的洞悉和由此衍生的忧伤甚至愤怒和悲哀,依然是当代经验提供给抒情者的“原诗”,需要源源不断地书写下去。

霍俊明(中国作协创研部):

张羊羊写作的原点和内驱力是个人过去时的记忆和乡土经验。他在维护这条经由童年期开始的回乡之路的时候,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动排斥了与此无关的事实和经验以及其他写作路径。他的诗纯度高,杂质少,其带来的缺陷就是诗歌平滑而没有摩擦力,单向度使得包容力弱化,复杂性缺失。

李凤群 1973年10月生,女,曾用笔名格格,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非城市爱情》《背道而驰》《大江边》《颤抖》《大风》《良霞》等多部。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大家》《作家》等杂志发表长、中、短篇作品100余万字。曾获金陵文学奖,第三、第四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度青年作家奖”等。

■批评家点评

赵普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凤群作品以《颤抖》为代表的这一脉,书写城市中的“乡下人”的精神异动。以《大江边》《大风》为代表,则是农村家族(家庭)变迁的纵向历史书写。在她的小说中,更深层的是人的内在冲突,这使得小说获得深度心理开掘的契机,具有了触及人性深度的可能。

孙 频 1983年2月生,女,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绣楼里的女人》,小说集《隐形的女人》《九渡》《三人成宴》《无极之痛》《同体》《假面》《疼》《不速之客》,系列小说集《无相》《十八相送》《自由故》《异香》《罂粟的咒》。曾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新人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新人奖、《钟山》杂志社首届双年奖、花城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六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等。

■批评家点评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生猛酷烈”作为风格辩识的孙频是年轻一代写作者中的异数。她的写作没有经过同代人抑郁的青春期,十几年的文学生涯也没有让她变得世故圆通,她罕见地葆有文学的单纯激情。她热爱烈火烹油般爱恨情仇的极端人生,毫不掩饰裸露的抒情和强调的情节,人情冷暖以及人生的诸种不堪均以粗暴的方式直接呈现。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

孙频写得一手跌宕起伏的故事,她小说里的故事,是在想象中蛮横地撕扯出来,兀立在日常覆盖的范围之外。孙频小说中的不幸密集而且惨烈,小说中写到的情景,大都具有极致的气息,意象浓重鲜烈。她要用孤绝的努力抵住些什么,把能量反向输给这时代和社会,在绝望中捕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