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影《金城档案》:以特定的角度展示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来源:文艺报 | 肖美鹿  2017年12月04日07:01

档案是真实的记录,它可以被随时翻阅,也可能被尘封许久,甚至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档案几乎就是他或她全部的人生轨迹,而对于一个城市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金城档案》这部影片以特定的角度展示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兰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秦一珍(原名秦仪贞)看似寻常又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创作者探寻、搜索了90年前零星的历史资料,从中撷取并梳理出清晰的线索,在银幕上讲述了一个能够让人怦然心动的故事。那是对一个逝去的时代与社会的记录,是对一个女人因变化而丰满、因坚定而高贵、因不忘初心而令人肃然起敬的记录。但它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故事片,我感到它最终给予了观看者直接而有力的、充满理性的感动。

身为金城大药房老板娘的秦一珍原本年轻貌美、聪慧干练而倍受丈夫宠爱,完全可以在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尽情享受,可她偏偏在1927年来到了上海,在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亲眼目睹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善良的好友一家因救助革命青年向若飞而惨遭灭门,只有最小的儿子小宝因跟着秦一珍外出得以幸免。就在此时,她生平第一次遇到地下党人郑轩辕,被他从极其危险的境地拯救脱险。亲身经历了生死的秦一珍,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影片中故事的讲述自然流畅,镜头衔接干净利落,具有让观众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一个精明强干的大药房女老板去上海采购进货、突遇流血事件受到强烈刺激、共产党人其言其行带给她心灵上前所未有的极大震撼、义无反顾地帮助和救援地下党……直到最后将手枪中仅有的一颗子弹射向叛徒,所有情节的发展既符合历史和人物成长、情感发展的真实,又始终将讲述放在电影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中,用最具真实性的镜头语言来组合、铺排每一个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秦一珍曾问郑轩辕,“你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当她听到向若飞说,“我们不是求一个人的大富大贵,我们是为了全体大众”时,当郑轩辕告诉她那一箱红色书籍“能教人不怕死”时,她原有的善良变成了勇敢,温柔变成了坚强,她开始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对光明正义的向往。这些内心的巨大变化成为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发端,是那个时代一名普通妇女成为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因着这个发端,因着这位女性,金城兰州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特殊档案。

《金城档案》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享受。它非常坦荡地向观众宣示着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影片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从秦一珍参加革命到最后拿起郑轩辕留下的手枪打死隐藏极深、被人们当作英雄崇拜的叛徒,其间经历了几十年,也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惊心动魄的事件,每一次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每一次都会有残酷的牺牲。秦一珍若是有一丝犹疑畏惧便会退缩,她完全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在丈夫的呵护下做她的老板娘、掌柜的。可她纤弱的身躯里却有着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这颗心如同海洋一样永不封冻,只要还在跳动,喷射出的每一滴热血都为着那始终不变的信仰。只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让一个人如此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片中的女主人公从风华正茂至人到中年,叙事的内容十分饱满。在这条故事线延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先辈们为着理想与信仰一往无前、九死不悔的奋斗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目光会充满景仰,我们愿意让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这永不褪色的足迹。先辈的精神也应当成为我们的精神,这是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光明与解放、也必将继续引领我们不忘初心坚定前行的精神。

《金城档案》很好地设置了悬念并且将其进行到底。在这部影片中,秦一珍所遇到的事件几乎都是突发的、毫无预见的,观众的心理体验也跟随着她的行为动作而行进、而变化。从惊诧到疑窦丛生,从疑问连连到紧张不断。地下联络点被破坏,血案就在眼前赫然发生,那么好的同志瞬间牺牲……终于知道是叛徒所为,也确切知道了叛徒的代号,就是找不到他,他是冷风,是影子,是窥视着谋划着实施着一个又一个惨案的元凶。在他沒有露面之前,疑问和紧张愈来愈重地压在观众心头,直到秦一珍手中那颗子弹的射出。

当秦一珍平静而决绝地呼出“老刀”——叛徒的代号时,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可几乎同时,新的疑问悄然产生了,虽不紧张却很揪心:秦一珍打死了一个正在到处作报告的“老革命”、“大英雄”,她的命运又将怎样?镜头推进,秦一珍在看守所的硬板床上安稳熟睡,沉沉地、静静地,那么释然,让人感到她的心灵仿佛得到了最好的慰藉。也许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与20多年革命生涯中掩护同志、运送物资等等一样,只是这件事她和党组织努力多年在今天终于完成了。她没有、也无需多说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