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龙屯堡

来源:文艺报 | 申瑞瑾  2017年12月01日06:54

那夜,在安顺城乍起的秋风中,我打着寒战看完了实景演出《大明屯堡》,次日我决意去天龙古镇。因为天龙有传说中的沈万三,有毛阿敏唱的《茉莉花儿开》,有婉转深情的女声唱起:“若是你归来,我为你歌唱,我的歌声像杜鹃嘞,相思若断肝肠……”

大明的将士在天龙等谁,大明将士的妻子在家门口等谁?

走在天龙的石头城堡,像踏回了600年前的大明。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巩固西南边陲,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远征云南,这就是著名的“调北征南”。远征军的大本营设在安顺。平定云南后,朱元璋为防乱事再起,下令就地屯田养兵,陆续又迁来屯军家属及部分江淮、河南的移民。屯军在驻地建村设寨,平时务农,战时用兵,类似今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头房里糅合着江南风味,星星点灯般散落在贵州中西部,尤其是安顺境内。正是600年前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使独特的屯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烟云里,开出一朵朵古朴别致的花来。

天龙古镇,只是安顺诸多屯堡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座。而安顺人嘴里的屯堡的“堡”字发音pu,上声。

在天龙,不得不提沈万三。8年前去江南水乡周庄,我就熟悉了这个名字。当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沈万三,老家就在周庄。沈宅的恢弘气派彰显着其当年的富可敌国,相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要修明城垣,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这让朱元璋起了疑心动了杀心,幸好马皇后劝阻,改为流放云南。贵州那时尚未建省,安顺归属云南。

天龙古镇上的沈万三故居,据说是其次子沈茂所建,虽不如周庄的沈宅气派,但屋内结构、布局、木雕门窗都跟沈厅相像。如今住的不知是否沈家后人。只听说,沈茂的后裔沈向东居天龙古镇,经商,是天龙沈姓的族长。经史学家考证,明洪武六年至二十六年间(1373-1393),沈万三大部分时间确实在安顺生活。经祖传家谱等考证,毕节乌蒙,遵义团溪、野彪也都有沈万三后裔。

沈万三爱马,在贵州时就发展了中西部的马帮。天龙镇残留着其当年的放马坪、盐仓、粮仓、染坊。天龙还有一个大的聚宝盆,盆上有一首诗说是张三丰写的:“浪里财宝水底藏,江湖英明空荡荡。平生为仁不为富,舍弃红粉入蛮荒。”是沈万三的马帮,使当时的黔中经济如绿芽初发。之后,贵州马帮遍地开花,直至上世纪70年代。

黔南的福泉山为沈万三建了陵园。史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武当道派创始人张三丰云游云南,与沈万三相遇,两年后,沈万三放下俗世万物,追随张三丰上福泉山修道,后终老于此山。彼时的福泉市地域,古时也属且兰国,明朝晚期唤平越府。沈氏家谱说沈万三卒于1394年,终年88岁,其五世孙沈廷礼于1498年将其迁葬周庄银子滨,名水底墓,总算魂归故里。

天龙在元代就是顺元古驿道上的“饭笼驿”。明初,这里屯了大量江浙兵,渐成屯堡,又改名“饭笼铺”,最后被本地儒士改为“天龙”。

屯堡妇女服饰叫凤阳汉服,传说是当年马皇后爱穿的服饰。天龙古镇上,到处走动着身穿宝蓝或绿色汉服的中老年妇女。有些老人摆着小摊,在自家屋前或墙边卖着绣花鞋、婴儿布鞋以及手工鞋垫。我每经过一处,老婆婆都会喊住我,妹子,买双绣花鞋吧。我扬扬手中的一双婴儿鞋,抱歉地说,买了噢。她们仍然满脸堆笑,继续游说,再买几双,帮我开个张咯。那天不是周末,游人颇少。

古茶亭煮茶的两位屯堡妇女请过往游客免费喝放了八味中药的茶,我笑问是哪几味,胖大姐飞快说出六味,最后冲我咧嘴笑说,还有两味,保密。她让我看她人额头,原来她们结婚当天就得剃额修眉,挽圆髻,包白头帕,去村里喝喜酒,才换黑头帕。老婆婆包黑帕,只有未婚女孩梳独辫。她指着自己浅绿色的宽袖汉服说,现在还改良了,以前袖子更宽大,600年前的祖先就是这么穿的。陪我去的小吴说,她母亲也是屯堡人,家住大西桥镇,一直穿着这种宽袖汉服。

这活生生的明代史书,正逐渐拂去历史风尘,在安顺的角角落落,静候着大家去翻阅。你无需再一头扎进白纸黑字,苦寻那些久远了的历史。去到每一座屯堡,你都可以随意拾起大明记忆。

我一直在想,为何屯堡人还保留着那么多大明遗风?不管是建筑、服饰,还是饮食、习俗和娱乐方式,都透着浓浓的江南余韵。时光仿佛在这里打了太长的盹儿,把江南风物都定格在了600年前,遗落在这个山高水长的西南边陲。屯堡人努力地保留着祖籍的旧习俗,是因为心里始终有乡愁,故土若只能在梦中,那么就在梦里回江南吧!

《大明屯堡》的主题曲《茉莉花儿开》,取自伴随了屯堡人600年的《洪武茉莉花鲜花调》,经毛阿敏温暖深情的演绎,确实戳中了屯堡人的泪点:“茉莉花,茉莉花,静静开在我的家,自古人人都爱它,芬芳美丽满天下……茉莉花呀,茉莉花,香伴悠悠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