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韩春燕:文学要有对时代的预见性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 |   2017年11月30日17:03

今天的论坛主题应该叫“文学与我们的时代”。大家都讲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现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这次入围的15部作品中大多在书写我们的当下,虽然有的作品是在回望历史,但书写历史也是从当下出发,任何对历史的回望都带有着作者所处时代的印记,写历史不过是从现在出发到历史再回到现在,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去观察历史、书写历史。

当前创作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在一些作品里面看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新闻事件,好多作家跟在新闻事件后面追赶社会热点,好一点的是将新闻事件展开,以文学的方式去挖掘人物心灵的成长过程,表现人性的冲突与撕裂,以此来靠近和展现所处的时代,而有的只是罗列事件,成为时代表层肤浅的记录者,这也凸显了面对精彩纷呈的传奇时代文学的无力。文学对于现实本应具有穿透力,要能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文学要有这样的能力和预见性,对所处时代的走向应该具有预言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我们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那么我们如何去贯彻这种精神?如何落实这一指示?历史上我们曾经多次犯这样的错误,即直接图解政治,而不是以具有感染力感召力的真正的艺术精品去书写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时代,艺术上的成功才能实现政治上的成功,而艺术上不成功的作品,无论它表达了什么,那也注定是失败的短命的。我觉得作家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切入现实进行创作,作家要具备穿透时代本质的能力,把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及沉潜在百态世相下面的问题,以及这个时代精神上的难题、困境揭示出来,以期让人性更完善,让世界更美好,除此以外,作家还能为读者提供什么?也许浩然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范本,浩然那个时代环境下的创作,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的面貌,但即使剥离掉存在争议的有关阶级斗争的那部分内容,浩然的作品在今天读来有没有艺术感染力?有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价值?我觉得是有的。所以我想,浩然的创作也许会为我们如何去写当下,如何去写新时代提供了一些借鉴和经验。

从我们这次评选的这些作品来看,我觉得今年的长篇小说还是一个丰收的年,评出来的作品很有说服力,没有最后进金榜的一些作品也非常不错,尤其是“70后”的写作,他们明显和“60后”不一样,跟“50后”更不一样,从这几部作品看,他们的写作是多向度的,叙事方法等都有着新的突破,值得我们关注。   

(视频摄制: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