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贺绍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话题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 |   2017年11月30日16:51

刚才各位都讨论到一个文学与现实的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的确还是很重要的,其实当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很密切的,不仅因为人们在理论上始终强调现实主义,把它放在主流的位置,另外也因为我们有一个现实主义的传统。我觉得当代作家对现实的热情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虽然我们一直把现实主义写在旗帜上,我们的讨论却并不深入,有时候仅从一种狭隘的视野去探讨现实与文学的关系,以为作家贴近现实他的文学就成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有两点很重要。

一个是作家他不仅仅要关注现实,另外他还要在现实中有所发现。这是考验作家的思想能力、认识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作家对现实没有什么发现,那么就算写的现实生活很直接,和现实贴得非常紧,甚至把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搬到作品中来了,我觉得也没有太大的价值,仅仅具有新闻价值。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如果仅仅停留在、满足于去了解现实生活发生了什么事件上,那绝对写不出真正有分量的作品。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一个作家从现实中得到了很多写作的资源,最重要的一步还是要把现实处理成一个你笔下的文学世界、艺术世界。如果一个长篇小说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我觉得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它就没有成功。而我们现在很多对现实充满热情的作家在这点上做得还很不够,当然这也是考验一个作家的艺术能力、艺术修养、艺术功力的地方。这是一个问题。前面各位谈得都非常好。我也希望,《长篇小说选刊》以后能够围绕文学与现实的话题多做一些文章,在理论上多做一些这样的探讨。这是我要谈的第二点。

然后就是我参加《长篇小说选刊》排行榜的评选,结合我这一年来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我觉得,今年长篇小说的创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真的出了不少好作品,入榜的作品都不错,从我们评选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个门类各种写法各种类型的作家都有,刚才也有好几位都谈到了,没有入榜的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作品,的确是这样。这次评选结果和入榜的15部作品相比有一个遗憾,刚才白烨也提到,就是“70后”的话题,这15部中有7部是“70后”作家的作品,包括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梁鸿的《梁光正的光》、马笑泉的《迷城》、海飞的《惊蛰》、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乔叶的《藏珠记》、石一枫的《心灵外史》。可以看出,“70后”作为一个作家群体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从这7位作家的作品来看,他们的艺术视野非常广阔,每部作品都能看到他们从不同的艺术视野进入到创作中去,这种丰富性还是很值得关注的。“70后”这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群体,他们的艺术成长恰好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把它看成是社会转型的一个交替期,所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好像是过渡的一代,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们是在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一代,这种成长有艰巨性和艰难性,但从他们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他们比较好地衔接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生态,比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他们能够把两个不同的文化样态的时代特征较好地融合起来,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70后”作家已经成为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主力队伍,我们应该提供更大的关注。

(视频摄制: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