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杨洪基:带着笔墨下部队

来源:北京晚报 | 王南方  2017年11月30日15:29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杨洪基凭着《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走红。作为德艺双馨艺术家,有着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是演艺之外他的书法和收藏的故事——

杨洪基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荣获“全国戏剧梅花奖”、“国务院文华大奖”、“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1996年“中国音乐电视金奖”。为《三国演义》等几十部影视作品录制主题曲。

演出间隙为官兵写字

76岁的歌唱家杨洪基是微信控,手机玩得很溜,有演艺圈子里的朋友,有书画圈子的朋友,有收藏圈子的朋友。他还在网上开了个博客,没事就抒发一下豪情壮志。

杨洪基在舞台上身板笔直,浑身散发着阳光和新潮,用他自己的话说:“年纪大了,如果心里总觉得自己是老年人,对新事物不愿接受了,那就真的老了。”所以,杨洪基的爱好特别多,爱书法、爱收藏、爱运动,现在还经常钻到健身房里去练器械呢。

杨洪基练书法起初是为了基层官兵,因为每次下部队慰问,除了唱几首歌,再也没有什么带给战士们的了,他觉得常年驻守在边关的战友们很辛苦,文化生活单调,作为一个演员,如果能多有几样本领,岂不是能给战士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吗?因为小时候,他学过写大字,老师还夸过他,说好好练,将来能当书法家。所以,他的业余时间一直坚持着在家里练书法。久而久之,杨洪基的书法写得好在部队就出了名了。每次下部队,官兵们都会围着他向他求字,所以他都要带上笔墨和印章。杨洪基每到一个连队,不论演出有多忙、多累,他都会尽量抽出时间,认真地为官兵们书写几幅书法作品。有时上午到达部队,中午吃过饭大家都要休息会儿,准备晚上的演出,但杨洪基中午一般都在不停地书写。每写完一幅作品,都会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后盖上印章。他说:“这是对基层官兵的尊重。”

四个字练俩月写百余幅

2008年3月的一天,原总政歌剧团青年演员阎俊茹找到杨洪基,邀请他去做自己6月份独唱音乐会的嘉宾,同时小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杨洪基给她的宣传海报题写“长路茹歌”四个字。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杨洪基当然不会推辞。

过了一段时间,阎俊茹遇到杨洪基,问他:“杨老师,字写好了吗?”杨洪基笑了笑,拍了一下脑门:“最近事情比较多,你再等一等!”时间转眼过去两个月,眼看着音乐会已经临近,可宣传海报还没法制作,阎俊茹真的很着急了。因为住在一个院子里,有一天,阎俊茹径直叩开了杨洪基的家门。那天,杨洪基正在书房写字。阎俊茹一进书房,顿时惊呆了:整个书房的墙上、桌面上、地上到处都铺满“长路茹歌”四个字。那一瞬间,阎俊茹的眼眶湿润了。

原来,两个月来,杨洪基一点也没懈怠,一有空就钻进书房,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版式写了100多幅,但他仍觉得不满意。每天,他将比较满意的字放在桌面上,要求第二天必须超过这个水平。原本他准备继续写,直到最满意再给阎俊茹。没想到小阎上门来取了,杨洪基这才将书桌上的横版和竖版两幅字交到阎俊茹手里,阎俊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把最喜爱的古董捐公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杨洪基去一个搞收藏的朋友家小聚,杨洪基眼瞅着一个小香炉被放在茶几中央供人抽烟弹灰用,他只觉得这个东西怎么那么眼熟。原来,杨洪基的父亲有收藏的爱好,小时候见过家里也有过这么个东西。不久,杨洪基回家探亲,还真从二姐家杂物间的一个犄角旮旯里把这个小香炉给找了出来,并带回了北京。这应该算是他生平第一件收藏品。此后,他就开始有一搭无一搭地玩起古董了。

大约是1994年,有一回杨洪基和儿子杨鸥一块逛潘家园,突然杨鸥冲着他跑来:“爸爸,这儿有一对东西不错,你快来看看。”杨洪基就过去了,一个小摊上,有一对元代的魂瓶,图案是一对仙鹤,一只低首,一只昂头,给人悠然恬淡、岁月静好的感觉。这个瓶子也叫日月瓶,其实就是元代有钱人家的随葬品,但是非常漂亮。杨洪基刚刚看到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只这样的瓶子拍价是2000英镑。此时,一个外国人正拿着瓶子在看。据摊主讲,这个老外已经来过两趟了,觉得要价人民币2000块钱贵了,问杨洪基是否有心要?要,就可以拿走。杨洪基与儿子对视了一下,两个人会意地点了一下头,就从身上拿出钱给摊主了,摊主从老外手中接过瓶子直接交给了杨洪基。杨洪基刚走了不远,那个外国人就追上来了,说:“这个东西不好!”原来,他还懂一点中文。杨洪基笑着说:“我很喜欢,没关系。”这对瓶子也是那个年代,杨洪基父子共同干的一单大买卖。好长时间,家里只要来人都必“显摆”一下这对魂瓶。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周涛在《真情无限》栏目搞了一次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关注内蒙古、新疆那一带的沙化土地,号召知名演员捐一点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进行拍卖,捐助沙化治理。杨洪基接到周涛给他打的电话,二话没说,就表示参加。回家以后,他就一面开始找心爱之物,一面询问别的艺术家都有些什么打算。有的人说捐自己的演出服,有的人捐自己的照片,有的人捐自己使用过的吉他、手风琴等。杨洪基对老伴说:“要说我心爱的东西可就是那魂瓶呀。”

老伴故意逗他:“我觉得你不会捐这对魂瓶的!”

“你还别说,我想来想去,心爱的东西真的是这对魂瓶,就是它了!”

儿子回来也给父亲投了赞成票。结果在拍卖会上,这对魂瓶卖了三万元,也是这次活动最高的一项拍卖品,周涛专门代表栏目组向杨洪基表示感谢。

杨氏家风没有丢

杨洪基的儿子杨鸥没有子承父业,根据自己的志向开了一家文物店。对此,杨洪基并没有太多强求,而是支持儿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文物鉴定。他始终教育杨鸥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杨鸥常讲,自己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演唱事业,但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做人。

一次,有位鉴宝节目的主持人在一家古玩店买了一个碗,花了两万七千元。他拿到杨鸥的店里,说:“看,我又淘到了一个宝贝。”杨鸥一看就辨认出是个赝品,原来这个碗正是几天前,别人托他出卖,被他一口回绝的。得知自己花几万块钱买了个赝品,那位主持人既着急又生气。杨鸥要他先别着急,他去找那个古玩店的老板交涉。因为都是开古玩店的,相互都比较熟悉。很快他就找到那个卖碗的店主。古玩市场一向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杨鸥跟店主说卖赝品传出去对店面的名声不好,不如把钱给退了。店主听了杨鸥的话,觉得在理,于是就完完整整地把钱退给了那位主持人。这事的处理让双方都很满意。对于此事,杨洪基对杨鸥的做法很认可。

杨洪基教育孩子很少讲大道理,而是身教胜言传,让儿子杨鸥在耳濡目染中深深地懂得其中的含义。杨洪基的母亲还健在的时候,杨洪基不管多忙,隔段时间都会跑到大连去看望老母亲。那时他虽然工资不高,但他总会给母亲买最好的水果、礼物,而且每次他也会带着杨鸥一起去看老人。后来杨鸥长大了,也慢慢领会了父亲的苦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也完成了父子俩孝心的传递。

现在摆在杨洪基书房里的一件件古玩就是父子俩感情的见证。迷古玩是父子俩共同的爱好,为了讨父亲开心,杨鸥一直努力着多买些古玩供父亲把玩。

一次,杨鸥从英国买来三幅康熙时期的皇宫织锦,绣着三条大龙,做工非常精美。杨洪基看后非常喜欢。可是过了段时间,有买家愿意出高价购买,杨鸥就把三幅织锦卖了。有一次,杨洪基突然给杨鸥打电话问织锦放在哪儿了,当得知杨鸥把锦织卖了,他很生气地挂了电话。杨鸥心里很内疚,觉得自己光为了挣钱,没尽到孝心。虽然这三幅织锦让他挣了不少钱,但是他还是毅然花高价追回了织锦。可是对于作为商人的杨鸥来说,这明摆着是赔本生意,那位从他手上刚买到织锦又卖给他的人很疑惑,杨鸥却说:“钱可以再挣,只要父亲喜欢,他都会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