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宣传队 工作队 战斗队——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创演服务纪实

来源:文艺报 | 冯四良  2017年11月29日07:18

如果说文艺是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号角,那么军事文艺就是强军时代最刚强的音符。如果说强军文化演绎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英雄史诗,那么野战文化小分队就是宣传习近平强军思想冲锋在最前面的轻骑队。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半月后,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这是统帅对军队文艺战线下达的号令。一声令下,由一群基层业余文艺骨干组成的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应运而生。

今年,这支“打背包、住班排,吃饭一张桌、行军一台车”的文艺轻骑队又出发了。10月18日,小分队在黑龙江总队伊春支队再次掀起巡演高潮。战旗飘扬,指引方向;战歌嘹亮,群情激昂。与党的十九大同频共振,在队员们的带领下,现场500多名官兵高声齐唱战歌《做习近平主席的好战士》。

这个场景,是4年来野战文化小分队精神风采和战斗足迹的缩影。他们穿戈壁、上高原,深入基层、抵近一线,走一路、火一路、感动一路、激励一路,用30多万公里征程、400多场演出,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伴着歌声与掌声、欢笑与泪水,送到了官兵心坎上,印在了官兵头脑中。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包括强军文化在内的整个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准则。

文艺战士首先要歌颂忠诚之美,战士文艺首先要彰显信仰之高。从接过野战文化小分队队旗的那一刻起,队员们就立志为传播党的理论、传承红色基因积极作为。一次次深入基层采风的风尘仆仆,一回回打磨精品力作的千锤百炼,一件件闪耀强军思想的高品质精神食粮,无不是为了告诉官兵“人民军队党缔造,军旗永随党旗飘”的朴素真理。

“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武装思想,句句都把心灯点亮;成长的路上山高水长,红色战士铸就铁一般的信仰……”小分队创作的歌曲《军营里来了一个藏族兵》讲述的是一名藏族战士在党的指引下成长成才的真实经历。每当歌曲在军营响起,就是一堂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的党课。

为了触动官兵灵魂深处的感应器,小分队踏上过红军强渡的泸定河铁索桥,翻越过留下无数英雄故事的折多山,走进过白公馆渣滓洞,瞻仰过杨家岭宝塔山……在武警部队“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活动开展20周年之际,由小分队参与创演的音乐史诗《永远的忠诚》于细微处见精神,再次刷爆官兵的“朋友圈”。《维护核心歌》《永远的忠诚》《人为什么活着》等精彩节目,一次次激荡着埋藏在官兵心底的红色基因,一遍遍刷新着军人信仰的高度记录。

“战士就是为信仰而战”“听党话、跟党走,叫干啥、就干啥!”“制高点、制高点,信仰的制高点”。4年来,小分队用一段故事一支舞、一句台词一首歌把卫士忠诚立起来。信仰无形,却在小分队的节目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可歌可泣的事、至真至纯的情感。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伟大历史时刻,一首《做习近平主席的好战士》伴着强军节拍孕育而生,直抒胸臆地喊出了全军将士的心声:“踏上新征程,启航新梦想,统帅的号令指引前进的方向。做习近平主席的好战士,强军先锋我来当,瞄准未来新战场,亮剑打胜仗!”野战文化小分队走到哪里,战歌就在哪里高唱,忠诚的誓言就在哪里回响。

为了让广大官兵以更加全面、形象、生动的方式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连日来,队员们一路巡演、一路寻找、一路创作,推出了《听习近平主席的话》《伟大的会议》《新的时代唱新歌》等“热气腾腾”的十九大特别节目。

文艺培育人、感染人、塑造人、激励人的独特力量,在促进战斗力生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分队以“野战”为名,正是因为战士文艺就是强军目标的文化聚焦,是能打胜仗的精神呐喊和时代谱写。近年来,他们与战斗同行、与战场接轨,为打仗服务、为胜利而歌。

今年的巡演作品——5幕军旅实验剧《魔鬼周》,讲述的就是强军时代下,特战精英在武警部队特有的极限训练中,所表现出的实战观念、战斗精神和英雄血性。“特战尖兵在这里直面魔鬼的残酷,特战勇士在这里踏出战斗的舞步”,“三十公里负重奔袭就是热身一下,一千个俯卧撑后格斗对抗开打”,“一起扛、一起上、一起闯、一起长”……战斗的姿态、冲锋的呐喊,一次次把战士胸膛的烈火点燃,成为特战队员挑战极限的精神支撑。刚刚入伍的大学生新兵说:“《魔鬼周》确立了我当兵的目标,我要成为真正的特战队员”。

文化力就是战斗力。野战文化小分队带给官兵的文化感染是呐喊、是火炬、是号角,更是匕首、是刀枪、是子弹。

在为驻四川阿坝马尔康的部队演出时,正赶上318国道炉霍至马尔康段被泥石流冲断。刚刚看完小分队节目《箭在弦上》的官兵,立即开赴抢险一线。那一夜,热血奔涌的战士真的如离弦之箭,士气高涨,连续奋战,很快就恢复了交通。一名老兵说:“这顿精神大餐吃得浑身是劲儿,啥任务都拿得下”。

小分队深入战斗一线的每一次巡演,都是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进行的,舞台旁边就是装甲车,观演战士手中就握着钢枪,是名副其实的战地演出。许多官兵刚刚从维稳执勤一线下来,便直接进入演出现场,还有许多官兵刚看完演出,就直奔处突战场。在这样的日子里,战歌《就为打胜仗》《血性军人钢铁汉》最受官兵欢迎,百唱不厌。

习近平主席十分赞同阎肃“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样的“风花雪月”,并深刻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充满忧患的嘱托,始终在叩问着小分队每一个队员、每一名军人的灵魂。

为了让创演的根深扎战斗土壤,寻找最能反映时代、打动人心的强军故事,队员们一头扎进反恐最前沿的南疆军营,不仅和基层官兵同吃同住,而且一起站岗、一起训练、一起执行战斗任务,切身体验边疆的风霜雨雪,真实品味士兵的苦乐冷暖,于是有了《下山》里的一往无前,《狙击》里的血性担当,《最后一发子弹》里的战斗印痕……

小分队是宣传队,也是工作队,更是战斗队。4年前,队员张池完成巡演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洪战场,在救出52名群众后壮烈牺牲。他用生命诠释了小分队“走上舞台能歌唱,走向战场能打仗,唱得了战歌,打得了胜仗!”的出征誓言。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涉及文艺的本质,是一切文艺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总前提和总开关。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小分队来说,就是要在浮华中厘清战士文艺的本质,坚持“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基层就是路子,战士就是方向”,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小分队找到了为兵服务的永恒价值,在兵的舞台上唱响了英雄赞歌。

我们不会忘记——慰问关角山隧道守护官兵的前夜,队员们被战士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的事迹深深打动,连夜创作了歌曲《关角山哨所小唱》。赠歌仪式上,指导员激动地说:“我们这个小哨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歌”。

我们不会忘记——在海拔3200米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支队,当演出进行到讴歌抗洪精神的合唱《英雄墙》时,天空突降冰雹,可队员们并没有停止演出,台上台下如同商量好了一般,任豆大的冰雹砸在脸上、身上,台上越演越有激情,台下越看越有劲。

我们不会忘记——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巅,队员们为“云端哨卡”哨兵演出时,相互拥抱、相互感动、相互鼓励的动人场景。在一线哨位,在三尺灶台,在船艇甲板,在医院病房……小分队不拘泥任何形式,不放弃一个观众,队员们知道虽说“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但再坚强的心也需要慰藉,越是艰苦边远地区的官兵越有对文化精神的热切期望。因此不难理解,当小分队为三五个人演出时,他们会泪流满面地说:“我们没有被遗忘”。

小分队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宣传强军思想踏遍千山万水,讲好强军故事只顾风雨兼程。队员们不是“腕儿”,不是“角儿”,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普通战士,所以更能懂得兵心、说出兵话、演出兵味。

成立之初,小分队临时党支部就定下了巡演“三到三不”的原则,即巡演“到艰苦边远部队去、到遂行任务一线去、到新兵训练基地去”,所到单位“不安排领导陪同、不赠送锦旗、不寄发感谢信”。队员们说:“我们要实实在在的真服务,决不搞形式主义的假服务、自我贴金的秀服务,更不搞折腾部队的倒服务”。

“兵是啥味道,风霜雪雨里找;兵是啥味道,只有兵知道!”在新创作的歌曲《当兵的味道》中,队员们通过歌词给出了答案。每当队员打起背包又出发,欢送的战士们久久不肯离去,因为从小分队身上,他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重要指示要求,4年来,小分队不忘嘱托、不辱使命,既当战士文艺的传播者,更是优秀战士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兵味军味战味”的精品力作。

小分队始终坚持把作品的思想高度放在第一位,鼓点紧随时代敲、节目针对形势编、歌声伴着任务唱。一个小品《奇了怪了》,使习近平主席转改作风的要求深入兵心;一台《三班故事会》,把习近平主席全力干好维稳大事的指示鲜活体现;一首战歌《见第一就争》,就是习近平主席锻造“四铁”部队、争当“四有”军人号召的战斗动员。还有传递军人崇尚荣誉的舞蹈《光荣花》,表现“两学一做”成果转化的相声《遛弯》,展示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八落实”成效的表演唱《小鲜肉练成硬骨头》等等,在小故事里蕴藏大道理,在小节目里演绎大变革,在小角色里反映大担当,每一个身影都是“四有”军人的好样子,每一段旋律都是激励军心的冲锋号,每一个节目都是寓教于乐的活教材。

习近平主席曾用曹雪芹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和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余次的例子,激励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力戒浮躁创作优秀作品。为此,小分队“豪饮孤独当美酒”,笃定恒心、苦心孤诣搞创作。历时两年酝酿、创排、修改、打磨出的故事《军婚药方》,一上舞台就戳中了基层官兵的心窝子,并获得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节目原型、新疆总队女子特警队教导员王建军看后泪流满面地握住队员的手说:“一个故事,让我找到了知音,你们就是最懂我的人。”《军婚药方》的成功绝非个例,4年间,由小分队原创的200多件作品中,近三分之一在军内外获得高奖殊荣。

作品创新,就是要有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不断推出新的创意构思、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表现手法。从2014到2017年,小分队一年一台新节目、一年一个新台阶,从《箭在弦上》到《三班故事会》,从《强军战歌》再到《魔鬼周》,小分队拒绝照搬跟风、“山寨克隆”,不“扒”一个本子、不“套”一个路子,而是别具匠意地写兵心、别具一格地抒兵情、别出心裁地讲兵事、别开生面地演兵趣。特别是《三班故事会》创造性地让官兵讲述自己的故事,《魔鬼周》把小品、歌曲与话剧相结合,让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不断探索开拓着战士文艺的新形式。

创作有源、创新有根。“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小分队深知创作的根永远在基层、在官兵,当他们坐着战士的马扎,闻着战士的汗味,端着战士的饭碗,听着战士的呼噜声,怎能不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们的耳畔一直萦绕着习近平主席的教导:“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回顾习近平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字里行间都紧紧连着一个大写的“人”。为了做好这个“人”,小分队一刻也没有放松,“台上台下一个样、作品作风双过硬、面子里子都是兵”,是他们最真实的作风写照。

每到一处巡演,小分队都做到集合报告、出入列队,演前有动员、演后有讲评,出操早检查、饭前一支歌,就是落实条令条例的标杆模范;每离开一个单位,队员们都捋好床单,放好被子,倒完垃圾,目光扫视了宿舍一周后才放心地关上门;无数个彻夜不眠的夜晚,队员们围着桌子,用一把吉他、一台电脑,为战友们创作队歌,留下温暖一生的精神坐标。部队官兵说,小分队之所以深受官兵喜爱,不仅仅因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层出不穷,更是因为这支队伍作风扎实、令人敬佩。

今年第一阶段的巡演在东北三省,室外温度零度以下的训练场就是队员们的舞台。为了演出效果,队员们只穿单衣,每次上场都要先热身20分钟,一台节目下来,常常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冰凉。新队员不适应,老队员就给他们讲在青藏高原一边吸氧一边巡演的故事,讲在巡演路上与暴风雪战斗24小时的难忘经历。新队员王志桐在巡演日记中写道:“小分队的波澜壮阔,是在前进中遇到一个又一个暗礁激起的浪花,它们是酷暑、是严寒、是高原、是病痛,正是这一切苦难成就了这支坚强的队伍”。

把每一场都当作第一场,把艰苦的巡演经历当成“加钢淬火”的绝好机会。4年来,队员们不仅是剧务、音响师,也当搬运工、装卸工,一个人台上演几个角色、台下干几个人的活,可以说人人都是多面手、个个都是全能型。由于演出时间紧、场次多,二十几个百十公斤重的设备箱,从车上卸下又装上、装上再卸下,一天下来迷彩服都要被汗水浸透好几回。小分队做到的不仅是在台上为时代鼓与呼,更多的是在台下为强军践与行。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小分队也将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立健全,组织生活、三互活动开展经常,管理措施、特别规定监督有效。每一次集合都是军容严整、步伐整齐、歌声嘹亮;每一次就餐都是自己打饭、自己洗碗、主动交伙;每一次就寝都是住进班排、内务精细、一尘不染……路再远不忘初心,小分队的名声口口相传,小分队的品牌越来越响。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巡演行军的路上,队员们通过电脑、手机收看党的十九大直播,当习近平主席说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队员们兴奋了。文化繁荣怎能少了强军文化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和丰厚灿烂的成果,“军人的文化自信,首先是军事文化自信。”小分队教导员俞思超坚定地说。

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小分队的队员们却因为相信而看见:抗洪一线,是军人坚守的阵地;火灾来袭,是迷彩逆行的风采;边防哨所,是忠诚信仰的崇高;雪域高原,是扎根荒凉的奉献……正是千万武警官兵火热的强军实践,“众筹”起了素面朝天、撼人心魄的战士文艺盛筵。4年来,小分队用好故事传颂身边的英雄,当藏族学生说出“长大之后也要当你们这样的金珠玛米”的时候,当社区民警说出“你们的节目应该普及,成为社会公开课”的时候,更加坚定了小分队“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并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了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小分队一路穿着迷彩、扛着队旗,高歌猛进。从艰苦边远的哨所到中心城市的社区,从最高学府的校园到国家大剧院的礼堂,让大家看到,于精神上缺少的浩然沉静之气回来了,于文化内涵上缺少的理想现实关照回来了。“真英雄、大丈夫、男子汉、纯爷们儿”“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崇高和伟大”“在军人面前,我越发的看出自己的‘小’来”,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达,都是小分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好印证。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小分队用实践证明了战士文艺的力量不仅在部队,还能辐射到全社会;不仅能激励一线官兵的忠诚血性,还能培育一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当激情的手鼓在人民广场欢悦响起,社会群众也听见了强军的号角;当战斗的故事在清华园里娓娓道来,莘莘学子也看到了士兵的底色。小分队以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社会影响打动人、感染人、鼓励人,让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黄钟大吕轰鸣如雷,在战士文艺的历史和实践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立于新时代的潮头回望野战文化小分队走过的征程,更能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产生的巨大力量,如催战响鼓、如开山重锤、如引路明灯,始终澎湃每一名文艺战士的热血。

伟大时代,需要思想引领;伟大事业,需要核心领航。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战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文化强军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