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甜丝丝的记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艾贝保·热合曼  2017年11月29日11:55

回族人家的餐桌上,从来不缺乏诱人的美食。最常见的油香和粉汤,婚宴上的夹沙、丸子、黄焖肉,美名远扬的九碗三行子,看着眼馋,吃了叫绝。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回族人在饭菜上面从来不凑合,一直下硬功夫。不但讲究饭菜精工细作,更注重颜色合理搭配,关键是确保饭菜的品味。因而不少人从家庭小厨房,走向餐馆大后堂,靠勤劳立业,凭厨艺赢得声誉。

实际上回族的甜食也是很有特色的,其中以甜盘子、糖包子和鸡蛋馓子名气最大,受到食客的青睐。甜盘子的主料为糯米,辅料除了白砂糖,还有羊尾巴油、红枣、葡萄干、核桃仁等。以前因为物质条件差,一般人家根本没有糯米,而白砂糖则是按需供给,凭借供应本才能买到。有一年冬天,父亲得了伤寒,卧床不起,急需白砂糖补身体,我带着供应本去公社商店购买,人家一翻本子,说我家当月的定量用完了,说啥也不给卖,急的我两眼泪汪汪,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说那样的年代,能吃上一次甜盘子,真的就像过年似的,一年半载遇上那么一两回,就算很不错了。

第一次吃到甜盘子,还是在岳母家的餐桌上。甜盘子有点粘,有点甜,还有点香,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当时我就搞不明白,那种下面大,上面平,类似塔状,却又像削去了塔尖,看上去严丝合缝,一点没有人工的痕迹,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才得以实现。后来到了后堂我才茅塞顿开,事先将糯米淘好,泡够时间,再将清洗过的红枣切开,取出内核,和其他配料一起盛入碗中,放在笼里蒸,等着熟了,和蒸笼篦子同时端下来,撒上白砂糖,随后倒扣在一个个盘子里,一道传统美食甜盘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我就发现,甜盘子老少咸宜,别的菜剩下了,甜盘子常常一扫而空。尤其那些满地跑的孩子,玩着玩着就好像回味到了其中的甘甜和香醇,于是又赶紧绕到桌子跟前,缠着父母再夹一筷子甜盘子。这或许就是甜盘子的魅力,夹着不散,吃着粘牙,香甜存萦绕于唇齿间,美好的记忆存留在心中。如今甜盘子已经成了回族餐桌上的“保留节目”,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喜庆的婚宴上,甜盘子端上来,意味着所有人都一起分享了一对新人甜甜美美的幸福和快乐,极具象征意义。

漂亮的一个个盘子里,糯米白柔凝黏,砂糖晶莹甜脆,筷子轻轻一搅拌,红亮的大枣,翠绿的葡萄干,深褐色的核桃仁,星星点点的芝麻,与软绵油嫩的羊脂丁,完美融汇成一个集色泽、味道和营养为一体的混合体,你不迷醉都不行啊。

糖包子也是很有讲究的,从形态上讲,一种为扁形,一种为三角形。从内容而言,有素也有荤。回族人家最具特色的,就是三角糖包子。今年4月16日刚好是岳母的祭日,小舅子把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聚到一起,满满摆了几桌子,当中就有一大盘包子,而且是回族和维吾尔族的两种包子。因为特色明显,虽然两种包子混杂在一起,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区分开来。扁圆薄软的是薄皮包子,瓷实三角的就是糖包子。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纳闷,圆圆的包子皮,成形后怎么成了三角,我甚至偷偷剪了一张纸反复叠着比划,虽说最终勉勉强强有了三角形,但比列还是不对,三个角间距过大,看上去不美观。后来经妻子做了示范,才明白原来其实非常简单。一张包子皮擀成小的圆形,摊在手掌心,再用勺将馅放入包子皮的正中。先用手捏出一个角,随后把面皮向上一拉,再一折,自然就成了一个对称的三角。最后依次捏巴捏巴,三条棱道也出来了,三角糖包子就成形了。

正宗的三角糖包子,要掰着吃,这是一个享受美食的必要过程。先瞧外观,白而透亮,冒着热气,甜美的褐红色汁液顺着棱道渗出,拿在手上粘指头。如果狼吞虎咽,就那么囫囵个儿吃了,只感觉到的是味道的攒劲,却看不见馅子的丰富和实质性内容,怎么说都有点不甚完美。所以别忘了,先将三角糖包子掰开,少一半送进口中,多一半留在手上。一边品尝个中滋味,一边欣赏馅子的配料和色泽。切成小丁状的白色绵羊尾巴油,晶莹剔透,爽儿不腻。葡萄干、核桃仁和花生粒,鲜绿、深褐、红亮三种颜色。黑芝麻、白芝麻、白糖、黑糖,黑白相间,颜色迥异。内容如此多样,味道才别处难寻,单凭“香、甜、酥、爽”这四个字,难以完整概括三角糖包子的全部内涵。

既然说到包子,就不得不提回族人结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结婚第二天早晨,女方家人做好包子端到新郎新娘面前,俗称“睁眼包子”。就是说娘家人有意在包子当中,搭配一两个特别咸,或者特别辣的包子,其用意既有戏耍的成分,也有考验女婿是否灵敏的因素。如果是个愣头青,三下五除二急急忙忙吃了,或许真的碰上其中一个,从而随之大呼小叫起来,一来显得不成熟,二来还成了笑话。如果早有思想准备,即使不小心吃到了,也一定会在不动声色中吞进肚里,因为生活的酸甜苦辣,从此时起已经真正开始了。

而鸡蛋馓子,实际就是糖馓子。就是说和面时掺入了鸡蛋,当然还有清油,这样炸出来的馓子就特别酥脆。鸡蛋面和好以后,拉成长长的片状,两根木扦子上一绕,再一拉转,油锅中来回翻一下,馓子就捞好了。一层一层摆摞在高脚透明的蓝色玻璃盘子里,一个金黄,一个深蓝,颜色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就很好,仿佛一件艺术品,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既然称作糖馓子,刚从锅中捞出来,就要撒上白砂糖,看上去熠熠生辉,提振人的食欲,刺激人的味蕾,特别受到大家的欢迎。

回族主妇平时也捞鸡蛋馓子,到了开斋节和古尔邦节,除了羊肉与粉汤,最显眼的就是油香和糖馓子了。油香是主食,和粉汤搭配在一起,一个喧软充实,撑肚子,一个汤汤水水,味道汆,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鸡蛋馓子薄而酥脆,还带一点甜甜的回甘,是茶余饭后啖嘴的最佳选择。

我就觉得生活在乌鲁木齐这座美丽的城市,人们始终在享受着各种特色美食给予的极大馈赠。不同的民族相融相聚,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在餐饮美食上,也是彼此影响,互为欣赏。维吾尔族的抓饭,几乎家家都会做。哈萨克族的熏马肠,到了冬天,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而回族人家的传统美味,有的到寻常百姓家就能品尝到,有的则是婚宴上的主角。特别是甜盘子、三角糖包子和鸡蛋馓子,已不再感到陌生,成了人们心目中一道甜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