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纪念入行50年,称最后一部电影会拍给徐克
“你,是我心中的一个奇才”
吴宇森纪念入行50年,称最后一部电影会拍给徐克
吴宇森和徐克/视觉中国
《英雄本色》 《喋血双雄》 制图/黄欣
今年是吴宇森走入电影世界的第50年,11月份的电影院线几乎成了“吴宇森月”,4K修复版《英雄本色》在内地上映5天拿下近3000万元的票房,其重返枪战片题材的翻拍作品《追捕》也将于本周五上映。日前,吴宇森多次参与访谈,他与高晓松对谈时说起《英雄本色》中的江湖情、兄弟情,表示在电影中加入了很多个人风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电影,电影中描写的那种友情,我真的就有这样的朋友。”
而在吴宇森的江湖朋友当中,徐克就是其中之一。面对“你的最后一部电影会拍什么”的问题,吴宇森毫不犹豫地说:“我会拍一部给徐克的电影,一个剑王对剑王的故事。把我和徐克成为朋友、在创作中有不和但最后又在一起的过程,拍成一部武侠片。”而在他脑海中,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剑王和剑王的对决,“如果有一句台词,我会说:‘到今天,你还是我心中的一个奇才’。”
1986年的“小马哥”偷师高仓健
吴宇森1968年进入电影圈,1973年执导的首部电影《过客》因过于暴力被禁映,在其后将近二十年时间中,吴宇森尝试过功夫片、喜剧片、古装武侠片等各种样式,但一直没有拍到自己理想的影片。1986年,正处于低潮的吴宇森加盟徐克领衔的电影工作室,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推出枪战片《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以3465万港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当时香港的年度票房纪录,并且获得包括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吴宇森亦凭借该片获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该片成为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吴宇森从学生时期就是高仓健的粉丝,“他不是用语言,而是用眼神、用沉默就能让观众非常感动。他的形象也很好,让我想起我们中国古代的刺客,那种为了正义打抱不平的英雄感,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物。高仓健也影响到了我后来的创作。”
吴宇森透露,在拍《英雄本色》时就曾向《追捕》偷师。“我把高仓健的人物性格放在小马哥身上,他戴个墨镜,穿个风衣,都有高仓健的风格。”高仓健本人看过《英雄本色》 之后也非常喜欢,表示愿意与吴宇森合作,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剧本。后来高仓健去世,这个未达成的合作就成了吴宇森永远的遗憾。“所以一直想拍一部跟高仓健有关的电影,向他致敬。起先想重拍他另一部很有名的电影《驿站》,后来电影公司有现成的《追捕》剧本给我,我马上就答应了,那时我还不知道1970年代《追捕》在内地引起过那么大的轰动。”
最爱《喋血双雄》最不满意《太平轮》
《英雄本色》和随后《喋血双雄》的火爆也引起国外制片公司的兴趣。1990年代,吴宇森前往好莱坞发展,先后执导《断箭》《变脸》《碟中谍2》等大片。吴宇森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是因为当年好莱坞类型片分化严重,“他们觉得我的电影里面有非常厉害的动作场面,同时有很深厚的感情,也有幽默感,每一种元素运用得都很巧妙,他们希望我能把这种风格带进好莱坞。”
“暴力美学”也受到好莱坞的认可。吴宇森说:“我喜欢一切有美感的东西,美丽的人,美丽的人生,美丽的风景。我拍电影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剧情,我都会想我在拍一个美的故事,一个美的影片,所有人物的出现都要是美的。一个导演的功能就是,要把你的拍摄对象,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树、一只狗,都要拍得很美。”
从影50年,吴宇森表示目前没有所谓退休计划。“我的电影都有我的遗憾,都不是理想中的完美电影,拍了完美的电影,一个更高境界的电影,我才会说要退休。我还在学习。”而在吴宇森心目中,自己拍得最满意的电影是《喋血双雄》,最不满意、想要推倒重拍的则是《太平轮》。
感谢低谷时期徐克的仗义相助
1981年,徐克在吴宇森的引荐下进入新艺城公司,推出大红之作《鬼马智多星》,一跃成为香港最红的导演之一。而吴宇森的电影事业之后却毫无起色,1986年,徐克邀请吴宇森加入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吴宇森一直感激低谷时期徐克的仗义相助,“人家都说我不行的时候,他支持我拍《英雄本色》,本来是他的电影,让给我拍。他还鼓励我把我个人的感受,把我要想说的话,都写进这部电影里。”
1989年,吴宇森在执导了由周润发、李修贤主演的《喋血双雄》之后,因与徐克意见不合,离开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从此两人在各自的领域耕耘。
当被高晓松提问“你的最后一部电影会拍什么”时,吴宇森毫不犹豫地说:“我会拍一部给徐克的电影,一个剑王对剑王的故事。把我和徐克成为朋友、在创作中有不和但最后又在一起的这个过程,拍成一部武侠片。”
吴宇森《追捕》重回枪战动作戏
“张涵予和福山雅治,是最能打的”
双雄对决,枪战动作,观众熟悉的吴宇森回来了。由他执导,张涵予、福山雅治、戚薇等主演的电影《追捕》将于本周五在内地上映。无论是吴宇森回归最拿手的枪战动作类型,还是张涵予和福山雅治两位硬汉同台飙戏,都将是影片的最大亮点。
双雄对决
两人最终成为盟友
1978年,日本电影《追捕》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主演高仓健也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张涵予也是深受影响的年轻人之一,“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剃寸头,把领子立起来。我还捏自己的脸,想让脸上也有高仓健那种沟壑,结果按出两块淤青。”
吴宇森的《追捕》同样改编自日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河》,片中,张涵予饰演的律师杜丘被人陷害为“杀人凶手”,为了洗脱罪名选择拒捕逃亡。福山雅治饰演的警官矢村聪则一直紧紧追随杜丘踪迹,想要找出真相,追捕中,两人一路从最初的敌人变成了一同对敌的盟友。戚薇饰演的真由美则因爱人遭遇不幸而一心想要报仇,最终找到了另一份真爱。
片中杜丘与矢村一警一匪,亦敌亦友,是吴宇森标志性的双雄设定。导演透露,张涵予和福山雅治这对双雄组合是自己所有电影中“关系最差的”,也是最能打的,“他们一追一逃,是一对在互相伤害中成长起来的兄弟。”而一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张涵予直言,杜丘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想演的角色,“之前我演的硬汉都特别风光、正派,这次是最委屈的,被当成杀人犯人人喊打。”
枪战打戏
双枪白鸽经典再现
吴宇森的枪战动作电影是影迷心中的“江湖梦”,此番带着《追捕》 再次回归,多年“没动枪”的吴宇森感慨,虽然现在已经71岁,但手痒了,就会有特别强烈的冲动去拍,“我现在还提得动枪。”
影片中,枪战、爆炸、追车这些动作电影中的经典元素轮番上阵,据悉,剧组总计动用了200杆真枪与6000发子弹。枪林弹雨中,吴宇森带回了经典“双枪”招式,并为张涵予和福山雅治设计了“双雄一枪”的打法——两人同戴一副手铐,一人上膛,一人开枪,两人配合无间。张涵予透露,吴宇森对拍枪战非常谨慎,“太细致了,为了让镜头更真实,他提前安排专门的老师介绍每种枪的性能,后坐力多大,声响多大,这些跟演员的表演都有关系。”
同时,吴宇森还结合天守阁等大阪地标场景设计了好几场动作戏,“御用演员”白鸽也会露面,“张涵予和福山雅治有一场郊外打戏,那场戏,鸽子救了他俩的命,也是这场戏,张涵予的腰受了伤,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带着护腰坚持拍。”
两位男主角打得“难分难舍”,真由美也不遑多让。比起日版,戚薇版在兼具女性柔美的同时也极具决断力,“她的战斗力不逊于男人”。片中戚薇有多场枪战打戏,牧场开猎枪的戏份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猎枪的后坐力很大,而且它只有两个弹口,能放两发子弹,所以我还得拿着一盒子弹,在枪战时不停地换弹。”她还透露,虽然牧场枪战最终只剪了不到十分钟,实际上一共拍了半个月时间,“打斗戏有一条不过,所有现场就要复原一次重来。拍打戏不仅对演员要求高,更是对整个团队的大挑战,比如镜头及时跟到演员动作,恢复景别的速度,还有演员举枪和爆破的时间点要准,很多部门要一起配合好。” (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