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用大国重器解读中华文化密码
中央电视台历时两年打造的《国家宝藏》定于12月3日19点30分在央视综艺频道黄金档播出,节目团队目前正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影视小镇进行节目录制。11月17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节目录制现场探班,《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导播间里接受了记者专访,她语速飞快且充满激情的讲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对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充满期待。
希望普通百姓走进文化大门
于蕾是一位喜欢博物馆的人。在英国进行学习调研期间,她看到了英国人生活中对博物馆文化的热衷,博物馆与人们的生活很近,是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去博物馆里谈恋爱,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上美术课、历史课,甚至可以在博物馆里举行亲子露营活动、在博物馆里过夜……博物馆成为休闲之地,大家会经常去博物馆里看一看,很多孩子是在博物馆里长大的。
这不禁让于蕾感慨:“我们的文化非常丰富,但在生活里,博物馆却离我们很远,大家没有养成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在很多人看来,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一样,去一次就够了,很多人也并不清楚,博物馆是一个常去常新的地方,很多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只占馆藏的百分之一左右。于蕾希望,通过一档国家平台的大众综艺节目,让人们的生活与博物馆建立联系。“普通人对于文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收藏层面,真的假的、值多少钱。我希望打破这种思维,用我们的节目告诉大家——文物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它的物质价值,更是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性格维度,它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什么。”这是她做这档节目的初衷。
综艺节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大众化,即便是零起点的观众也能看懂。一个好的节目就是一个好的讲解员,于蕾希望能有更多普通观众通过观看《国家宝藏》而愿意走进博物馆的大门、燃起探索历史的热忱之心。
原创模式讲述文物前世今生
做过4届央视春晚的总撰稿、总体设计,2016年还加盟张艺谋团队担任了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的文学总撰稿,于蕾有15年的综艺节目从业经历,却在《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创作中思索了很久。这档节目历经两年时间打磨出炉,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如何进行模式创新。
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博物馆(院)联手,节目中,观众将看到这九大博物馆(院)的历史,更会看到每家精挑细选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作为镇馆之宝,了解它们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
这9家博物馆(院)每家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馆藏,每家只选出3件重磅文物,遴选的标准是什么?于蕾回答说:“文物的价值是不能单纯通过是否精美、价值多少、品级高下等来衡量的。在各大博物馆的馆长、专家推荐宝藏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考量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价值和所代表的文明侧面,以及它给今天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等,最终选出了入主节目的27件国家宝藏。”《国家宝藏》的节目宣传片里有一句台词,“守护历史、选择未来”,这是节目的初衷,也是创作者的希冀。这些挑选出来的文物,能够让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到,祖先留给了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把什么传承下去。
《国家宝藏》中,每件国宝都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将倾情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所有的“今生”都是活在今天的人和事,是对客观的生活的观照;所有的“前世”都有传奇性,是对历史的合理演绎。为什么节目嘉宾要称为“国宝守护人”?于蕾讲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嘉宾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向她提议:“不希望这是一次简单的节目录制,觉得守护国宝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博物馆里,然后跟他说,这件文物是爸爸守护的。”
于蕾说:“开始将这个节目定义为纪录式综艺,就是希望融合纪录片和综艺两种手法。这样的题材,纪录的手法大家都能理解,综艺如何体现?我想到了加入了戏剧的成分。‘前世传奇’都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合理杜撰的,所有‘今生故事’都是时下真正与国宝有关系的人来现场讲述的,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
年轻团队做上下五千年节目
很多人不会想到,这样一档看起来很厚重的节目,主创团队的一线力量是“80尾90初”的年轻人。谈到节目团队时,刚好第一集故宫的分集导演毕波经过,于蕾将其叫住,让他作为团队的青年力量代表和记者谈了做这个节目的感受。
现年28岁的毕波老家在安徽,上初中时来北京旅游到过故宫。他一直认为故宫去过一次就够了,所以即便大学是在北京读书也没有再去过。直到做这个节目,他才了解到,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余件馆藏,每个月都会换一批藏品展示。而且,故宫开放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已经开放了75%的面积,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做过这个节目之后,毕波喜欢上了博物馆,打算以后到一些城市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一看。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当年轻人真正了解了历史,才会培养出一种祖先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考虑,到底要留什么给未来的孩子,这就是所说的“守护历史,选择未来”。
参与过《开门大吉》《回声嘹亮》《欢乐英雄》等节目的创作,年轻的毕波已经累计执导超过100期综艺节目,但做《国家宝藏》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文博界的“小白”,需要大量学习。他说:“以前做一期90分钟的节目,写文案一般写8页纸,而故宫这一期,同样字号写了40多页,同样的时长里,容纳的信息量特别大,感觉人生的价值都随之升华了。”
于蕾笑着说:“这真的是一个‘年轻’的节目。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做这个节目与名利无关,而是一种心灵的高峰体验。“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见识到了就会觉得很值。见识完如果还能做出一个对得起自己和观众的节目,那就更值了。”
【微点评】
《国家宝藏》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节目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多种艺术形式,这样的节目模式还是首次出现。
通过这样的讲述方式,把纪录片、演播室综艺、戏剧表演都融在一个舞台上,也让大家看到文物从诞生到留传,直到今天还激扬着某种精神,还“活”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