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纵死犹闻侠骨香

来源:文艺报 | 金坚范  2017年11月17日06:47

陈映真

去年11月22日,陈映真离世。头七未过,赵遐秋悲痛之余便提议约稿编书怀念他。我理解她对陈映真非同一般的敬佩之情。记得映真告别人世的那天,我赶到朝阳医院去向他的遗体默哀告别,在病房走廊里见到曾庆瑞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那凝重的脸容、沉痛的语气,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此书收集的文章,多半不是应约而写的,而是听到噩耗后主动写的怀念文章,我们仅仅是收集汇总而已。文中,有人敬陈映真为“先生”,有的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头”,有的直呼其名“映真”。于我而言,他则是一位邻家大哥。陈映真待人接物的风范,由此可见一斑。

作家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十分深刻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映真深受鲁迅的影响,与鲁迅精神共鸣,故有“台湾鲁迅”之誉。日本学者横地刚认为,从鲁迅了解中国大陆,从陈映真了解中国台湾。

徐复观先生高度赞扬陈映真的小说,撰文誉他为“海峡东西第一人”。赵稀方在《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一文中,认为“陈映真给我们提供了晚清以来中国一直最为匮乏的批判殖民性的视角,这才是陈映真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一点我们至今还不能真正理解”。赵稀方的观点,无疑是对徐复观评价的一种呼应和一种解读。我个人认为,赵稀方的观点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陈映真所思考、所关心的,是如何彻底清除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领域里的殖民性,就是铁凝同志所说的“非以役人、更不役于人的民族精神独立性”。殖民性彻底清除了,中国人才能有尊严地活在世上,精神上才能真正获得解放。这一问题不但中国文学界应予重视,中国社科界也应重视。遗憾的是,当下,中国海峡两岸的文学界对陈映真的重视、研究还嫌不足,真可谓“我们至今还不能真正理解”陈映真,我们期待有更多著述研究、解读徐复观的评价。台湾作家杨渡在《永别了,陈映真大哥》一文中,也强调“陈映真在台湾文学史、社会史,以及理论上的所有影响”,“是未被完整评价过的经典、永恒的心印”。除了小说上的斐然成就外,他创办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题的《人间》杂志,开创了台湾报告文学的先河。就我个人而言,对他反对、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有更多的了解。他最早从幽微之处发现了“文学台独”的端倪,迅即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批判,且自始至终为了民族大义毫无私利地坚持不懈,可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矣!在他醍醐灌顶般的教诲下,我对“文学台独”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又在他支持、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我已退休多年,回忆人生历程,有几处闪光亮点可以聊以自慰,其中参与批判“文学台独”的工作,我始终引以为豪,而这当然要感谢映真。

■链 接

由赵遐秋、金坚范主编的《映真,我们怀念你——陈映真纪念文集》近期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陈映真先生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著名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创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2016年11月22日,陈映真在北京逝世。

文集汇集了50多位海内外作家、学者以及狱中难友的怀念文章,多角度多方面地反映了陈映真的思想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