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东省作协举办广东文学名家章以武学术研讨会

来源:广东作家网 |   2017年11月17日13:56

11月3日,广东省作协在南海举办了广东文学名家章以武学术研讨会。20多位作家和学者对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章以武先生的创作特点、成就、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主持研讨会。

张知干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向章以武先生以及为广东文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文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省作协组织举办广东文学名家系列学术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造广东文学研究新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东文学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一次号召动员。

张知干说,作为广东文学名家一员的章以武先生,以如椽之笔坚持书写中国改革开放传奇的广东故事,一系列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被评论界誉为“南国生活先行一步的新潮时尚流行风标”,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先行、先倡作家之一。回顾章以武先生近60年来的创作经历,有三点最值得肯定和借鉴。一是不忘文学初心,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彰显崇高的人生境界;二是铁肩担道义,标领时会,讴歌时代,践行了文学的神圣使命;三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胆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章以武先生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不只是“我手写我心”的个体,还应成为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做时代进步的记录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学创作导向,善养浩然之风,铁肩担道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审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充沛的理想激情和审美的艺术想象描绘伟大时代的精神图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人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学自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精品,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追求。

张知干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一次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并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岭南文化曾经孕育出了章以武先生等一大批老一辈优秀文学家,这是广东文学事业的宝贵财富。礼敬老作家,善待老作家,学习老作家,是文学传承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增强文学自信、汇聚文学力量、助推文学发展的必然一举。他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文学事业也迎来新的黄金时代。广大文学工作者幸逢盛世、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凝聚起包括老一辈文学名家大家在内的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就一定能再创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研讨会播放了章以武先生文学创作生源的电视介绍片。据悉,章以武先生是粤味小说的重要探路者,一直以来秉承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特质,著作等身的文学成果充分体现了其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领潮争先的艺术追求。曾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州市作协主席,市十届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现为广州市作协名誉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学院副院长。著有电影文学剧本《雅马哈鱼档》,电视连续剧剧本《南国有佳人》《情暖珠江》及电视专题片、话剧剧本等10多部,另有长篇小说《南国有佳人》,中短篇小说集《应召女郎之泪》,短篇小说集《生命曲》,报告文学集《异想而天开》等。作品获1985年文化部优秀电影二等奖、广州市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一等奖等。

研讨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省新闻出版原局长陈俊年,广东省批评家协会原主席黄树森等分别发言。大家认为,章以武先生秉承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特质,善于零距离书写当下。“要想了解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雅玛哈鱼档》;要了解90年代的广州,不能绕过《南国有佳人》。如果想读懂当下的广州,可以选择章以武的《小蛮腰》。他历年来的创作,用文字构成了一幅幅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专家认为,章以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文学创作崭新的主题,捕捉和发现普通群众平凡生活中蕴藏的崇高精神,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地域特色且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章以武的《雅马哈鱼档》等多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并风靡大江南北,参与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情暖珠江》掀起省内外收视热潮,充分提升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其开创性的文学实践,具有多重探索的意义。蒋述卓在作总结时用“时代表征、平民特色、都市情味、南国风格”总结了章以武的创作特色与成就,认为章以武是南派文学和南派电影的代表,在广东文学史,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广东文学名家系列学术研讨旨在加大对广东文艺名家的宣传推介,拓展广东文学走出去的平台,展示广东文学的特色、气派、质量,助推广东抢占文学阵地制高点,推动广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今后,广东省作协还将对第一、二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文学类获得者陈国凯、张永枚、金敬迈、梁信、岑桑、黄庆云等开展学术研讨。

广东文学名家章以武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

刘斯奋(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我以《雅马哈鱼档》来谈谈我的看法。这部作品可以用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是它的文学史意义,如果将改革开放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这个毫无疑问是先声,不光是广东的名片,在全国文学作品里面也是最先出来的。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轰动,因为这部作品在当时的氛围下,公开大胆,满腔热情地对个体户、对勤劳致富等新生事物的肯定。将来的文学史,写到改革开放,不能不提到《雅马哈鱼档》,就是以《雅马哈鱼档》为代表,开始了改革开放文学创作。

第二点是引领潮流的意义。《雅马哈鱼档》是在1983年推出来的,由于它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激励了广东作家纷纷书写改革开放的现实题材。特别是在电视剧创作方面,掀起了一股热潮,连续推出七八部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如《公关小姐》、《外来妹》、《情暖珠江》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是对今天的启示。老章当时写这个东西,也就是有一种对新生活的冲动、热情,他根本没有想到要占据什么位置,就是凭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敏感就写出来了,一不小心就成了经典。这对我们今天的作家也有启示,他是踩在改革开放的点上,现在中国社会又进入了另外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有新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又是新的节点。哪个作家能够像当年老章一样,踩在这个点上,我想照样可以引领全国风尚,具有同样的文学史意义。

陈俊年(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

记得大概是30年前的一次闲聊,我就问章以武,你写《雅马哈鱼档》何以选鱼档,不选别的。他脱口回答:有画面,有动感。我觉得这六个字耐人寻味。我把它看成是章以武创作的秘诀,从中似乎也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思想取向和作品价值取向。章以武是想通过作品生动的画面去展示时代的壮丽长卷。何况当下是读图时代,他主攻主打的是影视作品,没有画面怎么吸引人?当然,他的作品不止于画面的生动,作品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细节中,尤其对新观念、新生活的发现、揭示与传播中,他总是把最鲜活、最灵动、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作为首选。章以武的作品不是表面上的富有动感,而是形神具活。

在章以武笔下众多的人物中,他的情感表现是以草根为主体,以青年为重点,这个与现实中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也是非常吻合的。我们党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凝聚着全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人民的命运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因此草根的情怀、青春的情怀也就是章以武的情怀,正如他的作品《小蛮腰》里那番话:如果没有挫折与挣扎,没有绝望与坚持,没有拼搏与创新,还算什么青春?事实上,改革开放的重点不仅是对计划经济体制机制的突围与破解,难点也往往在于人民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章以武的作品常常在新的意识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上进行非常充分的挖掘,用心去发现,热情地讴歌。再如他的作品《异想而天开》,这个就是为广东人民在改革开放当中敢想敢试,敢第一个吃螃蟹,敢饮头啖汤的精神点赞。

章以武不愧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建设者、歌颂者,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得益者、受惠者。章以武对改革开放的感恩与礼赞,我认为是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是一往情深、一以贯之的真挚、真诚。

作为读者,我当然很相信章以武会不忘初心,续写改革新时代的新篇章。

熊育群(广东省作协秘书长、文学院院长):

刚才几位前辈都讲到《雅马哈鱼档》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在电视剧、电影方面产生的影响。章以武老师的作品把改革开放的前沿生活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正是我们现在呼唤的表达现实生活的作品。

章以武老师追随时代这方面,我感受特别深。从改革开放初期推出《雅马哈鱼档》,到现在写的《小蛮腰》、《南国有佳人》,他每个时代都有作品出来,一直还在写年轻人。他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并保持思想的活力,这非常难得。虽然章以武老师是外地人,但作品写的很有粤味。

另外,我对他的为人非常敬佩,他是非常诚恳的一个人,对后辈非常关心。前不久,他挖掘了一个广东80后新人,写了《华衣锦梦》,我们也召开了这一作品研讨会。这部作品也有明显的广东味。他对后一辈的发现、提携、热爱,发自内心,值得我们尊敬。

我们一直在讲文化自信、文化传统。今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办得非常好,很有效果,美术百年大展评选20位大家,我们文学也想搞百年文学大展。这就是一个好的总结、梳理,也是对我们广东百年文学的总结。广东文学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从章以武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出,广东的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在全国来说创作水准不低,我们自己要树立文学自信。

黄树森(广东省批评家协会原主席):

章以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十多年前跟他去深圳电视台做《雅马哈鱼档》的节目,写了三点看法,现在重复一下。

第一,《雅马哈鱼档》,包括章以武的其它作品,展现了岭南的开放鲜活。张瑞芳是著名的电影演员,他对《雅马哈鱼档》有一个评论。他说,《雅马哈鱼档》给人的感受是,从左邻右舍闻到了鱼腥味,这也是岭南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实际上,张瑞芳所说的鱼腥味还有南北文化的差距,南北文化的差异、交流、对接这是比较复杂的事情。

第二,《雅马哈鱼档》书写了广东梦到中国梦的初始景象。广东人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梦的发端,我们当时就讲到广东梦,它是含括了广大老百姓的梦。这个初始景象就出现在《雅马哈鱼档》,它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

第三,《雅马哈鱼档》实证了南国电影的生命和实力。《雅马哈鱼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1984年开始,广东的电影又开始繁荣发展。章以武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从1984年到现在这几十年当中,一直深刻影响着大批作家的文学创作。所以,我觉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说都不为过。

郭小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章以武先生从1958年发表他的处女作以后,到现在有60年,只要我们对广东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记忆,觉得它是改变中国人,特别是底层生存命运的记忆,我想《雅马哈鱼档》就会永远持有长久生命力,并且成为经典。

章以武先生是一个文学教授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生活的判断是有前瞻性的,这种前瞻性是有思想的,是有风度和风格的。我们要给章以武先生在中国文学史和广东文学史上的一个恰当位置,就要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看他的作品。单纯从技巧方面去考虑似乎是有所欠缺的。

章以武先生所有的作品,不管是小说、电影、电视、报告文学等等,他都是在表达底层人物的诉求,所以我觉得在他的作品中,我更多的是看到,他的那个作品所处的时代烙印,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他的作品没有这种风格和追求的话,今天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章以武先生60多年的创作,对今天的广东文学提出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作家摆脱不了故乡和童年的,但是在章以武先生的作品,都是对广州和新都市的生活表达,我们看不出这是一个外地人,是一个客居广东的作家的作品,更多的是他对所处环境的文化追寻和艺术表达。这对当下大批移民进入广东的作家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伊始(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

说起章教授就想起《雅马哈鱼档》,这几乎已经成为他的标签,实际上他还有很多作品值得我们关注。长篇小说《南国有佳人》、电影《爱的结构》、话剧《三姊妹》,电视连续剧《情暖珠江》,这些作品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写出一两部像《雅马哈鱼档》这样的作品不奇怪。但是始终关注广东的改革开放,长篇、中篇、短篇、电影、电视剧、话剧一块上,而且每推出一部都受到热捧,这就不简单了。我们都知道贴近当下零距离写作是有难度的。章教授的作品跟《白鹿原》不同,它不是史诗型的,它更像是那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章教授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话剧,两个因素是很明显的,就是一个休闲性,一个娱乐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好看不难受。哪怕是写爱情,分分合合,你看着不难受,他无意赚取读者的眼泪。这样的作品会不会缺乏思想性呢?不会,评论家从各个角度评论他的作品。当时他的作品在香港上映的时候,香港人是怎么说的“大陆真的是开放了”,这样的评价就够了。《雅马哈鱼档》在北大放的时候,学生是奔走相告,好像看外国片、港产片一样,这样也足够了,就证明它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烈的。章教授的作品虽然不是宏大叙事,但是通过好看不难受,这种手法也能俘获大量的读者。

徐南铁(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学院长、广东省文联原副主席):

我简单对《雅马哈鱼档》讲三个认识:首先《雅马哈鱼档》实际上是一幅南国风情画。这部片子播出的时候,我还没有来广州,第一个反应是非常震撼,从来没有看过、听过的,摩托车拉鱼,还有把鱼剖开来卖,这在北方是没有的。一幅非常有意思的岭南风情画,给大家普及了对岭南的认识。

除了是一个风情画,应该说它还是改革开放历史做参考的教科书。章以武先生是从上海来到广东,我们不要单单理解为他对广东这块土地的热爱,他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这个大势的热爱。有了热爱,才能在作品里体现出对底层老百姓、市井生活的关怀和热爱。

我对章以武先生的理解,他还有一个深井没有写。这也许像郭小东教授说的,他没有把过去生活的痕迹马上化为创作,没有干扰自己对改革开放和对这块土地的歌颂。如果章以武先生能在作品中加入以自身经历形成的很生活化的要素,作品会有更多的东西来打动人。

《雅马哈鱼档》不仅是风情画、赞歌,还是体现改革开放新思想的价值观,作者的价值观体现在作品里,不经意表现在作品里。

左多夫(《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原主编):

参加这个会议,我脑子里面就闪过两个词:一是敏感;一是情感。

以《雅马哈鱼档》为例,是当年我最早接触到的章教授的小说。当时它是短篇小说,编辑部收到这部小说之后,大家看了大为惊讶,眼前一亮,确实是好东西。干过编辑工作都知道,凡是能够得到一篇好的稿子,那真的是如获至宝。

我们在议论当中也觉得,用我们的话来讲“这个小说还可以再展开”,章教授后来也知道我们的意思,他说自己意犹未尽,但考虑到是给《羊城晚报》发,所以把字数极力控制在不超过1万字。正好编辑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章教授以高度的敏感,以极快的速度把短篇小说写成中篇,并且很快在《花城》杂志上发表。

我们还发了章教授其他的一些小说,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写了大量的报告文学,而这些报告文学无一不是以当时的改革开放为背景,他的作品既真实,又是当下的热点。其中他出了一本书《异想而天开》,其中一篇报告文学就是《异想而天开》。他对新生物非常敏感,他的语言不但很鲜活,而且也是充满着时代感,很多现在看起来很一般的语言,但在当时,在社会上还没有流行,刚刚出现的时候,他就把它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了。刚刚有专家也讲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写寻根文学、知青文学,但是章教授那时候已经走在前面,写的都是改革开放题材的作品。

他的每部作品都写得很真切,都是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作品是真的、实的,也是美的。

张梅(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章老师以他敏锐和富有活力的创作,用文学来侧面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进程。每个作家都有他身上很重的时代痕迹,刚刚看到介绍章老师的片子,短短10分钟就把章老师创作历程跟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结合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作家的创作风格都不一样,章老师就像大家所说的,从头到现在,都对生活充满着热情。

前段时间章老师在《广州文艺》发了一篇《暖男》,章老师的小说、电影名字都是很时尚的,非常具有时代感。从《雅马哈鱼档》《南国有佳人》,到最近的《暖男》,都体现出他对生活最敏锐的捕捉。在做人做事方面,章老师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很高。可以说,章老师是创作特点和个性都非常鲜明的作家。

鲍十(《广州文艺》主编、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讲三点想法:第一,我对章老师由衷敬佩,现在已80高龄,至今还保持着非常充沛的创作力,保持着充沛的生命活力。《广州文艺》上个月发了章老师的新作《暖男》,应该说写得非常有激情,在这个年龄能够写出这么激情澎湃的作品,非常难得。

第二,章老师一直保持着乐趣、积极向上的姿态。我们私下里聊天也听到章老师讲生活中的故事,讲原来的曲折,比如说在西北,包括来广州之后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但是面对这些事情,章老师的创作一直保持非常积极的姿态,正面来写生活,章老师能够乐观地看待世界、乐观看待生活、乐观看待自己的生命。

章老师的作品,刚才大家都讲过,概括起来就是有强烈的新鲜感,《广州文艺》也发了《小蛮腰》,包括最近发的《暖男》、以前的《雅马哈鱼档》,都有非常强烈的新鲜感,这也是我敬佩的地方。

第三,刚才大家提到记忆抢救的事情,省作协在做这件事情,陆陆续续把一些作家总结一下,这对广东文学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艾云(广东省作协组联部原主任、散文作家):

章教授整个生命状态和他的写作状态应该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谁的生命在丰富性中怒放》,我是用怒放,而不是开放。章教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是非常了得的存在。我们还可以给他更多期许。有的作家写到一定时候,确实写不动了,这和生命状态有关,和自己的认知有关。章教授的创作生命还在怒放,你看他写的作品,比如《爱的结构》,对生命、生活也有很深的体悟。但是他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他是绕开个人直接性体验,而转入到他者的形象里面。在写作中,有的人会直接书写生命经历,章教授则愿意避开他的个人经历。所以我说他是值得期许的,他应该把自己生命中的那一部分,认真直视,不回避生命的挣扎和撕裂。当然,也不要给他太多的任务,我现在都不给自己添任务,当你从容面对自己生命悸动的时候,写写那种像回忆录的东西就很好。章教授在未来的生活、生命、创作道路都不可限量。

钟晓毅 (广东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

作为一个评论家,我前前后后写了五篇关于章以武教授的文章,我念一下题目,是我对他的总体评价,有一篇叫《广东的吉祥三宝》,第二篇《红尘掠影》,这两篇是对章老师的定位。《广东吉祥三宝》,定位他是广东文学史上的一宝。《红尘掠影》是从他作品内容来定位,在红尘滚滚中,写那些平凡而鲜活的个体的情感经历。第三篇是《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章教授的作品更多是写红尘,写青春。在文学的想象力上,章教授的作品并不突出,但是在理解力方面,在广东当代文学里面,他的作品确实是名列前茅的。第四篇是《闪烁在都市的星空》,第五篇是章教授获得第二届终身成就奖的时候,出版文集,我给他写了一个序,也是定位章教授在广东文学史,乃至在全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这些作品不但是在广东发,全国发,还在台湾、香港的文学刊物上发。通过这些文章,华人文学圈对章教授的作品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我已经写了五篇评论,如果章教授再有新作品,我会继续写评论,祝福章教授创作常青。

江冰(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物流、人才流动性非常大,因此广东作家籍贯是多元的,章以武老师就是人才流动来到广东的作家。章以武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很难得的地方,就是徐南铁先生说到的,他没有因为自己,而忽略了本土的东西,这点是相当特别的。现在很多外来的作家,很难写好本土的东西。

《雅马哈鱼档》是广东短时间成为文化高地的优秀作品。我们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六祖慧能、康梁和孙中山,到改革开放、文化北伐都让广东成为一时的文化中心。这样的机会在广东来说都像彩虹一样,时间短暂,很难得的。从这一意义上说,《雅马哈鱼档》代表了一个时代,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和探讨。

李贺(《南方日报》文体副刊部副主任):

我看《雅马哈鱼档》应该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当时是在哈尔滨。就像刚才大家说的,让人觉得商业的气息扑面而来,能闻到市场的鱼腥味。章老师的创作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时代感和地方特色,一个是人物塑造具有代表性、情节起承转合和跌宕起伏。他的创作特别符合影视作品的特点,从《雅马哈鱼档》之后,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是连在一起的,基本上他的作品都改编成了影视剧。

章老师的作品,很多部都有特色。过去说80年代就看《雅马哈鱼档》,90年代就看《南国有佳人》。《南国有佳人》也写得特别生动,过去了20年,内容一点都没有过时,作品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写到女强人怎么上位,怎么当上国企老总;她上位之后也带来各种传言,还写到她的家庭,因为她投入工作之后,对家庭的疏忽,一些情感纠葛,甚至包括她家里小保姆的发展。到现在来看还是引人入胜,还有时代感。

徐肖楠(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第一,让这样的风格内容成为时代流向的标志。突出了时代的文学意味和情趣,也就突出了个人的风格特点。章以武以他的文学积累、文学机敏和美学感悟与时代风格达成一致,低估了章以武的作品,就低估了文学随时代一同变化的魅力。这些作品往往写在生活变化的最前沿,标志了一个时代、贡献了一种生活,是一个时代和生命的胎记式流向性与标志性作品,这样的生命经历将不仅限于这个时代的人所知,也不能被后来人所忽视。

第二,触动新生活观念和生活形态的起点。章以武的作品及时让我们注意到并震惊于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生活深处的东西,让人们形成新的生活观念,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向、生活标本和人物标本,成为中国的普遍生活一个重要的发生点和启示点。

第三,追寻现实主义的风格化和情趣。章以武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主义精神包含着历史感、城市感、南方感和生活感,形成特殊的美学感受,也形成了中国处于时代转折时刻的奇异生存感受,这使这些小说的动机、题材、内容、主题都向着一种现代性文学视野和境界转化。

第四,将一种生命经历铭刻在中国生活中。章以武的作品有大气开阔的生活视野和光明的生命信心,把国家经历变为市井经历来表达,表现宏大历史中改变生活观念的那些细微事情,同时体现历史转折与生活转化,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宏大生活的全新开端,并成为这样的生存意义的第一次记录。

郭冰茹(中山大学教授):

我一直做文学史研究,对较新的文本始终有一点警惕,因为我不太敢轻易做一些判断。但是章以武老师的《雅马哈鱼档》是应当进入文学史的。当时小的时候看那个电影,对一个细节印象特别深刻,不是刘老师说的鱼的味道。而是年轻人戴着很帅的头盔,在大街上飞奔的感觉。

做文学史研究很重要的一点,除了关注文本之外,还要关心作家。今天听了好几位老师讲《雅马哈鱼档》的故事,这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对于最近的创作,也看了《暖男》,章老师对生活的细节非常关注,在小说里面对、关注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把控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如《暖男》中把两个人物的心情、性格和各自的处境,以及对对方的试探,这些情景写得非常精妙,这是很多作家很难做到的。

刘迪生(广州市作协副主席):

如果你想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州,就请看《雅马哈鱼档》;如果想了解90年代 的广州,就请看《南国有佳人》;如果要了解21世纪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太老》。

几十年的创作中,章以武先生笔耕不止,作品等身。以反映时代生活变迁这三部作品为代表。这三部时代变奏曲中,紧跟都市当下的热点和焦点,从必然到来的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纷至沓来的人性事实,感觉某种飘忽变幻的生命困扰,格格不入或融合的心灵活动。其中所呈现的跳脱的语言,曲折的变化,飞动的情致注定了他的小说固有的可读性;也以新鲜的内涵、真切的临场感传达了时代生活的性情大观及其潜在的究诘和询问。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奔去,时光和历史也是健忘的,所幸三部曲记录下广州这座城发生的经历的。今后人们必然从章以武先生的岭南三部曲中寻找这座城市逝去的印迹。人们因为岭南三部曲认识这座城,记住这座城。作为一个书写者、记录者,这座城也会感谢这个人,记住这个人。

袁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

 

章教授的作品魅力在哪里?为什么从50年代出生的人,一直到70、80后都喜欢。这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凝聚着现代启蒙,特别是对于成长过程当中的年轻人,它好像是一种人生指南。

怎么追求现代性,章教授在80年代的时候就给出了答案。在作品中,他进行了价值理性的重估。改革开放前,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但是在《雅马哈鱼档》里,提出观念的转变。要怎么样实现个人诉求呢?很简单:赚钱。在影片当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肯定和对金钱的追求,这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他在描写当时广东人如何去追求财富,肯定财富的合理性。因为人首先要具有经济上的独立,他才有可能获得个人的独立。肯定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也说明维护财富的合法性。通过一些细节充分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在转型,我们在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私有财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个人的权利意识萌生,等等。这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同时这也是作品本身具有的强大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