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老爸是台故事机》:将时尚元素融入口头文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晓虎  2017年11月14日14:18

《老爸是台故事机》,李晓虎/著,希望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30.00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神奇而暖心的系列睡前故事——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和一个号称追影大师的武功高手,携手闯荡大洋列岛,遇到种种奇事,解开种种谜团,排除种种困难,留下了侠客的足迹。——也许在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行走天下的侠客梦,不管是大男人,还是小男人,这一系列故事,就是一对父子圆梦的快乐之旅。每个睡前故事都有一个成长主题,在故事中,作者又穿插着写了带娃体验,以及讲故事时的父子互动。如此,父亲和儿子的故事,父亲讲给儿子的神奇故事,便形成了现实与虚构相互映照的局面,生发出温馨而盎然的趣味。

【自序】

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无可替代

我的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在他给我们兄妹讲故事的时候,他从来都不吝惜语言,而且总是神采飞扬,像个真正的说书人。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就是在昏暗的油灯的光晕里,听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在晚饭后靠在被褥垛上娓娓讲述那些发生在外面的世界的故事。他讲得惬意,我们听得入神,很多时候就会骑到他的腿上,趴在他的胸前,好像要离故事更近一点,也好像为父亲的爱所吸引。

讲故事的父亲,可爱至极。

等我有了孩子,我也开始给他讲故事,就像父亲一样。尽管家里也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机,各种电子产品也具备讲故事的功能,可是我打心底更加喜欢与儿子并肩坐在一起,给他读书,或者在睡下以后,在夜色中复述或编织故事给他听。儿子也爱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我可以这样地爱儿子。

在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我的心也从纷繁之中,获得了宁静。

或许是出于对儿时场景的美好怀念,我从一开始就钟情于人与人的当面交流,而抵触于把孩子交给一台机器。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那么简单,小孩子从故事里所得到的,也不止于愉悦和好奇心的满足等等,最重要的,这是父亲与孩子之间交流情感的通道,孩子可以通过听故事,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获得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而这些,将帮助孩子在未来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内心有所支撑。把父亲的责任甩给故事机,或者手机里的APP,那么孩子长大之后,面对困难的时候,内心该是何等的孤独与荒芜?我不能不对此感到担心。

所以,我觉得面对面地讲故事虽然原始,却永不过时,它是我们爱孩子的一种态度,无论多么先进的电子产品都无法将父亲替代。

当父亲给我们兄妹讲故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那些事一定真实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可是待我识得了足够的字,可以把父亲书架上的书搬下来一本本地翻阅了,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故事都是从小说里来的。当我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一开始我也总是去回忆那些我看过、听过的故事,每天晚上都搜索枯肠,想,儿童故事到底有哪些呢?亏得我还看过一些,于是就按记忆来讲。可是我看过的儿童故事终究有限,于是就开始讲历史故事、名著故事。可是,我能记那么准确的也有限。于是,我就开始编。一个小红帽的故事,我一连讲了七天,七个不同版本,讲后一个的时候前一个就忘了。一个诸葛亮的故事,倒是有个七擒孟获,可是七擒到底都怎么擒的呀?我可想不起来了。于是,他这样擒,他那样擒,我想让他怎么擒他就怎么擒。——这样做的时候,我也曾问自己,要是儿子长大了看了书发现跟我讲的不一样怎么办?可是这个问题一转念就不是问题了——《三国演义》不也是编的嘛!我为什么就不能再改编?讲来讲去,为了省去创造主角、设定主题的麻烦,我往往一个主角的故事能讲好几天,这几天是巫婆,过几天是舒克和贝塔,管它是谁创造出来的人物,拿来就是一个新的故事。有时候实在犯懒,就让儿子出题,儿子倒不含糊,往往小嘴一张,便是一个群英会:“讲个蜘蛛侠和猪八戒和蛇和奥特曼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和海绵宝宝的故事,好啦,讲吧。”于是,我就硬着头皮讲。讲到猪八戒要打灰太狼啦,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就问他:“谁打赢谁啦?”或者问他:“你希望谁赢?”然后,得到指示,接着讲。故事的走向,大都按自己的心意来,有时候会借鉴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尤其是金庸先生——他的小说我通读过三遍。儿子听故事的时候,也总有这样那样不太能理解的地方,于是便又催动了好奇心,时时穿插进来提出疑问,如此大人与孩子一交流,便又增进了互动,儿子对我这个老爸的信任也由此与日俱增。——我总以为,这样的互动,要比故事本身更有价值。后来,我便有了自己的原创“连载”,再后来,就有了这本既记述故事又呈现讲故事过程以供亲子共读的《老爸是台故事机》。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中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得很美,以为只要回忆即可,然而,那些在睡前讲的故事我并没有完全记住,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所以,每个故事都在记录的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而后我又写了一些没给儿子讲过的故事,写完再给儿子讲,结果发现,我依然不能忠实复述,我的讲述又变成了一个新的故事。这种从讲到写再从写到讲的经历仿佛把我置身于一片大海,浪头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起起伏伏生生灭灭,每一个都很相似,却没有一个相同。我从此体验到了故事无穷绽放的神奇。——这也算是我的意外收获吧。

给您奉上的这本书,就是这个样子——它不完全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是小孩能看、能听;它也不完全是写给大人看的,但是大人看了这书,或能得到一些给自家孩子讲故事的启发。或许最重要的,它会稍稍给您一些撩拨,促使您更多地建立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渠道。

或许有家长会说,给小孩子讲故事,要不要讲究一下故事的结构呀、人物的塑造呀什么的,总之是不能太随意,也就是怕自己不按“经典”来讲会讲不好,有可能把孩子带沟里的意思。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你能讲得像作家写故事,那当然不错,但是如果你讲得不是那么完美、不是那么精巧,那也没什么,小孩子是不会太计较的,而他们以后肯定会在自己的阅读中树立起更加完满的美感。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济公传》,迷到在学校的公共厕所蹲坑的时候把蜡烛粘在墙上看。那它吸引我的是什么呢?是它的故事。后来上了大学,回忆起了这一段,决定再看一遍,结果才发现《济公传》的文字粗糙得读不下去。——就是这样,小孩子的审美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尽量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而不是一次喂饱。更重要的,我们拥有了这个过程,便拥有了与孩子共同积累天伦之爱、营造强大家庭气场的更多机会。

我的母亲不会编故事。但是,每年的寒暑假,儿子都会回到奶奶身边住一段时间,如此,听故事上瘾的儿子难免会对她百般刁难。但是呢,母亲应付得很好,并不是我给她传授了什么经验,而是她找到了自己的故事素材——她小时候和我小时候的两代苦难家史。儿子倒听得津津有味,回来还时不时地找我印证:“爸爸,你小时候真的掉到河里了呀?”如此这般。

孩子们好奇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罢了。那讲故事的空间可就大了去了。不管呈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好,天马行空地瞎编也好,你们之间的相互了解,都会由此更加深入。

【作者简介】

李晓虎,是李一圻他爸,是个上得了班、做得了饭、带得了娃、做得了梦的已经不再那么年轻的爸爸。出生在苏三离开的那个地方。大学学的中文。做过编辑,在民间组织干过,北漂多年,现在是个公务员。民盟盟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写小说,写随笔,也写评论文章。因为年轻时喜欢狄更斯名著《双城记》里的情圣卡顿,就用自己的属相作姓,起了个笔名马顿。有时也叫马不顿。现在最属意给小孩子写东西,都是儿子给启发的——呀,原来儿子再造了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