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英雄邂逅——《志愿军纪念文集》编后记

来源:文艺报 | 张锋  2017年11月13日07:28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战场

鸭绿江畔硝烟滚滚,上甘岭上炮火连天,这一切恍如昨日,可是却已过了半个多世纪。

回顾60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战争时,人们不禁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勇气和胆略所折服,也为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所折服。

1952年初夏,我随军入朝鲜参战,在原志愿军坦克2师4团运输连当一名文化教员,1954年4月回国。异国热土上经历的那场战争令我始终难以忘怀。2000年秋随团访朝,回国后与战友们筹划编纂抗美援朝纪念文集,在前后近10年的文集编辑工作中,我拜读了近千名志愿军将士的心血之作,朝夕和他们同悲喜、共命运,一起感受和思索,聆听着他们的呼声。为文集早日面世,我们自筹资金,团结奋战,克服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2002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卷纪念文集《震撼世界一千天》(因抗美援朝战争全程为1007天,故名)。以后又有多卷相继出版。

在我接下来讲述的人物身上你将发现,这些志愿军将士是那么坚强乐观,人人胸中都燃烧着一团火。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得是那么炽烈;他们那么坦然地面对死亡,随时准备为祖国冲锋陷阵,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对战友又始终忠诚,为集体乐于奉献。正因为有这样的品质,使他们成为新时代造就的无私无畏的英雄。

值此抗美援朝作战67周年到来之际,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马玉祥:英雄因无名而不朽

2000年秋在从朝鲜回国的列车上,我幸运地见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主人公之一马玉祥。他年过花甲,却依然那样壮实魁梧,黝黑透红的脸膛在秋日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像唠家常似的和我聊起当年守卫汉江南岸“580高地”的情景。当时他是“万岁军”38军松骨峰连3排7班的一名轻机枪手,“全连进入阵地时有百多人,经过激战撤出阵地时就剩指导员、我和另一名弹药手了。3月的一个黑夜,我们仨在挖工事,突然前方空中出现了一个很亮的点,可能是炮弹。我拽着右边的弹药手让他蹲下,结果他刚蹲下,炮弹就炸了,崩了我们一身土。我和指导员回头一看,那个弹药手的上身没了,只剩下两条腿。这位战友姓谭,南方人,小个子、方脸盘,我们虽然才相处半个月,可那是打反击战最激烈的一段日子啊!小谭说没就没了……”说到这儿的时候,马玉祥神色黯然,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儿。我惊讶于老马对50年前的战斗场景以及对逝去的南方小战友至今仍保留如此清晰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情分,也一时陷入了沉寂。

战争是残酷而惨烈的。常言道“九死一生”,其实何止“九死一生”!马玉祥遇到的不就是“九十死一生”吗?况且他为了打敌人打得更狠,在战斗前主动要求从炮兵连调到了步兵连。在战斗最激烈时,他自然也想到过生死。在他看来,生命固然宝贵,“但是我仍把心一横,把一切都集中在如何更多地消灭敌人上。如果敌人来得太多,我们三个就跳出工事,拉响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这是我们做的最后准备。”

马玉祥于1947年参加解放军后,先后参加了辽沈会战、平津战役、锦州和黑山阻击战以及解放大西南等许多著名战斗,荣立大功小功各两次;在朝鲜战场上又参加了无数次大小战斗,多次荣立战功,特别是在烈火中奋不顾身救下一名朝鲜儿童被魏巍写进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是当有人问起:“您从来没想过你是英雄吗?”

马玉祥却回答道:“其实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回地方我也是个兵。”

几十年前回家探亲时的场景在他心中永远也抹不掉,那个“教训”太深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54年秋天,马玉祥获准回乡探亲。等他坐着长途汽车到达家乡青冈县祯祥镇时,经不住盘问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下可好,大伙儿马上把他和魏巍笔下的英雄联系了起来,于是他被请去县里,又是设宴款待,又是全县群众夹道欢迎,县机关拉他去作报告,还将马玉祥的夫人也接来由县里操办他们的婚礼。到了第五天才把他送到家门口。返回部队的途中他隐隐感到不安,他想:“我马玉祥算什么?不过是一名有幸从战场归来的普通战士,没想到几句实话惹出这么多事情,这可不得了啊!”他想好了,决心从书本里走出来。从此以后的30余年里,他始终隐姓埋名,做一个无名的普通人。“像当年在战场上守高地一样,绝不退却。”就这样,一直到他退休的1984年。

真正的英雄绝不会居功自傲,躺在英雄的功劳簿上为名所累。马玉祥是个地地道道的英雄,但他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为人民作贡献。可以说,英雄因无名而不朽,马玉祥正是这样一位不朽的英雄!

魏巍笔下的“烈士”李玉安的事迹也与此相似,十分感人。1950年11月30日清晨开始的松骨峰阻击战中,某部3连百余名战士与南撤的美军第2师第9团遭遇,血战8小时,歼敌300多人,立下特等战功。但该连战士几乎全部捐躯。魏巍将其中带火扑敌和用刺刀与敌人拼死在一起的13名烈士的名字写进《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李玉安就在这13名烈士之中。他的英名已被镌刻在松骨峰的纪念碑上,事迹写入军史。可是人们不知道他身负重伤后被朝鲜人民军一名司号员救下,死里逃生,后来辗转送回国内。上世纪50年代末有人问课文里的“李玉安烈士”是不是他,李玉安回答说那是重名重姓。直到1964年偶遇原部队战友,他才知道了真相。他赶忙回家让自己的女儿一遍又一遍地念《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他听,回想起松骨峰上长眠的战友,他热泪纵横。可是他依然不承认那个“烈士李玉安”就是他。1990年2月,李玉安送小儿子去当兵找到原部队时,这位隐功埋名的烈士才被人们发现,这时他已在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担任工人、保管员38年了。

李玉安以及后来被媒体披露的井玉琢、张立春,都是这样的不朽英雄。他们和马玉祥一样,具备了“不图索取,只求奉献”的崇高而伟大的品质。

梁德明:粮尽伤重,危难之中建奇功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后期,部队因长期疲于作战,亟待修整,加之美军实施空中绞杀战,后方粮食和物资供应紧缺。我27军79师200余名伤员在北撤途中失散,师部领导下达了搜索伤员归队的任务。卫生科军医、共产党员梁德明此时虽然在战斗中已多处负伤,却依然鼓起勇气接此重任。他发誓说:“首长,完成任务最好,要是我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你们!”

就这样,梁德明带领40名卫生人员组成小分队上路了。他们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迂回前进。为了躲避敌人的袭击,他们翻山越岭,却遇上大雨,道路泥泞、寸步难行。他们将沿途找到的伤员分别护送,重伤员坐简易担架,抬着走;稍重的伤员由轻伤员搀扶着走。难以想象的是,途中他们还给9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输血,让他们一一化险为夷。

在粮源断绝、人员体力急剧衰弱的困境下,还要为重伤员输血,这是一项多么艰难的任务!可是队员们仍然承担了下来。按党支部的规定,本来轻伤员给重伤员输血,每人每天至多100ml,工作人员至多200ml,但实际情况却远超规定,如果不是一支自觉的部队,这样的事例是断难想象的。

粮源枯竭是摆在当时志愿军部队面前的头等难题。在这辗转突围的十几天里,他们都是依靠树叶、野菜、野果和虫子充饥。下面是梁德明根据当年战地日记的记载而整理的一串长长的食品目录:

野菜类——苦菜、马齿苋、芥菜、蒲公英;

野果类——酸枣、枸杞、榆、槐、柞树叶;

昆虫类——蚱蜢、蝗虫、蟋蟀、蚂蚁、蝈蝈、松毛虫(食用时用草根从尾部捅出,食其内脏)、蚯蚓等;

水生动物类——江河、山溪里的蛙、蛇、泥鳅、虾、螺蛳、蝌蚪、蟹等。这些堪称“美食”,常作为小灶供重伤员享用,工作人员几乎不能沾边。

当伤员队伍饥肠辘辘艰难行进时,他们随时捡来的上述野味就全都生吞活剥进了肚子,那腥、酸、苦、辣、臭、脏、涩真是七味俱全呀。

他们从5月20日出发,至6月9日全部319名战士返回部队驻地,前后历时18天。“请看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返回的这支部队吧:他们一个个面容憔悴而疲惫,面黄肌瘦,全身浮肿,一身破衣烂衫在风中飘动。惟有那眼眶里射出的光是坚定而充满自信的。”

这真是一支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无坚不摧的钢铁队伍!

崔秀兰:少女止步于婚姻殿堂的门口

幸福的婚姻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理应享受到的,也是他们热切盼望着的。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决战时刻,崔秀兰是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卫生队的一名护士。1953年7月13日下午,师部来电通知,让小崔当夜搭车回国去办婚事。原来她1952年9月入朝前与一名团级干部相爱,并相约在她20岁时完婚。然而婚期因战事一再拖延,他俩最后商定在当年暑假完婚。

苦苦等待了300天的少女,即将成为新娘,这也是小崔在卫生队的全部同事一心想促成的。这位21岁的妙龄少女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却做出了自己一生中的重大抉择。正忙于手术准备工作的小崔咯咯一笑说:“真逗乐,我走不开呢。”

“就要动大手术了,我现在走,不是临阵脱逃吗?”

向前跨一步,她将步入婚姻殿堂。可是谁能料到,这向后退一步,却等来了死神的光顾。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敌人无情的炮弹把手术室炸得一片狼藉,小崔也牺牲在了手术台旁。抢救伤员,让他们早日重上前线杀敌制胜,对于这位年轻的女护士来说是神圣的使命,为此她付出了生命。

崔秀兰就这样离开了日夜思念的恋人,敌人的炮弹把她送去了天国。这时离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日子只有14天啊!缔造和平的人没有等来和平之神的眷顾!

也许我们会同崔秀兰的爱人一样,为她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然而正如李大钊的名言所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极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崔秀兰的抉择,为她的生命增添了重量和色彩。她用自己的壮烈牺牲延长了其生命的声响和光华,赢得了与凡人不同的高尚的生活。

在编纂抗美援朝纪念文集的日日夜夜里,我时时被陆续相识的志愿军战友们的事迹和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动着、震撼着,感情的潮水和他们一起奔涌着、尽情地宣泄着。在他们中,有的跟我对话、通信,向我倾诉他们心中的悲喜,视我为知己。从他们身上你可以了解全体志愿军英雄崇高的心灵和品格,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情操和不图索取只求奉献的共产主义思想……

志愿军英雄啊,你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