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少儿类图书: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表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明远  2017年11月10日15:12

原标题: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表达

穿梭于奔流不息、从未断流的中国文化之河,给有心之人做一次“导游”。当《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策划方与作家申赋渔相遇,“中国人的历史”系列图书应运而生。作为系列图书的首部成果,《诸神的踪迹》今年10月与读者见面。“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这些称谓背后深刻的文化脉络在书中清晰呈现。

“陪孩子读古诗词”、“少年读西游记”、“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一系列新近出版的图书,用新颖的角度、现代的审美、青春的表达,向青少年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本书背后都有着寻觅与相遇的故事。只有当青少年读者打开它们,走进灿烂中华文明,此前的相遇才会更有意义。

用孩童视角解读

孩子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往往是从一首首古诗词开始。“陪孩子读古诗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打开方式。

为“陪孩子读古诗词”4册图书担任解诗人的是3位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妈妈。该书责任编辑史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她们想打造一部深入浅出阐述古诗词的图书,首先找到“读读写写”公众号创办人廉萍,确立了草木芬芳、虫鱼鸟兽、日月星露、山水童真4个主题后,又找到马东瑶、周剑之两位作者。

杜甫的《旅夜书怀》、李白的《观鱼潭》、徐俯的《春游湖》……古代诗人的诗作,以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节气、游山玩水等主题,在小读者日常生活场景中产生连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其中润物无声。

一代又一代读者被《西游记》中的故事吸引着。继上部作品“少年读史记”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后,张嘉骅的新作“少年读西游记”(青岛出版社),用孩子的语言、现代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

谈及两本书的共同特点,该书责任编辑王龙华认为,张嘉骅的语言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非常贴近孩子的内心与审美情趣。同时,他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进行重述时,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探究的精神、以优秀的作品向经典致敬的心态,力求在字里行间再现中华精神风骨与文史之美。正如张嘉骅在书中后记说:“改写这件事不能只是‘简化’,还应该是‘再创作’;而所谓的‘再创作’,肯定不是向壁虚造,却是把原著好好嚼过之后再反刍。”

忧心中国人慢慢丢失自己独特审美、思考与创造的申赋渔,在创作《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新星出版社)时,同样抱着严谨态度。“当我们说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同样拥有背后那个漫长的我们深深为之自豪的五千年的时光。读史让人的心灵变得丰盈。读懂了我们的中国史,我们的生命就延长了五千年。”申赋渔在《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一书序言中如是说。

申赋渔认为,回溯我们数千年的历史,就是回溯我们民族的精神成长史,自己的目标不是建立起朝代更迭的知识体系。“我的希望是建立起中国人心灵的完整坐标,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心灵不再漂泊。”

申赋渔的努力收获了共鸣,在读过《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一书后,广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彭应翃评价说:“该书通过神话讲述了我们自身,将那些在我们的血液里沉睡的文化记忆唤醒,令我们更为清晰地把握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精髓。”

同样讲述历史,“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是以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旗下江西飞马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敏表示,这是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所做的一次有益探索。书中除了大量实物图,与图片水乳交融的文字也非常简明扼要,让小读者读来有阅读快感。

在突出趣味性的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编纂团队,也让整套读物的权威性得到巨大保障。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共8册图书,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通过文物图片串联起来,展示出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脉络,大气磅礴,全景勾画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

深浅适度又轻松活泼

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古诗词中的名句名篇,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不言自明。但是,由于时间相隔久远,语言风格和时代环境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让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好地领略和接受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不失它的原典风貌和文史之美地予以普及化,成为每本书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对任何一位重述者都是一种不小的考验。张嘉骅在创作“少年读西游记”时,进行了有益尝试,使《西游记》变成文字简约、故事生动、深浅适度的“少年读本”。

除了作者的重述外,“少年读西游记”中还增设了《乐读西游,趣学国学》这样的小栏目,帮助小读者学习国学常识,增长历史知识,有利于他们对《西游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编辑添加的栏目受到读者的欢迎。王龙华介绍说,书中的《西游情报站》栏目,则是这套书在中国台湾出版时,编辑为了帮助小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科学知识而添加的,语言诙谐有趣,深受小读者喜爱,因而青岛出版社在引进出版时,也对其进行了保留。

除了丰厚的内容外,现代的表达还少不了形式上优美动人、贴近读者。插画家唐唐为“少年读西游记”创作的插图,或风趣幽默、憨态可掬,或典雅精致、意味悠长,或两者皆有、相得益彰。在王龙华看来,这些优美而深受儿童喜爱的插图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国画功底,也为这套书增色不少。

同样发挥绘画魅力的还有“陪孩子读古诗词”。面对看绘本长大的“00后”,这套书将每首诗配上跨页绘画的形式,让读者捧在手里有阅读诗歌绘本的感觉。而且绘者叶媛媛的绘画风格既有中国风,也很有现代性,还保留了一份童稚的感觉在其中。在史钰看来,这样具有想象力的绘画,正符合孩子们的兴趣。

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陪孩子读古诗词”还能聆听。这本书还有一位幕后作者——中央电视台配音员杨海波。作为一名两岁多孩子的父亲,杨海波的配乐朗诵,让孩子在聆听时,有亲切、轻松的感觉。

“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每本书大概有七八个章节。为了引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书中每个章节名字非常新颖,例如史前时代一本中《来自猩猩的你?》《石器——向动物世界说再见》等,都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

陪伴阅读至关重要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应是循序渐进的。其中家长、老师在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灵成长程度不同,在进行‘陪孩子读古诗词’导读时,家长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史钰向记者介绍说,两三岁的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父母应将书中内容读给孩子,他们能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很快背下来;四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从图入手,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

“陪孩子读古诗词”一书中“陪”字非常重要。史钰认为,家长亲子共读时,要从内心里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而不应功利地要求孩子背古诗。这样才能推进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

《西游记》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无疑是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经典之作。王龙华认为,阅读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得到的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少年儿童在阅读“少年读西游记”时,家长及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以培养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国学常识的兴趣为主,同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分两批推出后,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推广营销活动,也及时地对家长们进行阅读指导。“对于这套书,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也可以亲子阅读。我认为,书中内容对成人读者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方敏表示,该书定位于六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少年读者,孩子在阅读“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系列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所学历史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对于小读者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有帮助。

“因为需要有一定历史启蒙知识作为背景、基础,小学阶段的读者,阅读这套书会有一定障碍。这就非常需要家长在身边进行陪伴、引导。”方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