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首都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11月06日06:49

11月2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首都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会议。现摘登与会作家评论家发言如下。

柳建伟:学习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指导自己的创作要做到两点:一是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二是领会好报告的精髓要义,认认真真搞好自己的创作。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是党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个高屋建瓴、视野宏阔、豪情满怀、催人奋进的战略安排。这个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两年前,习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升到同一个层面,并指出文化自信属于更基础的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他进一步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领袖、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重视文化,对号称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作了多次重要讲话。3年前,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年前,他在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要求作家艺术家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在十九大报告中,他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再次重审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号召作家艺术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镕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由意识形态决定和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论断,回答了文艺创作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当代中国作家均有指导作用,对我这个主要写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作家指导作用更大。

长篇小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又是一个时代民族的秘史。一个作家,想做出像样的文学重器,想写出像样的民族秘史,全面准确认识作家所处的时代最为重要。十九大报告为作家认识百年以来的中国和几十年以后的中国,提供了最为权威的说明书,作家要想写出反映当代中国的好的长篇小说,精读细读这份说明书至关重要。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将伴随着一次次伟大斗争,必须持续建设伟大工程,必将推进一项项伟大事业。这个新征程,需要有配得上它的伟大文学作品去精准描画。描画这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是当代中国作家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细读十九大报告直接说给作家们听的那些个段落,我清醒地意识到,我自己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包括整个文学界这几十年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创作,还是无法真正和开启了近4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时代相匹配。我和同时代的中国作家们,目前还没有写出可称得上这个时代文学地标的大作品,三年前习总书记讲的有“高原”缺“高峰”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前出现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不够全面,少见用思想的穿透力直抵时代本质的深刻表达,更少见能够体现时代风气、风尚、风向和风骨的典型人物形象,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和执行得没到入骨入髓的程度,受西方传入创作观念和手法影响较大,基本上看不到习总书记所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贡献。应该也必须承认,这是个较大的遗憾。

伟大的时代,应该孕育出伟大的文学艺术之创造。但是,古今中外,也有因种种原因,伟大时代没有出现与之相匹配的伟大文学艺术的实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开启了,希望中国的作家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错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陈晓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做的报告,高瞻远瞩、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学习后我有几点初步的体会。

第一点,我觉得习总书记的报告是“为天地立心”,为全党立心,为民族、国家立心。报告的开篇就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这个说法特别让我感动,中国的文学说起来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了各种时代的洗礼,我们的经典化也历经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检验。到了今天,我们文学经受了各方面的考验,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境况中,我们的文学家们怎么去理解、把握文学的初心,把握我们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文学人的初心,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事情。在理论上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中国传统非常强调文心,自古以来我们做人做事做文都是要先立心后立论的,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心正而道正。这些都是讲我们文学要走在正道上,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出人民的心声,这是非常好的教导和召唤。

第二点,学习习总书记的报告给我一个体会,它是“为万民立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上,这一点是一以贯之的。翻开报告,随处都可以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要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我觉得这是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放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并且是和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在我们今天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确实要求更高,对艺术的手法,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语言和其他艺术类型的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我们真正能写出人民心中所想、人民心中所念,写出人民的希望,写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始终不放弃人类生存的希望,都需要我们作家真正下大工夫,真正讲出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点,我觉得总书记的报告是“为时代立魂”。为时代立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总书记在报告中非常明确地表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表述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提到了这么突出、富有个性、鲜明的一个地位。这也是对这个时代更加全面深刻的一种体认,它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文学工作者确实要认识到我们中国所处的时代,面对的未来。怎么去面对一个新时代,对中国作家来说是一个考验。

今天我们又一次面对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对我们的作家怎么去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也是更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作家可能始终在文学的经典语境当中,他能够走出个人的道路。但是对中国作家来说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需要有一种精神和思想去拥抱他所处的这个时代,去理解这个时代,去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在这个报告中,总书记最后还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思想。我觉得这个思想对中国文学来说应该成为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今天的世界面对更加严峻、更加复杂的挑战,如何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能忘记、不能放弃的理想。习总书记的思想高瞻远瞩,有责任有担当。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今天尤其需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要放在一个高度上来理解,这一点对我们作家也是一个召唤,是一个警醒,也给我们的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广阔的表现领域,这是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达成统一的精神内涵。

第四点,这个报告也是“为文化立身”。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总书记对文化的要求提得非常高,而且对文化的希望也非常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把它理解为这是为文化立身,这就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国文学的立身之本。我觉得这个思想太重要了,这涉及到我们怎么继承传统,进一步创造我们的文化,迎接未来的根本。我们不能忘记本来,我们有伟大的传统,有几千年的文明,中国文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新文学发展到今年100年了,我们怎么来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吸收外来,就是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样我们中国文学和文化才会更加强大,才会真正的伟大,才会真正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面向未来,有未来的开创性,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向前,而且在世界文学的发展中做出中国文学的贡献,同样也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这一点期许是非常大的。在这个意义上,能够把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为中国文学(文化)的立身之本,我们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就顺理成章了。

胡 平: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后,自己有几点突出感想。

一、关于文学形势。文学界是很关心中央对于五年来文学发展态势的评价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是持续繁荣的,这一判断十分重要和中肯,也是对文学界工作的充分肯定。的确,五年来,我们的文学创作仍然持续着新时期以来旺盛的创造精神、热烈的写作理想和愈发沉稳的创作态度,题材开掘日益广泛、主题发掘日益深入、艺术手法日益成熟,优秀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提升,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十九大召开前,文学界已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文学理论批评等各文学门类的状况做了全面梳理总结,以大量具体优秀作品的实绩充分证明了文学创作的乐观形势,这是有据可查的,也是令人鼓舞的。

二、关于新时代文学。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全面系统的,也包括文艺思想。可以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阶段,这里简称新时代文学。在文学史上,为了便于研究,当代文学是分阶段的,曾经有过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等划分,新时期文学概念是获得公认的,有质的规定性,新世纪文学按年代划分,缺乏这种规定性,而新时代文学却有新的质的规定性,有待将来总结。将出现新的面貌,如将进一步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等。

三、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导向是唯一的导向,正确的导向,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作家的创作生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是文艺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思想的一部分,是管总的,因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作家们应该把握住这个基本面,在创作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四、关于大师。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提出了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我们现在有不少名家,但“大师”的数量离一大批还很不足。大师是一个崇高的概念,不仅意味着写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作品,还意味着人格的高尚和信仰的纯正,所以要德艺双馨。比照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这一代作家很需要格外奋发努力,出作品也出人。在总书记提出的新征程中,文学创作要实现由“高原”迈上“高峰”,那时,就可能产生一批大师级人物。

王宏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求我们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作为文艺战线的一员,我很受鼓舞!

由于写报告文学,我到基层跑得比较多。下面简略讲讲我这两年在农村看到的情况,谈谈我所受到的教育,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第一点,讲讲受到习总书记称赞的贵州毕节“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这种讲习所有多少呢?最新数据,2989个。为什么有这么多?脱贫攻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组织起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这种讲习所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培训班。它强调“讲”与“习”并重,不光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农技专家、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贤寨老、乡村教师等富有实干经验和各种智识的人员也讲。通过群众会、报告会、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带领群众干有方向、干有激情、干有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全市第一个脱贫攻坚讲习所是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立的,时间是今年4月14日。当天讲习所就去了贵州省海拔最高、最边远、贫困程度最深的威宁石门乡。我当时正在石门坎村调研,应邀为讲习所讲了第一课。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讲习”的地点在一个露天广场上,周围都是高山坡地。全乡1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着近千名农民,在15日早晨从四面八方赶来。最远的村有22公里,他们凌晨4点就出发了。我非常感动。

十九大召开的第二天,习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介绍了当地创办脱贫攻坚讲习所的情况,总书记听了很高兴,他说:“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创新。”

第二点,讲讲我在各地看到的精准扶贫带给我的震撼。我了解到,以往很多地方使用扶贫资金,一般认为不能像撒胡椒粉似的,投下去要见效益。怎样才能见效益?有个产业,有个项目。谁能做项目?能人或者大户能做。于是,扶贫资金往往向有能力、有技术的大户倾斜,这就不是扶贫,而是帮富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十八洞村走访调研,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要求扶真贫,真扶贫。那以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下,各省市县乡镇村对贫困群众开展了入户调查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工作的深入细致,是我到农村基层去之前根本想象不到的。

我在边远的新疆、内蒙古、海南省,以及东部、中部的许多省份,都看到乡村干部为每一户贫困家庭建立的脱贫档案。那乡村里几百几千册的档案里记有贫困户家庭人口,牲口数量,年收入和平均收入,孩子入学辍学的情况,以及扶贫方案,实现方法和目标等等。仅仅翻阅这些档案册,想到我们平日坐在家里构思写作时,各级干部们已经在农村的最基层做了这么多深入实际的大量细致的工作,我就深受震撼!

第三点,我还看到,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其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

从前,各级干部中跟富人、老板打交道,关系密切的不少。有不少干部经不住诱惑,腐败变质。“精准扶贫”这项事业,促使各级党的干部们走到贫困群众的家家户户中去,为贫困户着想,为他们的脱贫致富动脑筋、想办法,为之奋斗。这使无数党员干部重温“初心”,转变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这是一个防腐防变,建设一支优秀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靠得住的党的执政队伍的过程。

这些重大实践,都是出现在我国新时代的新变化。

最后我想重复一下,人民群众包括贫困群众,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的波澜壮阔的实践,祖国在种种困难中获得的发展进步,正不断开阔我们的眼界、胸怀和思想认识。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去把他们的奋斗,真实、及时,尽可能准确地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崔曼莉:这次十九大会议精神,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专门用一个章节讲述了对文化建设的期望与要求。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现在社会上爱喝茶、弹古琴、听昆曲的人多了起来。这是否就表示着文化有了传承。其实不是,十九大会议精神中,提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指导。茶琴曲等都是一个形式,形式的继承是表面而肤浅的,精神内核的充分理解、批判性继承、与时代结合,同时能面向未来的发展,才是重要的。否则,就会把传统变成一个陈旧的形式化的道具。会议报告中提到的“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是当代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外来文化也是五四以来推动我们国家文化发展重要的内容。总之,这一切的吸收与发展,都归于“中国”二字。

说起文学,我有一个体会。很多西方批评家都批评我们中国文学还在强调故事。我想,他们大约很会说中文写中文,但他们不了解中国人。我们可以直抒胸臆地写诗,却很少直抒胸臆的沟通。我们所有的沟通都是通过故事。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我们的三观与精神都是通过说一个故事、议论一个故事去心领神会。一个男人爱林妹妹还是爱宝姐姐,基本能体现他的价值观与婚姻观,甚至见其性情与人品。以史为鉴,就是把历史上的事情像说故事一样说出来,听故事的人就明白了,我需要注意什么,警惕什么。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我可以写得不好,却不能忘却我属于哪里,来自哪里,将去向何方。

唐家三少: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对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提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纲领、总设计、总方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我们网络作家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提高深刻认识新时代的能力。创作出更多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当前,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和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为四大文化现象。而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他们的根源都来自于内容。我国的历史、传记、传说、神话等记载,都可以成为作家们创作的基础。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我国网络文学所创造的微利模式、连载式阅读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西方国家的年轻人更多的愿意通过图像化来了解和吸收文化,而我国现在有四亿网络文学读者,他们更多的依靠文字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我们网络文学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了净网行动、剑网行动,清除盗版、剔除糟粕,令网络文学这株文学界刚刚开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能够扶正祛邪、笔直生长。网络文学也因此得以高速发展,在国家的关怀和扶持下,网络文学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开始将人文关怀、社会关怀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我自己曾经发表过坚持正能量写作才能长久的文章。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将更多的正能量、更多光明的力量传达给广大读者。

未来,我会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学作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中华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今后我也会带领更多的网络作家采取各种形式,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不断引向深入、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创作中。

我的梦想是创作出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IP,引领我们广大网络作家,让我们的文化更多的走向世界,传遍世界,为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为我国的文艺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苏笑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长久以来成就了中国文学的恢弘气象、独特气质和瑰丽光泽,这就需要我们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从我们各自的层面、角度去体会、阐发、理解、发现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将其转变成我们自己的资源,支持我们去进行新的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主动、自觉地与人民紧密联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贴近人民,寻找创作的切入点,写出展现人民生活与时代面貌的作品。要坚持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不断强化修养,“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人民群众创作出真正属于他们的作品,创造出更有内涵、有深度、有格调的文学作品,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也合力创造出一个更清洁有序的语言文化环境。

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我们不仅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新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又有数不胜数的前辈老师们为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和楷模,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去汲取和学习。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需要去接力完成的。而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我认识到中国梦需要我们年轻人去切实地努力奋斗、不断传承。所以身为青年作者的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努力去创作体现时代生活的作品,踏实奋进、脚踏实地、默默探索,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而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吕 铮: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他说: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种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发扬,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和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不忘初心、牢记来时路,才能明确方向,继续前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用手中的笔,讲好中国故事。

习总书记说过: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同样,这也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当下的中国,正是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春天,中国文学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们面对如此伟大的时代和丰饶的富矿,应该更加自信地拿起笔,服务人民,扎根基层,摒弃浮躁,弘扬正能量,用作品去温暖人、鼓舞人,不断写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无愧于作家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