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鲁院举行中外诗人对话研讨会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7年11月06日09:19

日前,由鲁迅文学院举办的“诗歌写作:跨越个体经验和语言的边界——中外诗人对话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出席并讲话。张清华、李森、蓝蓝、李亚伟、默默等与来自美国、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诗人、评论家与会。论坛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教研部主任郭艳共同主持。

吉狄马加谈到,诗歌是人类相通的语言,在诗的国度里人们的心灵得以自由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诗人与诗歌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沟通,需要阅读彼此的作品来了解彼此的思想。跨文化的诗歌交流,需要跨越人类的语言边界。尽管文学翻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诗歌翻译难上加难,但依然有很多翻译家和诗人在从事这项艰苦的工作。翻译的过程可能丢失一些诗歌本来的元素,但也会不期然间获得新的创造。中国作协及所属鲁迅文学院今后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题,结合文学界实际,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交流活动,期待我们能在更多交流中实现理解互通。

与会者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大家从诗歌创作、翻译的美学风格、诗人与读者的关系、诗歌批评、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的互动等许多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大家谈到,诗几乎是人类起源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直抵心灵内核的表达。正因如此,诗歌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容易引起共鸣,产生震撼人心的影响力。随着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诗歌创作也正逐渐突破语言和国度的边界,突破个人经验的限制,呈现出新的独特的审美质地。翻译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诗人和翻译家们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当代诗歌在世界范围发出了日渐响亮的声音。各国诗人都希望,可以通过诗歌把各自的价值观传递出去,在不同国度之间实现沟通交流。诗人应尽量摈弃功利色彩,从艺术出发、从心灵出发,以呈现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