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爱使人复苏

来源:文艺报 | 林阿绵  2017年11月03日07:06

孙敬修在播音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刚从大学毕业便十分荣幸地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的名牌节目《小喇叭》编辑组。这个节目对当年少年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968年9月14日下午,湖南株洲铁三小年仅11岁的戴碧蓉,放学回家经过火车站调车场,从飞驶滚下斜坡的溜车轮下,奋力救出3个在铁轨上玩耍的五六岁的孩子,自己却被撞倒,淹没在血泊中。经过医护人员奋力抢救,总算挽回了性命,但左臂和左腿被迫进行了截肢手术。

当年,我作为《小喇叭》的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被誉为“欧阳海式的小英雄”,她那稚嫩而充满湘音的话语随着电波走进了千家万户。几十年来,失去左臂左腿的小英雄戴碧蓉,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的事迹经过广泛宣传,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21世纪的第一个冬天,我重访三湘大地,在株洲市残联的一间办公室,与身高约1.40米左右的戴碧蓉无拘无束地畅谈往事……

1976年,戴碧蓉从株洲铁路一中毕业后,便到株洲工务段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勤勤恳垦做好本职工作。

1981年冬,戴碧蓉生下了一个男孩,可惜只活了1岁零8个月就因心肌炎离开了人世,令她悲痛欲绝。直到30岁,终于顶不住亲人的劝说,才生下第二个儿子。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戴碧蓉作对,身体瘦弱的儿子在3岁那年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手术费高达6000多元。 那时,他们夫妻工资加起来不到200元。面对着这笔无异于天文数字的费用,戴碧蓉一下子就好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苍天无情人有情,省、市有关部门在得知戴碧蓉的实际困难后,决定出资为她的儿子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儿子转危为安了,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戴碧蓉热泪盈眶,她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关怀。

1997年,戴碧蓉的儿子到长沙读寄宿学校,她的生活日渐安稳,工作也十分顺心,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年底的一天,她身感不适,去医院做了检查,竟得知患了宫颈癌。面对这不啻晴天霹雳的结果,她说:“人都有生老病死,我已经有过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再次面对,很是坦然。”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怀下,戴碧蓉战胜病魔,重新踏上新的生活。

重获新生的戴碧蓉出院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回报社会对她的关爱。1998年5月28日,戴碧蓉用她特有的方式——开办热线电话,用生与死的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欢乐与忧伤的感受,与芸芸众生作心与心的交流。

“开办热线,我的初衷是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及体会给人以启迪、鼓舞,帮助失意彷徨者走出迷茫与困境。”抱定这一宗旨,戴碧蓉以极大的热忱经营起这份事业。她认为:开办热线重在为他人分忧解愁,目的不在挣钱,但如果经营得还可以,有点收益,也可以帮助他人解决点实际困难。她每年仍从微薄的盈利中挤出一些钱来扶危济困。每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总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能收到戴阿姨的一份心意;逢年过节,总有一些特困户、残疾家庭欣喜地迎来戴碧蓉的慰问与资助。

办这个热线以后,戴碧蓉感到光有心灵上的关怀还远远不够,很多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她又办了一个戴碧蓉服装厂,安置了4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她希望通过办工厂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回报社会。

戴碧蓉平静的讲述,让我深受感动。她说:“当年我负伤后,当荣誉纷至沓来时,父亲告诫我:不要做昙花一现的人。”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戴碧蓉幼小的心灵里。后来,当父亲不幸遭遇车祸,悲痛万分的戴碧蓉对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爸,你叫我做一个站得直的人,我做到了。”

另一个忘年交的挚友叫张婷。我和张婷的相识是1962年早春时节。有一天,我们接到北京育民小学梁凤霞老师的来信,信上说她有一个5岁的小女儿叫张婷,由于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了。在一年多以前,她开始收听《小喇叭》节目,至今没有间断过,而且是一天听三遍,在她得了麻疹时,两眼都睁不开,还坚持听。由此她对广播有了深厚的感情,便叫妈妈把着手给“小叮当”写了一封信,渴望“小叮当”能在广播里呼唤她的名字。

张婷的信附在妈妈的信中,望着这封稚气而恳切的来信,我马上意识到应当认真对待这位残疾儿童的来信。经过和领导商量,决定在一个星期天的信箱节目里,让小听众喜爱的木偶人“小叮当”朗读张婷的来信,并向她表示问候,愿她安心养病。同时,我们以“小叮当”的名义专门给她复了一封信。当张婷接到这封信时,正在闹腮腺炎。她高兴极了,要妈妈给她念信,并欢呼道:“看,小叮当多好,这回她可该叫我的名字了。”

从这以后,我们经常接到张婷的来信,每次我们都认真复信,解答她提出的种种问题,鼓励她认真学习,积极上进。第二年国际儿童节,少儿广播举行中外儿童联欢会,考虑到张婷从未参加过孩子们的集体活动,决定邀请她参加。我们用车子将她接到电台,背进会场,让她现场观赏了联欢会的全过程。这次活动令张婷欣喜若狂,受到很大激励,回家后,整整跟亲人们叙说了一个星期,全家人都感到十分欢快。

粉碎“四人邦”后,我立即写信询问张婷的情况,知道她残而不废,高中毕业后,刻苦自学英文,终于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已能自立。1984年10月,通过考试合格,被接受为中国康华实业有限公司的电传员,这是何等的令人欣慰。她果然不负众望,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传来她的佳音:1986年,由于她出色的工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同年作为北京市的先进代表在中南海出席了全国先进残疾妇女代表大会。随后又被派往香港参观访问。1988年9月30日她被批准加入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上她这样写到:“我的双腿虽然残疾了,但我的双手我的大脑没有残疾,我要在各种环境中不断地磨练自己,像松树那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顽强地工作生活,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克服身体残疾所带来的障碍和困难,以顽强的毅力顶住生活激流中袭来的一切。”1992年她通过了笔试、听力考试、口试获得了北京市首届英语中级水平证书,1993年被批准公派出国学习。在出国的前一天,我专程到张婷家为她送行,使她信心倍增。张婷在一篇回忆文章里感慨地写到:“风风雨雨几十载,我与《小喇叭》共同成长,遭遇过挫折的磨难,也经历了耕耘的收获,是多么的不易呀,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小喇叭》节目及编辑们的启迪,离不开我的忘年交‘大朋友’林叔叔半个世纪的关怀,离不开父母、亲朋好友及社会上诸多的温暖,有你们同行,哪怕人生路上几多风雨!我每每想到这些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歌德有句名言:‘爱是真正使人复苏的动力。’是的,正是这种充满阳光的爱,催我奋进。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会带着这诸多的爱、带着知识离去,也算是没有枉来一世。”

今年9月6日,张婷60岁了。我和女儿驱车赶到养老院,向她表示最亲切的慰问,祝愿她健康愉快,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