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九届三次主席团会议发言摘登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11月03日06:54

10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对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进行部署,作出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议。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传达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就做好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现摘要刊登部分与会同志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的发言,以飨读者。

吉狄马加:党的十九大是一次迈进新时代、开创新征程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谋划未来的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动员和激励全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理论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关心关注文学艺术事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多有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文艺指导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系统回答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艺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学习研究,全面深入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和阐发习近平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认识、领会、理解和践行,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定“四个自信”,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创作,推动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不断繁荣发展。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也是检验一切工作的首要和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当今中国正处在大踏步赶上现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有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创造智慧和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弘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既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创作优秀作品的根本条件。我们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握时代进步脉搏,体悟群众冷暖诉求,把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深刻变迁融于创作之中,创作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拥有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今天的文学事业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丰厚基础和迫切需要。广大文学工作者应牢记文学工作的历史使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铸就艺术永恒。

李敬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持续繁荣发展、由高原迈向高峰的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是要准确认识我们的时代,准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判断,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更是站在中国发展大势和世界发展大势的高度作出的历史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有一段话凡我中华儿女都会为之感奋、为之壮怀激烈,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都会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正身处历史的壮阔进程之中,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从总书记的报告中获得新的总体性视野,获得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新的总体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我们有一种历史眼光,就会意识到,这个变化不仅发生在我们这一代的经验中,而且,这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几千年来,匮乏就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限制,“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普遍的、稳定的温饱是多少代人的梦想,现在,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彻底消除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都不能少。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将在这个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面貌。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文学应该反映社会历史的本质性的结构运动。如何认识和把握现实,如何认识和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也是中国文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后,中国文学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首先是广大作家在思想上、精神面貌上有了很大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坚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文学界在一系列事关道路和方向的基本问题上越来越广泛地凝聚起共识,比如坚定文化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比如回应时代的召唤,在中国社会震古烁今的巨变中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在这些问题上,广大作家、评论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鲜明、坚定。同时,五年来中国文学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这也是对文学界的肯定和鼓励。

当然,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依然是文学领域突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今中国文学面临的考验,从根本上说,是如何书写和表现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作家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我们的历史方位,获得一种历史视野、总体性视野,深刻把握时代的本质和主流,为自己建立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出发点。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中国发生的变化的深度和规模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极为罕见。生当此时,是作家的幸运,生活世界的巨大运动为文学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但同时,它也冲破了文学认识和表现的习惯、成规和边界,常常把文学甩在后边。生活一往无前、变化万千,这构成了作家认识和把握生活的巨大难度。卢卡契在谈到史诗时曾经说过,古希腊的史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经验是“透明”的,一个牧人或一个武士可以周详全面地把握他的世界,“星空就是可走和要走的诸条道路的地图,那些道路亦为星光所照亮”。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在农耕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可以几百年大致不动,而现在一切都在与时俱进地变化着,越来越复杂,远远超出个人经验和感知的边界,这使得这个时代的作家要看清和表现这个时代的生活面临着巨大难度。

不能低估这种难度,但必须看到,这个难度本身也正是时代为我们开辟的广阔天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艺术可能性。新时代,文学何为?中国作家如何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中华民族新史诗?这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的、根本性的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回应这一课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从总体上、从历史前进的趋势和结构中全面深入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时代,这是向着中华民族新史诗迈进的思想上的必由之路。

张 炜: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文学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一系列讲话精神,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创作中不断领会和探索实践。

一是“新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代,文学也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学将与自己的时代相谐配,它凝聚了几代人的文学奋斗。新时代的文学一定是更杰出更繁荣的文学,一定会进一步往前发展,它在宽度广度高度各方面必须超越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的著名论述,其美学原则的确立,一直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歌德式莎士比亚式而不要席勒式”的论说,在很长的阶段内将文学实践引向了“美学的和历史的”高度,从而使文学写作走向血肉饱满千姿百态,而不是干瘪贫瘠的概念化与图解式。新时代的文学将是作家们对语言艺术的呕心沥血的追求,是对生活和人的更深入地探寻和表达,总之是更开阔更杰出。这样才会有“高峰”,才会有贡献给人类的才华飞扬的作品。这是一种十分艰辛的劳动,只有潜下心来,力戒浮躁,付出成吨的汗水甚至生命,才能取得一点点成就。

二是“主要矛盾转变”与文学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中论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文学必将面对这种转变。山东半岛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富村,有的甚至成立了大的“集团”。每个富裕的村庄都有努力奋斗的过去。发展的方向不一样,道路有差别,形成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确表现突出,比如在一个提前富起来的村庄周围,往往有更多的相当贫困的人、不愉快的人。经济发展往往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相伴相生。写作者不能单方面歌颂财富,甚至歌颂不道德的强者,而要胸怀全局。一个民族的利益与民众的良好心情总是高度一致的,那些在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破坏了许多老百姓心情的人,尽管取得了巨额财富,一定是不符合国家总体利益的。中国乡村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民众对精神生活包括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巨大。这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成果之一:知道得多,比较就多,鉴别在所难免。他们不再听任那些惟经济论者的蛊惑,而是认真追求个人的生活品质。文学写作者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就要深入到生活的深处。

徐贵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同时,十九大报告本身也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本:一是观念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新的判断;二是思维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新的设计;三是视野新,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四是格局新,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有新的战略构想。在十九大设计的宏伟蓝图中,我们文艺工作者,要迅速判明新的战斗定位,建立新的文艺坐标,迈出新的步伐。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美的故事。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作出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首先体现在精神美。种植美,生长美、携带美、传播美,以美好的文艺作品构建美好的心灵,以美好的文艺之树结出美好的信仰之果,将是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讲好英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军事文学永恒的理想,英雄照亮了文学,文学也激励了英雄。

写好新时代的英雄,就必须有新的姿态。一是加强养德修艺,树立高尚的、纯粹的艺术品格,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英雄负责。二是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从历史和现实中擦亮英雄精神,发现新的英雄标杆。三是厚积薄发,加强艺术积累,使自己的作品深入人心。

三、 坚持发展理念,讲好明天故事。一是倡导绿色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用我们的作品种植心灵的森林,构建情感的公园,描绘精神的青山绿水,营造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二是促进人类文明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几千年来,世界各民族文明在融合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中国文明丰富世界文明的园林,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我们应该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回眸、俯瞰、比较、分析问题,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关注,更具覆盖性,更有影响力。三是培养文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文艺人才是我们发展文艺事业的基础,明天的故事要靠青年来讲。我们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留不住、干不好、站不稳的问题,确保有一支有信仰、有能力的青年文艺创作队伍。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文艺人才健康成长,迅速入编列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文艺正能量。

高洪波:聆听了三个半小时的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有五点体会。一、雄伟的目标性;二、雄阔的境界感;三、雄健的思想性;四,雄奇的文学性;五、雄厚的人民性。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划时代的历史雄文,是引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值得全党全军全国文艺界认真学习,反复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砥砺前行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辟阐明了中国未来前进的方向、目标及相关重大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让我们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指出“四个自信”已经成为新的政治常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为奋斗目标,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命运实现了高度一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明确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地指出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和时代基点,具有政治胆略与划时代意义,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里程碑式飞跃。“两个十五年”的时间节点设计,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指引和战略保障,这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信原于认知。孩子们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是历史的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以德树人。如何以德树人?首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是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最后是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传承中华文化必须勤播深耕。讲好中国故事,筑牢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基础特别需要这一点。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人难免受到拜金思想影响,内心浮躁,定力不足,造成无法潜心创作、深耕文化的状况;只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文艺特性,轻视其教育属性;作品成人化,缺乏针对性,失去启迪心智、教育儿童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阿扎提·苏里坦: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应该是我们当下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十九大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催人奋进、给人鼓舞。报告结合当下实际,对十八大以来的工作给予了符合实际的总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外都有高度评价。在新疆,民生、社会治理、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我作为文学艺术工作者,也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同时也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努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现在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这个高度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文学工作而言,我们也要牢牢掌握这样的方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文学队伍的建设、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几年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我对今后的工作和未来更有信心。

邵 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我们更应该真心诚意地以人民为中心,以不负时代的写作来回报这个美好的大时代。

一、认真解决文化战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文艺界不但存在,而且还很突出。一些文艺工作者没有坚持“为人民”的正确立场,作品良莠不齐,甚至创作出了抄袭、“三观”不正、低俗、纯商业消费型作品。

二、要进行文艺战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虽然供给侧改革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方面,文艺战线的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能够在文化产品供给上摆脱对西方世界的依赖以及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生活,创作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产品。

三、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绝对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文艺是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做到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艺与时代同步,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及其民族精神的侵蚀。

四、文艺工作者要积极融入伟大的时代。新时代的发展如滚滚洪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去。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也更容易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也会锻造出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一方面,河南作家应该说具有良好的传统。

周梅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兴盛就没有中国社会的伟大复兴。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作家来说非常重要,文化复兴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在创作《人民的名义》时对于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我深切意识到,文学必须要回到火热的社会现实。在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殊历史时刻,作为作家应该大有作为,应该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前我们总是觉得,主旋律作品因为种种原因不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文学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保持在场,应该并且能够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反腐力度一步步加强,反腐成就举世瞩目,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而言,这是决定性的胜利,也奠定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人民的名义》出版之后引起热议,前几天出版社通知我,这本书将被翻译成13种语言输出海外,从大语种到小语种都有。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作家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世界各地都想要了解中国,我们的作品因此被世界各地广泛关注,对于作家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我们有理由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梁鸿鹰: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开启新时代的大会,催人奋进。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内容丰厚、含义深遂,让人深受启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深远的世界眼光、民本胸怀和文化情怀,作为各项事业的总纲领,激发起人们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是这些年以来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论断体现了党的高度文化自觉。费孝通认为,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维持国家与民族的共同经验。文学作为象征体系与个人记忆中最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部分,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国民认识自己、确证自己和壮大自己的精神养分。中国文学从未停止过为中国人提供心灵指引的步履,一直都在丰富着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壮大着新的文学创造的自信。今天,无论是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还是文学教育、文学普及,共同的使命都是传承文学经典,光大中国文学传统,让文学照亮生活、引领创造、滋润心灵的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为此,要推进文学传播与教育机构、出版界和媒体等的合作互动,推动文学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使优秀文学作品覆盖更广,影响更深远,让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更持久,让中国人从中获得的精神自信更坚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中国”二字贯穿始终、格外突出,报告强调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时代塑造着人、改写着一切。扑面而来的沸腾生活裹挟着各种亮色和杂质,冲撞出灵感,考验着表达。这同样需要我们继续完善相关机制,为向更多作家打开体验不同生活的机会,提供保障与服务。让他们的触角尽快延伸到变化的现实中,让新生活和新写作互动、结合得更好。

文化自信还包括中国作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期已经来临。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文学必定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现在不管作家是否意识到,国外受众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潜在读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种潜在读者的数量必然还会大为增加。如何深刻描绘进步与巨变中的中国、参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无疑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课题。已经走在了前面的社会生活,必然有力带动作家创作意识的提升。在当今时代,作家讲述的那些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无不是向民间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世界最先进的方面注目的结晶,无不是以审美的方式把进步而现代的中国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展现在了世界面前,同时把中国人对爱恨、生死、时间、自然、未来等的感受表达得更具感染力、吸引力。沟通世界,联结世界,文学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继续加大中外文学交流互鉴非常重要,支持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介绍,利用多种方式与场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为提升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亲和力美誉度不断有所作为,仍然是新时代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