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五期:柳建伟谈“从文学到影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曾金胜  2017年11月02日14:59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当代作家如何面向新时代、创造新作品?如何实现从文学创作向影视创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0月28日,适值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之际,“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期在北京市海淀区开讲,作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以“从文学到影视”为题,讲述了文学与影视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不辜负“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在京多名作家,以及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共300余人现场聆听。

柳建伟开讲“从文学到影视”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并作笔记

柳建伟谈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就是很好的践行。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参加,这就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从新一届中央领导的书单说起,阐明“从文学作品当中去汲取营养”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需要从文学中汲取力量,要把文学当成源泉,厚植做人基本的素养”,并推荐了崔道怡《创作技巧谈》、叶圣陶和夏丏尊合写的《文心》、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等作品。

在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柳建伟旁征博引,梳理了“从文学到影视”的发展脉络。他说,电影和电视剧是随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人类逐步不满足于原有的传播方式、记录方式、讲述方式,从而技术创新的产物。技术支撑加上人类需求,就有了“影视”。电影、电视剧是当代人类最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手段和方式。他认为,当代人无论是否创作文学作品、影视剧本或者从事影视门类,都应该对文学和影视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鉴赏力,“把这个能力培养出来,会使你的人生就更加精彩”。

柳建伟与现场观众热烈互动

柳建伟回忆,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每个人可以在生活基本无忧的情况下,考虑实现自我价值,“我就选择了文学,在17岁那年立志做一个作家”。柳建伟说,自己上大学时,学计算机专业,“正好那年就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大学辍学,和艾伦办了微软公司。选择写作,实际上是放弃了以后成为亿万富翁的一种可能性。但是我选了这个,就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很多作家传记,意识到一个问题:许多大作家,特别是外国作家,都是来到首都才完成巅峰作品。因此他想到北京工作。当影视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他就意识到,电视剧可以提高家里的生活品质。就从那时候开始,他在写长篇小说间隙,学习写电视剧剧本,后来又学写了电影剧本。第一个电视连续剧剧本《突出重围》就是根据他自己的小说改编的。“因为写了一部电视剧,自己的身份有所改变,变成一个专业作家。在大学毕业17年后,成了成都军区的专业作家。”柳建伟感慨地说:“直到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后,自己创作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惊涛骇浪》,反映抗洪题材,被时任八一厂的领导兑现‘承诺’,调到北京,实现了另外一个人生梦想,得以在首都进行文化创造。”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柳建伟表示,这也印证了“文学和影视可以使你的人生发生变化,甚至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一些、更顺利一些”。

柳建伟介绍,至今,自己在影视剧作方面投入时间较多,出了300集电视剧、16部电影。他认为,影视创作一是要看自己适合哪种类型,二是要掌握创作的内在规律,三是要多阅事。在创作中,要注重结构、人物和生活积淀的转化。他特别强调“讲好故事的能力”,“讲故事能力不够强的话,走不远,或者说不能够像现代化工厂一样不停地生产”。

柳建伟提出,“文学永远不死”,特别是长篇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生命力越发不能低估。任何新的传播方式都无法取代真正优秀的长篇小说,因为其中蕴藏着“丰厚、凝重、历史的厚重感、史诗性以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长篇小说还是处于一个黄金时代。影视也是个朝阳门类。在20年内还是要往上走。”他说,党的十九大召开,预示着我们进入新时代。“每遇新时代,不管中外都应该能孕育出伟大的文学、孕育出伟大的影视作品。期冀能够出现伟大的作家、伟大的影视剧作家或者导演。”

现场热爱文学的小朋友踊跃提问

首师大附中师生们演绎柳建伟的影视作品《血战湘江》

专题讲座后,首师大附中的师生们演绎了柳建伟的影视作品《血战湘江》。

随后,柳建伟就影视剧创作等问题与现场观众热烈互动。针对一位同学提出的“最欣赏自己哪部作品”的问题,柳建伟回答:“正如球王贝利所说,他最喜欢的是下一个进球。我也最喜欢我下一部作品。”他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以“军改”为题材的电影剧本《时刻准备着》,可能明年推出。另外,还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奔向延安》也在紧张拍摄,预计明年在央视播出。针对观众“写一部电影需要多长时间?”的提问,柳建伟说:“有人快有人慢,对我来说,如果从构思到写出初稿,可能需要3-4个月时间。”他还殷切建议中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开始写作”,这对以后进入社会不管进入哪个行当,都有会莫大的帮助,“在确保能够上心仪的大学的前提下,完全鼓励写作”。

柳建伟与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主创团队、嘉宾合影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文艺理论评论家张志忠,作家、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等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曾金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