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库切:时空中的文学流散者

来源:文艺报 | 张旸  2017年11月01日06:52

库切画像

如同库切研究者所提到的,库切是一位流散作家,读过《J.M.库切传》后,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库切的流散人生不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更是知识领域的。这三个维度如同三股支流,看似分岔,最终却汇成一点,共同构成了库切的文学人生。

要解读库切的作品,就有必要了解他的生平,一部讲述库切人生旅途与心路历程的传记就显得尤为重要。《J.M.库切传》文辞优雅,资料翔实,向公众披露了诸多不曾公开的细节。

库切是一位空间的流散者,他先后在南非、英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求学、工作以及生活。这些国家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的?要对这样的问题一探究竟,《J.M.库切传》不失为一张绘制精确的地图,顺着书中提供的线索,读者可以追随作家的足迹,探寻作家所切身体验过的生活环境,从而发掘出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比如,在《幽暗之地》中,库切为什么将两则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读过《J.M.库切传》后便可以了解到作家如何被牵扯进美国国内的反越战浪潮,如何遭到了指控,而这一段经历又是如何促使他将越战的残酷与几百年前南非白人殖民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再比如,小说《慢人》为什么会呈现出与库切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主题?翻阅传记,便可以了解到作家在移民澳大利亚后的生活状态,从中找到问题的线索。当然,影响库切最深的莫过于故土南非。传记指出,“库切是摆脱不了南非的”,故土带给作家最初的记忆往往也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这种根的意识对他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另一方面,南非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又促使作家不得不离开。《J.M.库切传》清晰地展现了作家的这种矛盾心理:他如何开始直面祖先的罪愆,如何对弱势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又如何萌生了走向外部广阔世界的冲动,故乡留给他的烙印又如何反复闪现于作品之中……在他的《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铁器时代》《耻》等多部重要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漂泊的形象,流露出一股孤独的情绪。如果不了解作家的南非烙印,就很难把握上述作品的精神气质。

库切也是一位时间的流散者。他好像一位考古学家,不断地从往日的地层中挖掘吉光片羽,将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再以一种含蓄内敛的姿态展示给世人。翻阅《J.M.库切传》,就是在翻阅他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回忆追思如万花筒一般扑朔迷离。巧合的是,作家自己也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传世:《男孩》《青春》与《夏日》。传记与文学作品之间互为补充,相映成趣:三部小说勾勒出了作家的自画像,而《J.M.库切传》则将文学作品所刻意营造的迷雾予以驱散,还原现实中被隐去的细节,呈现出一张全景图。《J.M.库切传》详实地介绍了作家的家族历史、成长故事与人生经历,这些信息有利于读者了解作家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比如,作家自幼在英语和阿非利卡语双重背景之间游离,最终导致了根深蒂固的边缘感与疏离感,他“越来越确信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与周围的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在作家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卡鲁地区,特别是白鸟喷泉农庄,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这片荒芜的大地,没有丝毫装饰与点缀,也许人们可以从这里找到思路,理解库切惜字如金的简约文风。”对于库切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传记记录了他在开普敦大学求学的经历和在英国工作的际遇,看似惨淡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作家创作的素材,并且催生了作家对于政治问题的第三方立场——这一切最后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在了解到库切经历过母亲和儿子的死亡以后,便不难理解为何作家中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忧郁、灰暗的色调,比如《铁器时代》“映衬着库切在生命中的一个缺失”——母亲的死亡,而《彼得堡的大师》则反映出作家失去儿子的悲伤。同样,库切移民澳大利亚的岁月最终沉淀为《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慢人》和《凶年纪事》等小说,“主人公都是一位老人,忍受着年老带来的疾病和体弱的困扰”。从这个视角来看,库切的作品仿佛是他人生的年轮——他是当之无愧的时间旅者。

库切还是一位知识领域的流散者,他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处狭窄的天地,而是在学科的跨界与交叉之间捕捉灵感,追寻独特的视角。库切的这种创作特点可以从早年的经历中找到根源。《J.M.库切传》详细地介绍了作家在开普敦大学求学的经历,他选择“双修英语和数学”,“对于库切来说,这两者的明显冲突不构成问题”,“他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任教于大学,作家还曾经在英国担任程序员。从传记中可以推测,库切多元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生涯并没有构成他文学创作的包袱,反而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深度与厚度。比如,《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收录了库切对于文学、理性、动物、历史、宗教、哲学等话题的思考。另一部小说《凶年纪事》可谓库切丰富的知识量的又一次大规模演示,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科学、音乐、语言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在他的笔下顺次展开,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尽管这给库切研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是也为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颇富创新意义的历史使命:多元学科的跨界与对话。这无疑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座五彩绚烂的迷宫,无论如何探索与解读,都无法找到真正的出口;又如同一坛佳酿,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显得淳厚甘美。库切的小说,便是这样的一座迷宫,这样的一坛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