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小节代表、夏勇敏代表接受采访:练就讲好中国故事基本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赵新乐  2017年10月23日14:43

原标题:王小节代表、夏勇敏代表接受集体采访——练就讲好中国故事基本功

10月20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以“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为主题的第三场集体采访。作为来自传媒界的党代表,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的出现,让很多同行眼前一亮。

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跟我一样,都深深热爱着我们这个职业。因为它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的第一现场,亲眼看到欢笑、泪水和奇迹,亲手触动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王小节的话语里带着感动。

对于《经济日报》记者提出的,如何让传统媒体在保持主流、权威、公信力的前提下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的点击量,王小节说了三个关键点:有筋骨、有温度,要正气。

“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很多东西是不变的。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好的新闻作品永远受关注受欢迎。”在王小节看来,所谓筋骨,在当下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温度,就是让观众感受到真善美。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就是要不断地推进内容的创新,让作品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

王小节举例,今年7月以来,央视连续推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等7部大型专题片、纪录片。这些作品均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不仅让党员干部深受教育,也让老百姓看到我们党反腐力度之大。像这样的内容创新也实现了央视在重大时间节点上大型特别节目报道的新高度、新境界,受到了百姓的关注,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王小节说道。

在王小节看来,要做出好的节目,就必须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必须下苦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比如,央视记者在国庆期间跟随长城保洁员一起捡垃圾后,新闻作品《长城保洁员弯腰8000次》一经播出,在网上引起热议。而这条新闻里只用生动画面真实展现,观众就能够感受到记者的用心体验。

故事引起共鸣,文化才能走出去

“跨文化传播是我职业的全部。”作为一个媒体人,夏勇敏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文化走出去。

在谈到如何提升文化走出去的传播效果时,夏勇敏认为,所谓的走出去就是文化交流,就是跨文化交流。他举例,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百姓了解了中国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有这样几个关键点:一是使用了当地的母语传播,选择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进行翻译,从而扫除了语言障碍;二是选择了反映中国当下生活的电视剧,中国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在非洲的家庭中也存在,这样的话题容易引起共鸣。此外,和当地电视台的合作也使传播更广泛。夏勇敏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埃及热播,《父母爱情》在缅甸受欢迎等。

“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式,我们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够听得进的方式,用一个个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就能够把我们的故事说好。”在夏勇敏看来,同样,其他国家如果要向中国介绍他们的文化,这也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