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故事中的家风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杨雅莲 徐思浩  2017年10月18日15:57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后代应该如何修身处世;“以古人为鉴,莫先于读书。”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告诉后代读书的重要性。这些家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是中国人美好品质的凝聚。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相关题材图书一直受读者推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良训传家》、上海文化出版社的《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的《中国家规》,以各自特色充分展现中国家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承发展,用中国家规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

家风正 子孙兴

孔子告诉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清朝宰相张英在家书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告诫家人宽容是一种修养……历史上存在的许多名门望族,子孙兴、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家风正。“毫无疑问,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今天我们重提家风,就是看到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编著方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夏一鸣说。

《良训传家》责任编辑张龙则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稳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因此,非常有必要将传统家训家风中的优秀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用于我们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养成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一味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还应了解“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虽然都以家训、家风为主题,《良训传家》《中国家规》《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却各有特色。张龙介绍,《良训传家》的特点为重视讲故事、揭示共通性、强调以古鉴今。“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和典故,通过讲故事,讲述家训的内涵与传承。流传至今的家训数不胜数,作者在大量阅读各种家训文本的基础上揭示其中的共性,做了很好的总结。当今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学习,忽视家庭教育。作者通过家训内容与具体事例,告诫国人要正确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与身体健康。”

在《中国家规》责任编辑王楚楚看来,《中国家规》之所以受到读者和市场的认可,主要在于起点高。本书源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名牌栏目《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此次结集成书,在原栏目内容基础上挑选出50篇,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增补删改和编排设计,并约请几十位名家、学者作精彩点评。站位高。《中国家规》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强烈的现实观照,通过讲述历史上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中国家规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魅力。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故事均为原创作品,来自于鲜活的现实,从民众中来,又到民众中去。“同时,我们还尝试‘三个元素的结合’,小故事和大道理相结合、文字和插图相结合、当代和传统相结合。”夏一鸣说。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当年王献之跟父亲学习书法,王羲之告诉他:“你能把院子里这18缸水都写完,字才能练出骨架子。”王献之练完一缸水后,自我感觉不错,就拿着自己写的字让父亲指点,王羲之看到其中有一个“大”字架子上紧下松,便随手在上面加了一点,变成“太”字。随后,王献之又拿着字让母亲看。书法造诣很深的王夫人看完后摇摇头说:“我儿写了千日,只这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仔细一看,原来正是父亲加的那一点,顿觉满脸羞愧。从此,他更加刻苦练习,勤习不怠,终于有所成就。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有深意,苦心教育的父亲、严格要求的母亲、年轻肆意的儿子都一一跃然纸上。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得益于蕴含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前人的生存智慧。“用理智说服人,用情感打动人,而故事就是理智与情感之间最好的桥梁。透过故事,让原本枯燥的说理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情感的共鸣中触动内心深处柔软的角落。《中国家规》用一个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家规家风故事统领全书,让读者在读下去的同时能够读进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一个个故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与强大的精神力量。”王楚楚说。

打动人的,不仅有传颂百年、千年的故事,还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有一个高中生沉迷网络,经常半夜翻墙去网吧。有一天深夜他爬到墙头向外一张望,立即回身向宿舍飞奔。同学见他神色异常,问他怎么了,他却什么也不说。从此,他竟戒了网瘾,认真读书,学校里盛传他见鬼了。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又问到这件事,他才说出真相:那天,他的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这个故事取自《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夏一鸣介绍,2016年,《故事会》杂志与多家单位联手,共同举办了“中国好家风”故事大型征文活动,好故事层出不穷。《故事会》特地开辟“中国好家风”征文选登栏目,其中的优秀作品被选进《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此外,《故事会》历年来与家风相关的原创文章也被择优收录进书中。

许多家风图书,都沿用讲故事的方式,很受读者认可。夏一鸣认为:“正因为家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同时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故用故事来统领全书,家风之理念可以得到感性的显现。”

立足传统 贴近日常

故事的关键在共鸣,而引发共鸣的关键则在于文化。《中国家规》中的家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不仅仅因为作者会讲故事,更在于这一个个故事的精髓是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来源于中华文明的“DN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在这些历经时间洗礼的家规故事中,所触动的往往是中华民族的共情,而这种共情也是最为深厚、稳固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越经典的故事越能打动人的原因。《中国家规》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家规故事中选取那些最为经典的故事并加以精心编撰,呈现给读者。”王楚楚说。

张龙表示,《良训传家》同样强调了文化在家庭教育与家族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韩昇从家族兴起的历史出发,考察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包括汉代皇室、弘农杨氏、琅琊王氏等等,他认为能够延续下来的家族,必定发生了重大的转型,那就是转变为文化家族。只有文化才能让家族立起来,而家训则令家族传承下去,文化不绝。“另一方面,作者认为人才教育要重视基本道德的培养,简单讲就是仁、义、礼、智、信,称作‘五德’。它们培养了一个人的团结性、原则性、秩序性与悟性,是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学习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见识的提高和领悟力的增强。看透本质,处理事情的才能便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张龙说。

近年来传统文化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读者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家风题材的图书往往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又贴近读者日常生活,也就自然成为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家风题材通常也以经典中国故事为载体,内容积极,受众面广,因此也就格外受到读者的关注。”王楚楚说。

夏一鸣表示,不管是“一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还是人才辈出的曾氏家族,莫不是有一个让人击节赞赏的好家风。是故有“家风正,子孙兴”之说。如果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也许这就是现在读者热衷于读家风题材图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