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别让我走》:不属于自己的生命

来源:文艺报 | 星河  2017年10月18日07:16

《别让我走》电影海报

《别让我走》图书封面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家英国寄宿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家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给他们的教育也是近乎贵族式的。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被培养得近乎完美。

但是,一名正直的女老师,终于在课堂上向孩子们说出了真相——

本来,人们长大了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但你们却永远不会。因为你们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给别人做器官捐献。你们的生命,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自己,而是从属于别人。

这就是《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2010)向我们揭示出的恐怖真相。

这部影片改编自出版于2005年的同名原著,而原著的作者就是刚刚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别让我走》探讨的是有关克隆人的问题。事实上克隆技术一经问世,就面临很多质疑,涉及许多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但这其中,有一些是伪问题——比如复制出某个战争恶魔为害世界之类的担心,其实从技术上毫无可能,完全是无稽之谈;克隆的毕竟只是那具躯体,而不是那具躯体所承载的记忆,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被复制者会“复制”原版的恶行。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更是如此,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在科学范围内进行探讨的。而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伦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比如对克隆人的器官利用问题。

人会得病,而究其根本,很多病因源自器官病变,假如能用一个健康器官来替换问题器官,人类自然可以减少很多痛苦与不幸。但是健康器官来自哪里?事先预备一个或几个克隆人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他们的存在,就是专门用来为原型提供器官的。

恐怖吗?这才是克隆技术所涉及的真正的伦理问题。这些人既然被克隆为真正的人,自然应该与其他人一样拥有人的权利;但是,他们被克隆出来的初衷,却又是为了解决原型疾病问题的,由此,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就此产生。

严格说来,《别让我走》并不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整部影片连一个科幻镜头都没有出现。自始至终,电影制作者都在讲述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小男孩汤米在艺术和体育方面均不擅长,经常遭到其他男生的嘲笑,他深感自卑,经常在操场上疯狂吼叫。小女孩凯茜却喜欢汤米,她理解他,安慰他,并与之交往,帮他建立起自信,两个人之间产生出朦胧的爱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位女老师对他们道出了真相。真相是令人震撼的,所以女老师马上被辞退。

让凯茜没想到的是,好朋友露丝同样也喜欢汤米。眼看着汤米越来越受大家欢迎,露丝不惜横刀夺爱,从凯茜手中抢走了汤米。凯茜心中非常难过,她幻想着汤米与露丝会慢慢分开,没想到他们却一直如胶似漆。

长大以后,大家纷纷离开寄宿学校,被分散到其他各处,等待器官捐献。也许是命运使然,三位好友居然被安排到同一处农舍。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许多来自其他学校且具有同样身世的年轻人。凯茜亲眼目睹汤米一次次走上手术台,直到最后一次捐出自己的器官。在她的眼前,闪现出寄宿学校的一幕幕场景,回忆起大家当年的稚气与童真。而此时她也得到通知,自己将在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器官捐献……

《别让我走》具有很强的文艺片特质,用十分流畅的镜头传达出令人压抑的情感。与其他讨论克隆人的科幻作品不同,主人公们从未质疑过这种天生不公的规则,而是默默地予以承受,仿佛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悲惨宿命。惟有凯茜在片尾做出了些许质问:我们的生命,与那些我们所拯救的生命,究竟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