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最后一篇稿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苏东文  2017年10月12日08:23

王晓宇喜爱文学,从读初中起就开始创作,铁路运校毕业分到外地偏僻的工务段养路工区工作也没有放弃。每天,在繁重的劳动之后,他像一颗钉子一样,挤出一切可以挤出的休息时间读书、创作,写下的散文、小说有数百篇。可不知什么原因,七、八年来,他无数次满怀希望把自己写的稿件投到报刊,一次次都是泥牛入海,没有一篇变成铅字,积下的退稿足足装了一皮箱。这样写着写着,他一点点绝望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创作的失败,决定要放弃文学的爱好。可要割舍多年对缪司的钟情,放弃自己认为人世间最崇高伟大的作家梦想,对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这天,他把自己一个人久久地关在房间里,拿出过去写下的一大箱退稿,一篇篇翻阅着……奋斗了这么多年,现在就要无果而去,他真的不甘心。他想了想,决定写最后一篇稿件,题目就是《最后一篇稿件》。他先平静一下心情,然后提笔展笺,将这些年在文学这条弯弯山路上艰难跋涉上的“酸甜苦辣”一一倾注笔端,再下写自己难以割舍而又不得不放弃文学爱好的痛苦而复杂的心境。写罢,他马上赶到邮局将稿件寄给了当地市报的副刊。他要做最后的一博,如果稿件发表了,他就继续文学苦旅,如果没有发表,他就彻底告别文学。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最后的稿件仍没有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他猜想又已经“石沉大海”了,不再抱希望。恰好此时,父亲将他调回了自家所在城市的另一个铁路单位,他把手上的工作交接了,再将写的文学草稿一把火烧了,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新的单位上班。

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他不再做文学梦,安心于日复一日简单而烦琐的日子。而此时,工作之外无所事事,时间已经显得多余,并悄然生出几分寂寞。为了打发时光,他学会了打牌赌博,一天又一天,把宝贵的青春消耗在无休无止的赌注之中,生命开始沉沦。只是偶尔,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脑海里会突然闪现过去曾有过的彩虹般绚丽的憧憬,但那已经不能再让他激动,更不可能催他奋起,相反都只是沉重的叹息,之后,便如烟消云散而去。

日月如梭,很多年悄然流逝。他已过而立之年,结了婚,生了子,仍在单位里干着普工,生活越加平淡而艰辛。就在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的时候,生活却唤起了他最沉重的回忆,让他大吃一惊,而又后悔不叠,并痛恨自己不已。

那天上班,他去财务科领取工资,路过单位的大会议室,他们段工会恰好举办文学讲座,著名作家、局报记者陈风正在介绍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他的心一动,一下子唤醒了曾有过多年的文学梦,便坐下听讲。

陈风坐在主席台上,满面春风,侃侃而谈。他说:“我出身农村,17岁顶职到铁路工作,特别爱好文学,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再艰苦的工作都不能让我放弃对缪司的钟情。但我只读过初中,文化底子薄,所以,写了很多年,寄出的稿件有300多篇,一篇都没有发表。到后来,我都要尚失信心了,正要准备放弃的时候,读到了我所在单位的城市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最后一篇稿件》,是一个和我一样爱好文学的铁路青年工人写的,他的名字叫王晓宇。”

陈风说到“王晓宇”这个名字,他的心一颤,“王晓宇——”那不是自己吗?难道我最后的稿件发表了?他打起精神,听陈风继续说下去:“这个王晓宇和我一样,也是多年坚持文学写作,但作品一直没能发表。失望之下,他写下了《最后一篇稿件》。是他的文章,给了我启发和鼓舞。那就是:干事业,我们就要沿着树立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到底,‘不到长城非好汉’,绝不能半途而废,往往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不然,我们就什么理想都实现不了。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也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了,我的文学梦终于实现了。为此,我得好好感谢王晓宇。”

听完陈风的话,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