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歌曲创作贵在诗意表达

来源:文艺报 | 张冠宇  2017年09月29日07:02

一首好的歌曲,不仅是号角,是战鼓,也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历史变迁、引导社会前进的先声与旗帜,在今天,更是激发人们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力量。纵观今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的“歌曲奖”,可谓主题突出、题材均衡、以情感人、各具特色。

《不忘初心》是此次“歌曲奖”主旋律作品的代表性曲目。歌曲开篇是“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第二段则用“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的比喻形象准确地进一步深化主题。以其双翼齐飞的旋律更显大气恢弘、深沉奔涌,以充满内在张力的曲式逐步汇成全曲的高潮,致使词曲的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这首歌从立意到铺陈,从铺陈到展开,从展开到高潮,起承转合熨帖自然,顺势而发层层递进,既充满正能量,又绝不空洞矫情;既能登大雅之堂,又易于人们传唱。

《共和国之恋》是华夏赤子献给祖国的挚诚心声。这首歌的妙处在于,从始至终没有出现“祖国”的字样,但当“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这样饱含炽烈情感的吟咏敲击耳骨,那种真切浓烈的爱国之情,真的会让每一位听众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难能可贵的是,这首歌的旋律虽然真诚朴实,却又充满艺术气质。海浪般涌动的旋律在重复模进中不断强化,渐次展开,逐步升华,这就是音乐在回环往复中不断积蓄的力量,在发展变化中油然而生的魅力。原本这是一首讴歌科学家爱国情怀的歌曲,歌唱家廖昌永用大提琴般的音色深情演唱后,已然成为亿万中华儿女爱国之心的真情流露。

源自庆祝建党95周年电视专题片《信念永恒》中的《天下乡亲》,饱含深情地抒发了对老区百姓的敬重与赞许,听起来令人感念至深,催人泪下——“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又经角色与场景的切换,深刻表现出与百姓心贴心的执政党对自身职责的扪心所问——“你那百年老屋,有没有挂新泥?”“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呀?” 这首融入了些许河南豫剧风格、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情景交融、情动于衷、以情感人,具有振聋发聩的昭示作用与极强的感染力。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仿佛一组组对比蒙太奇,将听众的思绪拉回到战争年代,又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执政党的使命与担当。而在同一首歌里能够借助历史与现实、远景与近景、情感与氛围,让不同的角色在吟咏与衔接中悄然实现身份的合理转换,还能使整首歌的情绪变化保持和谐统一,可谓形散神凝、浑然天成,堪称高妙。

《千年之约》是一首兼融丝绸之路沿途国家风情、带有浓厚西域旋律特色、辨识度极高的歌曲。作者让歌唱家以见证者的身份穿越时空,震古烁今般颂赞了“丝绸之路”的伟大与辉煌。前奏带出的引子辽远、空阔、旷达,充满历史感与沧桑感,当歌者“情意满怀”地进入主题,钩沉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吟咏“从此大漠不再是阻碍”后,又趁势加入了一段悠扬清越的“甩腔”哼鸣,既像是对苍莽历史的深情回顾,又像是对灿烂前景的美好展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步入“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的壮丽图景。

旋律是带动歌词飞翔的翅膀,歌曲的诗意往往更需要借助优美的旋律来传扬。在歌者两大段的引吭高歌之后,旋律行进愈发盘旋而上、欲罢不能,在本可结束的中止处又转而上翻一个小二度,旋即推出更具磅礴气势的忘情放歌。直至余音袅袅,久久绕梁,令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

其他获奖的6首歌曲《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向往》《雪恋》《多想对你说》《走在小康路上》《幸福少年》,从不同角度填补了题材空白,也都出手不凡、质量上乘,各具代表性,可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的优秀作品。

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够像歌曲这样快捷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需求,进而成为演绎时代内涵、凝聚民族精神的直接动力。既然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歌曲的摇篮。词曲作家就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扎根人民,争做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风向标,才能创作出更多既有时代特色又兼备真情实感的“喷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