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旷古怨女玉莲泪  ——观上党梆子《杀妻》有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千里孤行客  2017年09月07日08:23

昨晚看了上党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张爱珍、张保平主演的上党梆子传统剧目《杀妻》。先是潸然泪下,继而嗟叹不已——为王玉莲至孝至贤、情深义重、舍身全夫而落泪,为王玉莲代父受过,无辜枉死,香消玉殒而痛心、慨叹!

《杀妻》讲的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毒杀平帝,篡位登基,建立新朝。汉室宗亲刘秀在忠臣马成保护下欲过潼关赴南阳起兵反新。不料被潼关总兵、王莽之婿吴汉设计擒拿,不日解往长安。吴母闻讯,心急如焚。星夜探监,表明心迹。马成义激吴母:欲携子投南阳必杀王莽之女王玉莲!吴母二堂训子、逼子,赐龙鳞剑,五更天取王玉莲首级。吴汉借酒装醉斗胆杀妻。玉莲逼问真情。吴汉以实相告。玉莲遂舍身壮夫志,替父偿国债,血溅龙鳞剑。死时,对吴汉千叮咛、万嘱咐。吴汉感念妻子情义,不忍下手。玉莲趁其不备,饮剑身亡。

一出爱情悲剧!

一出痴情女子不惜为爱舍身的悲剧!

玉莲是孝媳。嫁到吴家3年,尽心侍奉寡居的婆母。自始至终,从无怨言。即便对从未谋面的公公,每到忌日,她总再三恳求婆母要在灵前焚香燃纸,聊表为媳寸心。这从吴母苦苦恳求刘秀、马成放过儿媳,吴汉无颜面对娇妻:“你比那亲生女儿强十分”,玉莲临死劝吴汉“婆母年迈霜两鬓,承欢膝前多殷勤”几处细节可以看出来。玉莲之死并非因为不孝。

玉莲是贤妻。以一国公主之尊下嫁吴门,从不颐指气使,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以公主为妻,本就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殊荣,承蒙公主看得起、不嫌弃就千恩万谢了。竟然还得公主如此厚爱。吴汉并非铁石心肠,岂能不动情?“吴汉两眼珠泪滚,我怎能面对笑容抽龙泉”。他坦陈:“夫妻恩爱似海深。”王玉莲哭诉:“不忘你我恩和爱,相依共枕整三春。”吴汉泣不成声!王玉莲的贤惠,自古到今,恐无几人能及!“报国仇雪家恨名正言顺,行大义表赤心取信于民”——丈夫杀她,她能理解;丈夫苦衷,她能体谅。“为妻求你一件事,死后愿夫善修身。一日三餐自料理,春夏秋冬备衣襟。戎马出征防暗箭,伴君出征识佞臣。婆母年迈霜两鬓,承欢膝下多殷勤”看来,事业蒸蒸日上,爱情美满幸福的吴汉,生活上不太讲究或不太精细。吃饭、换衣这样的生活常规都依靠妻子叮咛、照料。当然,人最怕娇惯。吴汉疏于生活细节很大程度上是玉莲贤惠——无微不至、贴心贴骨——养成的。别说吴汉,换了谁也扛不住!如果说一个称职的妻子、优秀的妻子,活着的时候关注丈夫的一日三餐、四季冷暖算不得稀罕。那么,一个即将辞世的妻子,一个即将死在自己倾心相爱、悉心相待整整3个春秋的丈夫剑下的女子,如此细细安顿自己死后丈夫的未来生活,可谓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尤为令人垂泪的是,这位人世间难觅的贤德的妻子至死仍念念不忘为吴门接续香火:“吴门后裔你一个,无兄无弟苗独根。传宗接代肩重任,另择新配娶夫人。”并对自己的继任者提出要求:“选女要选心良善,红粉佳人才学真。”殷切希望“生下一男和半女,妻在九泉谢天神。”这让我想起古时一位贤妻辞世前留给丈夫的一副绝联: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日续娶房中,休向生妻谈死妇。子倚严父存焉,小孩子总归有母,来日承欢膝下,须知继母即亲娘。两位贤妻,一样的心地!

玉莲是痴女。面对杀气腾腾的丈夫,她依然一往情深。倒不是她不敏感,“三年来驸马对我情无限,从未见颠三倒四胡乱言”。一片痴情迷失了自己,“看起来他准是中了邪了,去经堂求菩萨保佑平安。”一方杀机毕露,另一方却在诚心祝祷,可怜的痴情女!就连去经堂祈求菩萨保佑丈夫的间隙,心里仍放不下丈夫:“谯楼上更鼓响天黑夜晚,我走后又怕他再受风寒。取一件锦绣衣慢盖轻掩,做夫妻互关照理所当然。”实际上,无论情感,还是生活,都是她照料呵护丈夫多。“做夫妻互关照理所当然”可以解读为玉莲全心全意关心丈夫是心甘情愿、理所当然。没有强迫,没有授意,更没有刻意,纯情使然!“死后南山筑新坟,坟上立块碑,碑上写书文,文写王玉莲,配夫吴汉君,只为父王莽,谋位杀朝臣,匡扶汉天下,我杀身扭乾坤。”多情的玉莲,认定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与父亲决裂,坚定地站到丈夫一边。没有对丈夫的痴心、痴情、痴爱,仅凭“大义、大体、正义”的驱动和支撑绝难做到!“年年待到十月九,你带娇儿去上坟。墓前洒酒唤玉莲,烧香燃纸招妻魂。阴阳两隔黄泉路,虔诚心至妻感恩。孤灯寂寞想玉莲,鼓打三更梦里寻。”注意“感恩”,与其说是求吴汉上坟、洒酒、烧香、化钱、寻妻,不如说她痴痴地认为、认定,她的丈夫会这样做的!吴汉连自己的生活细节都大大咧咧、潦潦草草,日后,戎马倥偬,新人笑靥,温柔梦乡,真的能如她所愿吗?痴心女子负心汉,我看多半做不到。即便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做到,也仅仅为了堵人口舌,沽名钓誉——任何感情都经不起时间的煎熬、实践的炙烤!唉,旷世痴女呀。

玉莲是义妇。在她看来,丈夫杀她是“报国仇雪家恨名正言顺,行大义表赤心取信于民”。感情上难以接受,情理上却能想通,“妻愿舍身壮夫志,抛洒碧血溅龙鳞。”刘秀、马成所赐龙鳞剑是汉室的象征,是正义的化身。玉莲乃王莽之女。王莽谋逆,玉莲自然脱不了干系。仗寒光闪闪的龙鳞剑,诛怯弱善良的王玉莲,乃是正义战胜邪恶,如同剐王莽,意义可谓大矣!王玉莲出身豪门,本就深受封建礼教影响,与吴汉结发3载,义字当先的吴汉对其耳濡目染,影响不可谓不大。得知父亲篡国基、灭忠臣的真相后,为自己所信奉的“礼”,为丈夫所奉行的“义”,她毅然决然“杀身扭乾坤”。撇开时代与阶级局限,我们不能不为这位纤弱女子的大义所感动,不能不为她的大义凛然击节高歌!

玉莲是节妇。求丈夫不行,求婆婆不成,怨爹爹无用。慷慨赴死,含笑饮剑:“贤驸马,好夫君,莫犹豫,别伤心。为妻跪地把你等,血溅龙鳞待来生。”单单这份气节,巾帼不让须眉。生的荣华富贵,死的回肠荡气!

玉莲是怨女。“苍天生莲又生汉,为什么生死冤家要结亲?”“王吴两家有仇恨,为妻不是起祸根”“我今替父偿国债,有谁怜我无辜人”“不明不白把命尽,死后冤魂何处存?”她怨,她是父亲与刘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承受了一个弱女子不该承受之重!蒙受了一个纯情女子不该蒙受的旷世奇冤!她的婚姻一开始就打上了政治烙印,她的爱情一开始就被功利化了。她无从选择,无法回避!于所谓的国仇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家恨,她都无辜。于她忠实坚守的爱情,她更不幸:“芳草萋萋沾泪雨,青松郁郁怜亲人。”芳草、青松都为之不平、为之哭泣!

这样一个孝、贤、痴、节、义的典范的淑女,真的就非死不可吗?

从剧情看,似乎是这样:一、吴母以义逼子,吴汉不敢忤逆;二、玉莲求生无路,她求吴汉——国恨家仇容不下她;她求吴母——五更验尸不放过她。说到根子上,吴汉母子俱迫于义不得不杀她!

有没有既不背义又不悖情的路子呢?

从吴汉的身前身后都能找出答案:有!

《赵氏孤儿》中程婴将亲生儿子交出,换下赵氏孤儿。终存赵氏一脉,得报血海深仇。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杨贵妃,相传并未在兵变中死去。而是由高力士找个替身,瞒天过海,暗地里随日本遣唐使到了日本。

《薛刚反唐》中英王徐策拿自己儿子从天牢里换出薛蛟。

《杨家将》中大郎替宋王死在金沙滩。任炳替杨六郎从容赴死。

明末李自成在九宫山兵败,随从替闯王死去。李自成则以“奉天玉和尚”的法号遁入空门。

诈死瞒名、李代桃僵、金蝉脱壳、偷梁换柱、移花栽木……老祖宗传下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手段、计谋太多了。以吴汉的足智多谋,见多识广,丰富的临场经验,真正想让玉莲活下来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周旋空间与回旋余地。

退一步讲,如果真的行不通,也应该试一试——这可是疼你爱你胜过自己生命的你的娇妻呀!即便明知不可为也要勉力为之!

但是,吴汉压根儿就没这么想更谈不上做了——接到母亲的绝杀令,他唯一的念头:玉莲最迟五更天必死!A

不绝于口的“使不得”,不绝于面的“珠泪滚”并没有使他放弃杀妻的念头——玉莲的生与死,只在吴汉一念之间!

传统观点认为,王玉莲错在生于王家,怪不得吴汉。废话,王玉莲能选择自己出身吗?她没得选。传统戏曲里,杨四郎、杨八郎出身杨门。大辽国萧太后与杨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对杨家兄弟隐姓埋名,当了自己的东床驸马一事,以她的精明过人,不会没有察觉。最终,仇人之子(国仇家仇)却没有如王玉莲一般被杀。可见,法不容情,法也容情!关键看你如何对待。

义不容玉莲,法不容玉莲倒还在其次,吴氏母子不容王莽之女辱没吴门,玷辱吴家世代忠烈之名是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吴汉对玉莲的情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假。但在政治前途、名誉和所谓的“节义”伦理的渗透、围攻、追剿下,吴汉的“情”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迅速坍塌、崩溃、瓦解。比之玉莲死到临头仍深情眷恋、柔情脉脉,不惜为爱为爱的人舍身,吴汉,这个被传统观念捧为忠义、节义、信义、情义俱全的堂堂七尺男儿,何其阴暗、渺小、猥琐、可怜!

当然,吴汉不愁妻儿——手握重兵,把守潼关,又是忠烈之后,又有“杀妻”的“壮举”、“义举”,足以让后来的东汉王朝宠爱、倚重。东汉王朝建立后,吴汉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自是不在话下。后来竟然位列仙班,成为“二十八宿”之一。

玉莲死后,要不了多久,吴汉便会笑纳新人,张灯结彩,华堂盛宴,英雄美女,天作之合,其乐融融。美女配英雄,谁人有异?

而黄泉路上,玉莲孑然一身,踽踽独行。一缕芳魂,何处栖身?自古红颜多薄命!

张爱珍、张保平两位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以高超的演技,细腻的情感,将一出悲剧演得缠绵悱恻,悲壮凄绝。

情不自禁为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叫好,情不自禁为玉莲的善良耸容,情不自禁为玉莲的命运伤心,情不自禁为吴汉的变相负心却言之凿凿、义正词严切齿!

男人,娶妻当如玉莲;女人,嫁男莫选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