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散文世界虔心耕耘的追梦人 ——论曾令琪的散文创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顾建德  2017年09月06日08:54

四川资中,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在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不仅诞生了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唐代经济学家李鼎祚、宋代状元赵逵、清代状元骆承骧,而且养育出了近代著名作家林如稷、李薰风、郑拾风、国画大师张大千、辛亥革命大将军喻培伦等贤人雅士。今天,资中籍的名儒学者更是如珍珠一般遍布海内外,现客居成都的作家曾令琪就是其中闪亮的一颗。

2012年12月,由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主办的《文学月刊》专门为令琪出版了一期特刊《曾令琪散文专辑》,发表了其36篇散文,共计13万字,分“历史余晖”、“山水记忆”、“性灵乐章”、“人物剪影”四辑。认真拜读令琪的专辑,重温他过去出版的《破碎的星空》、《梦游历史》等文集,阅览其发表在报刊杂志中的数百篇作品,不难发现令琪的散文确实有如散文大家林非先生和井瑞先生所强调的那种“大气”、“纵横捭阖,有视野的长度和宽度”。

一、曾令琪散文创作的美学特点

令琪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小兄弟。大学时代他就喜爱文学并时有佳作见诸报端。其文章常成为我阅读搜寻的目标之一。我尤为钟情于他的散文,因其总是从天地万物中取材,以长短皆宜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把情感美、哲理美、自然美、意境美融于一炉,来抒写心态性灵,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体验,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愉悦和畅快淋漓的精神享受。

(一)厚重的题材、深邃的寓意、自由的体式

散文是文学沃土中的自由之花。她与诗、小说、戏剧在选材上迥异,大至神秘莫测的太空宇宙,小至生动活泼的花鸟虫鱼世界,凡能启迪人们性灵,给人以审美享受的素材,均可以进入散文的画幅。但是要写出深邃的寓意、构建唯美的意境并非易事。令琪是一个深受古典文学浸润的读书人,也是一个痴迷于历史的学者、作家。他的许多散文从历史入手,从古老的诗词典章中见微知著,道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铜雀台》一文,令琪从历史对曹操褒贬不一的评价中,以一句“任何一个能结束分裂,力促统一的铁腕人物,无不为历史所肯定”而振聋发聩。《玄武门》一文,他从执政者对史官的态度中,从李世民对待儒家与法家理论的前后不一致中,敏锐地洞悉玄武门事变的真实。令琪对历史题材的痴迷集中体现在他过去的《梦游历史》一书中。这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史趣散文集,它借人借事发表的颇有见地的议论是其最靓丽的地方。如对孔子、屈原、司马迁等历史上早有定论的伟人,作者却浮想联翩,独辟蹊径,见解非凡,寓意深刻。

令琪为文,篇幅见长,也不乏小家碧玉式的短文。其长短完全根据行文的需要,恣意泼洒,收放自如,侃侃而谈。同样是山水记忆,他既能洋洋洒洒泻下几千字的《康定,永远的情人》,令人回味无穷;又可以精雕细琢烘焙几百字的《瑞金怀想》,浓缩出盆景似的精巧、别致。

(二)浓郁的抒情意味和真情实感的艺术品格

散文是感情树的产物。缺少深邃意蕴和真挚感情的散文,即使通篇铺叠华丽的辞藻,也难给予读者深刻的感受,更谈不上艺术美的感染力。古往今来的名篇,之所以有历久不衰的美感魅力,词章之美固然不可或缺,然其字里行间激荡着意境深远、真挚淳朴的感情才是成功之本。如鲁迅的《风筝》、《秋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巴金的《怀念萧珊》等名篇,都可以说是用血泪写出来的佳作,有特殊凝重的情感份量。散文的抒情性又是与作者真情实感的艺术品格分不开的。巴金告诫我们:“对人对事我有真诚的感情,我把它们倾注在我的文章里面,读者们看得出来我在讲真话还是撒谎。”他还说:写散文要“把心交给读者”,要“把它当作我的遗嘱写”。可见真情实感是散文成为美文的艺术品格。

真情实感和深邃意蕴从何而来呢?它来自“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体验”。令琪在其散文中,总是如影随形地陪伴在历史人物身边,以一个理性的智者形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人们展示历史的真实。可是,如果没有一份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没有一份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没有一份对历史真实的执着追求之情,是断然不能悟前人之未所悟的。《淮阴叹》中,当人们普遍赞叹韩信能忍得胯下之辱时,令琪却从“信熟视之”的笃定中看出韩信的深思熟虑,以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迂回之术,从而断定韩信拥有天生的军事智慧。令琪的真情实感还体现在对风景名胜深层次的挖掘之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撇开对扬州美景的水墨画渲染,却把眼光瞅向了诗仙李白与扬州的不解之缘上,从李白诗词中探寻扬州对历代文人的影响。在《壮哉,红旗渠》中,令琪说道:“红旗渠既是那段特定历史的悲壮之歌,更是一首劳动者与大自然拼搏抗争的壮丽史诗。”唤起人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行文的自然之势与“散而有序”的统一

在文学王国里,散文是最自由的公民。冰心认为“散文是短小自由,拈得起放得下”的样式,“真是从心所欲”。不少散文大家很有见地的认为,散文“只是不经意的抒写着个人所感受的一切”,“兴之所至,随笔写去”。散文泰斗林非先生认为,散文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特别鲜明,其表现手法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提法,20多年前就已经被散文学术界所否定。所以,散文的行文和结构、谋篇布局,崇尚的是“随物赋形”的自然美、自由美的艺术本色,任何人为的模式、写作套式,无异于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们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她从鲁迅的笑到走路姿势、生活习惯等,前后写了近四十件事,然而在随便、自然中,“散而有序”,一个血肉丰满的鲁迅如在目前,真可谓运笔自如,甚得其妙。

一般而言,文思的“随便”如信手拈来,行文的“自然”如游缰纵去,结构“散而有序”如纲举目张,这在散文最为难得,而这正是作家有真情、有实感、有神思、有境界的不期而然的艺术表现。阅读令琪的散文,你会发现其正体现了这一美学要求。他在散文“散”的尺度上把握得很好,看似兴之所至,率性而为,实则散而有序,开合统一。比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一首赏析诗歌的散文,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行文主题,把李白对扬州的神往作为行文感情基调,把李白的成长历程、在扬州的生活、扬州的人文景观娓娓道来,其中又泼墨写了扬州琼花之美,与琼花相关联的隋朝史事,黄鹤楼对历代文人的影响,使读者眼界顿开。就“历史余晖”一辑来看,广泛涉笔,旁征博引,大开大阖,读来兴味盎然。短篇散文虽然相对较少,但也随物赋形,开拓出深刻的文思和情感,再如“山水记忆”一辑中的《仰望布达拉宫》,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将布达拉宫这本厚重的书拂开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朝圣者虔诚的心态。《冼太庙怀古》则对巾帼英雄冼太夫人“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大为称赞。总之,无论是几千字的长篇散文还是几百字的短篇散文,令琪都注意行文的自然之势,强调章法结构和组合材料的“随物赋形”的特点,做到了“散而有序”,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他高超的行文技巧。

(四)语言的形象优美,自然亲切,富有时代感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她讲究文采,需要雕饰,但讲究和雕饰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如何自然地、逼真地写人叙事绘景上,以使语言具有形象优美、自然亲切之风。所谓语言的“形象优美”,即描绘事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传达声音摹声拟响,惟妙惟肖;抒发感情情真辞切,意在境中;议论说理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所谓语言的“自然亲切”,就是要潇洒活脱,富有“谈话风”。李广田很得其精妙:“写散文很近于自己心里说自家事,或者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常是随随便便,并不怎么装模作样。”

走进令琪的散文,我们也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这种语言风格。你看他的“人物剪影”中的一篇篇作品,如叙家常,亲情、友情、师情随笔而至,感人至深。《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令琪细细地描绘了女儿的成长与母亲的衰老过程,母子、父女、祖孙之间爱的合弦,让人感动不已。在《世交前辈——张运涵先生》中,作者朴实地写道:“毕业以后,只要我回到老家,即使再忙,每次都少不了和张伯伯手谈几局。”忘年交的深情厚谊呼之即出。令琪在写人物时语言每显质朴动人,而在刻画山水时,摹形状意又是那样情辞生香,绘色绘声。在《仰望井冈》中,他写道:“看,瓦屋泥舍,其貌不扬;干净敞亮,落落大方;林木蓊郁,竹林疏朗。看,溪瀑湍急,巨石偃仰。阴云蔽日,岚气流淌;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语言干净利落,准确生动,读来上口,听来入耳。

说到令琪散文的语言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诙谐、时代感强。他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中写道:“你看,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一到京城,‘北漂’没几个天,就震惊文坛,成为‘大腕’。”再比如,在《爱资病患者铁波乐》中,他幽默地说铁波乐对资中的一往情深:“对资中文化爱得来就像老鼠爱大米。”将时下流行语信手拈来,表达出一种独特的诙谐味道,如此诙谐的语言,体现在他的多篇散文之中,显得恰到好处,美不胜收,让读者读罢不禁会心一笑。正是这种形象、自然、亲切,时代感强的语言,才使他的散文极易走进人们的内心,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充分体现其语言艺术的美学境界。

总之,令琪是一个极有文心的作家,他散文厚重的题材、深邃的寓意,自由的体式,优美的意境,真情实感的品格,虚实相融而又美妙的构思,“随物赋形”而又自由灵活的行文结构,形象生动而又文情并茂的语言,以及通过这些所体现出来深刻而富于哲理的思想境界和真实坦诚的艺术人格,就构成了他自成系统的散文美学风格。

二、曾令琪散文美学特点的成因

令琪是一个视文学为生命的作家,也是一个勤于笔耕、视野开阔的学者。其散文之所以佳作不断、并独具美学特点,主要在于不懈学习、深入思考、敏锐发现以及勤奋笔耕,赋予了他成为散文家所必须的扎实素养。

(一)向读者“掏心”的诚实人格和执着追求光明与真理的精神个性

散文的美学品格在于抒发真情实感,必然要求作者是一个能够向读者“掏心”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令琪并不是时代的宠儿,他先后做过教师、记者,担任过编辑部主任、总编,后来成为自由作家。不管在哪个阶段,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为文,他都是一个有着执着追求光明与真理的精神个性的人,一个向朋友和读者“掏心”的人。《曾令琪散文专辑》中“人物剪影”一辑里所写的文字,那种对亲情、友情的痴守与眷恋,无不让人感动。在“历史余晖”一辑中,对英雄既不歪曲诋毁,亦不溢美隐恶,抱着对读者和自己人格的负责,一切全凭自己对历史真实的研究和感悟而出发。阅读令琪的散文,我们不禁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为他的精神个性而欢呼。

(二)多情善感的审美心理气质和灵敏的艺术感染力

散文作品要激发人们感动,唤醒人们回忆或向往某种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引起人们深邃的思考,在语言和艺术方面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首先作者就要有多情善感的审美心理气质和灵敏的艺术感染力。令琪的母校南充师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环境优美,读书风气甚浓,在那样的环境里,令琪发奋读书,浸淫于古典文化之中,真知灼见即陆续出炉,后又经受了生活的艰苦磨砺,逐渐形成了比常人更为多情善感的审美心理气质和灵敏的艺术感染力。他不断发掘出散文题材的“新大陆”,并写出一篇篇引人深思的散文,出版一部部让人瞩目的书籍。在写作过程中,他敏锐的看到,朱德元帅的诗词格调高古却研究者甚少,于是精心挑选,潜心研究,出版了《朱德诗词曲赏析》一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众多报刊纷纷予以评论;他感叹资中先贤骆成骧,身为状元,诗歌造诣精深,却生不逢时,其诗流传不广,鲜为人知,于是发奋而作《骆状元诗歌赏析》,并公开出版发行,受到资中、内江圈子内朋友的大力称赞。灵敏的艺术感染力为他在散文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得到了散文泰斗林非先生和《散文世界》杂志主编苏伟先生的肯定。

(三)独特的生活经验、文化构成以及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一个作家,在积淀了一生中最深刻、最丰富的人生经验、智慧和修养后,都会构成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园地。令琪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仅《史记》和《红楼梦》,就阅读近五十遍,并对美学有较深的研究。199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周恩来诗歌赏析》,就是其美学理论与文学鉴赏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一年后,散文集《梦游历史》,让大学恩师何承桂教授甚为惊喜。1998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后,令琪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出版了文艺鉴赏集《名句、名篇背后的故事》、评论集《曾言无忌》、诗歌研究专著《朱德诗词曲赏析》、《骆状元诗歌赏析》、文史杂著《巴蜀明珠资中》,等等。在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文集既是学术性著作,也是议论性散文合集。在20年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令琪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和前进的步伐,就像夸父逐日一样,向着光明和理想披荆斩棘,且行且歌,在全国有名刊物上发表散文数百篇。为了把握全国散文的创作现状,提高创作水平,令琪还于2012年11月25日至29日应“当代中国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组委会之邀,参加了相关会议与研讨,与林非老先生和苏伟、雷达、井瑞、宁肯等全国一流的散文大家与批评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此次研讨会,共收集作品近五百件,经散文泰斗林非老先生逐一阅读,《散文世界》杂志编委和特邀评委认真讨论,令琪拜谒庞统的四千多字的散文《白马关》被评为三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32名)。目前,他应邀为中国名寺――成都大慈寺创作一部长篇宗教历史题材的小说《大慈无相》刚刚杀青。硕果连连,让人艳羡。

三、曾令琪未来散文创作的建议

当前,令琪的散文创作可谓妙思泉涌、劲头正猛,获得了圈内人士的充分认同,在散文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完美无暇,再无拓展与升华的空间。在此,笔者不揣鄙陋,冒昧的给他未来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一)走出书斋,深入社会,拓展散文的创作视域

近年来,令琪作为体制外作家、自由撰稿人,在自己的“览星楼”、“退省斋”中心无旁骛、执著为文。虽然书斋生活让令琪的精神世界变得异常强大,但 “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常年书斋生活,又使得他的生活面、交际圈变得较为狭窄,这无疑桎梏了其散文的进一步提升。而要杜绝辛稼轩“掉书袋”之陋习,那就要多萃取“源头活水”――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谈古”不“论今”,终觉与现实有“隔”;“谈古”又“论今”,才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大快朵颐。因此,我希望,令琪走出书斋,在更广阔的的天地里,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2012年,我欣喜地看到令琪已经开始“走出去”了――应邀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和国内一流名家有过“亲密接触”;应邀到西安,参加陕西作家孙海鑫长篇小说首发式,并宣读重要学术性评论;其散文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近40篇,一部分散文还入选全国6个著名选本……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希望令琪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大,眼光看得更高更远,散文的创作视域更新更广!

(二)关注民生,把握民情,再添散文的厚重内蕴

世间之人,无论你高贵如王胄,抑或卑贱似草芥,都是“生活”大舞台上的演员,不是心若铁石的冷眼旁观者。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应视而不见,更不容绕而过之。在强烈的阳光之下,任何高楼大厦的背后,一定会有阴影;《隋书·炀帝纪》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丰富多彩的社会多层生活,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就是写作的天然素材。而由于人生经历与创作理念与众不同,令琪的散文较少关注社会苦难、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状况。为此,我们真诚的希望令琪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做一个追求真理的学者、作家,还有做一个人类思想的启蒙者,一个当代社会的批判者和引领者,更加关注民生、把握民情、抑恶扬善,以增添散文的厚重内蕴。

值得庆幸的是,《曾令琪散文专辑》的最后一部分,收录了令琪写亲人、写朋友的一组作品,特别是《轮椅上的文学小妹》一篇,已初步表现出令琪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草根的倾向。希望令琪以后在这方面再努一把力,更上一层楼!

令琪知识渊博,善于思考,正当盛年,只要勤奋努力,走出书斋,开阔视野,拓宽题材,以恢宏的视野纵览古今,将浪漫的诗心于生活万象中激荡,让深邃的思考与历史、现实更紧密结合,我想假以时日,令琪的散文必将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为散文百花园奉献出更多风味独特、奇香四溢的千红万紫!

注:曾令琪,字训琪,1966年生,四川资中人,定居成都。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人民文学》奖得主,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