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樊姬: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来源:中国作家网 | by一苇  2017年09月05日09:30

  在众多版本中,楚庄王熊侣是各史籍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他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从而饮马黄河成为中原霸主后,甚至曾问周朝的“鼎之轻重大小”(问鼎中原),挑战周室权威。同时,他也是在被称作“蛮荆”的楚国推行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第一人,赢得后世极多赞誉。

  但楚庄王即位初期,却“名声”不好。

  他不到二十岁即位,当时楚国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即位之初就遭遇大司马斗克与公子燮叛乱差点丧生,少不经事的庄王躲进深宫之中,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务,甚至还在宫门口挂起一块大牌,上写“进谏者,杀毋赦”。

  直到后来身边有了樊姬。

  樊姬,樊国人,其生卒年月、出身来历等都已无从考证。就是这个《左传》、《史记》中难觅芳踪的女人的出现,却的的确确改变了楚庄王的生命轨迹。在一些传说里,是独出心裁让她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成功晋升“正宫之位”。

  据说,楚庄王要选立一位正宫夫人,命令众妃三天内各自进献一份礼物,以最能迎合庄王者中选。三天时间过去了,当众妃争相展示自己礼物的贵重时,樊姬却两手空空而来。面对庄王的好奇,她语惊四座:

  “君王最需要的礼物不就是一位称职的正宫夫人吗?您眼前的樊姬就是臣妾精心准备的礼物!”

  得伴楚庄王身畔的樊姬为了让丈夫远离声色,而励精图治开启霸业,可谓苦口婆心不遗余力:

  庄王终日玩世不恭不理朝政,她回以不再梳妆打扮,整日以蓬头垢面示人,反诘庄王“国事已废,楚国前途未卜,哪有心思梳妆打扮”;

  庄王沉迷酒色通宵达旦,她命人在城垣筑起高台,每晚登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希望庄王明白“女为悦己者容,君王不听众劝诫,不在乎自己苦心,还不如梳妆打扮给星月欣赏”;

  庄王嗜好野外狩猎荒于国事,她立志断食荤菜,宁愿身体日渐消瘦,以身体力行换回庄王用于国政的精力和勤奋;

  庄王得到名琴“绕梁”,竟痴迷不能自拨,连续七日不朝,樊姬以“夏桀沉迷‘妹喜’之瑟、商纣王醉心莺歌燕舞”相谏,令庄王自惭而捶碎“绕梁”……

  楚国史书曾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樊姬之力,自然不会只是这些幕后花絮一样的传说。刘向的《列女传》将她归于“贤明传”,记录了一则“非刺虞丘,蔽贤之路”的典故,并盛赞她的话“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一次楚庄王下朝回宫时已是深夜,樊姬问及缘故,庄王说起与贤臣对话忘记了时间。但当樊姬知道这位“贤臣”是当朝令尹虞丘子时,忍不住手掩唇齿轻笑。庄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说:

  “虞邱子也许算是聪明之人,但未必称得上一个贤臣。”

  庄王疑惑不解。樊姬告诉他,前些日子她亲自负责从郑国、卫国等地寻访了一批贤女为庄王充实后宫,如今众妃中她自认比自己贤良的有两个,还有七个人与她不相上下。然后反问庄王:

  “但我会不希望得到君王的专宠吗?我是在尽一个夫人的本分而已,——让君王身边妃嫔的品行容貌不至于玷污君王!”

  对于虞丘子,她直言其为相十余年,除了近亲和身边的人,没有听说过他推荐贤人或者斥退不贤的人,这无疑会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

  “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知道谁是贤良的人却不推荐,就是不忠;不知道哪些人贤良,就是不智。不忠不智,还能让君王称作贤臣吗?

  楚庄王以樊姬之语相告虞丘子,诚惶诚恐的虞邱子吓得赶紧离席躲回家里,直到派人把孙叔敖迎请过来亲自举荐给庄王。楚庄王通过考察任命孙叔敖取代虞丘子为令尹,交付国家军政大务。仅仅三年之后,得孙叔敖辅佐的楚庄王独霸南方,开启春秋霸业。

  历史对于女人“干政”颇多微辞,但樊姬的贤能辅政却为后世津津乐道。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中更对樊姬在庄王霸业中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樊姬谏夫、庄王纳言、丘子举荐、叔敖擢用,如戏的历史丰富精彩,也让后世记住了登场这一方舞台的每一个人物:

  楚庄王以其开明大义,以对樊姬的信任,纳言善听不致使良才埋没,终以得道多助焕发霸主本色;

  虞丘子知错即改,亡羊补牢,尽力将功补过举荐贤能,亦未失人臣本分;

  孙叔敖得遇伯乐不负众望,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太史公以“忠为廉可治楚”颂其为“循史”第一;

  至于樊姬,她用浅显的语言提出了“贤臣”的标准,而被后世人臣奉为圭臬。“不忠不智,安得为贤”?对于当政者,难道不也是选人用人的一面镜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