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艺术家朗诵演唱会“跨”进社区
昨天下午,西城区文化中心二楼的缤纷剧场格外热闹。在剧场的入口处,一位手拿红色节目单的大妈小步跑着,并不时地催促和自己一起来的朋友:“今天来的可都不是一般人,你再不快点儿就没地方坐了。”与此同时,来自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已经把剧场坐得满满的,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等待演出的开场。
作为北京朗诵艺术团“星期朗诵会”的特别策划演出,本场“跨界艺术家朗诵演唱会”的阵容十分强大: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京剧伉俪王蓉蓉、杜鹏,书法家米南阳、程茂全,评剧名家戴月琴,男低音歌唱家马子跃以及当代诗人王妍丁、阿紫等人悉数亮相,在朗诵之余,一一为观众献上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儿——米南阳现场手书“博雅通神”四字,杜鹏和王蓉蓉先后演唱了《赵氏孤儿》和《状元媒》的选段,马子跃献上了一曲《夕阳红》,姜昆则声情并茂地与观众们分享了老搭档李文华先生生前的趣闻往事……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各位大家齐聚一堂,观众们热情高涨,不断地欢呼着“再来一个”,场内气氛十分热烈。
在王蓉蓉的《状元媒》选段赢得了满堂彩后,姜昆最后一个登场,朗诵了柯岩的作品《帽子的秘密》。“小时候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朗诵,就从课本里找了柯岩老师的这首诗,把它背了下来。”姜昆说,“这是差不多六十年前的事儿了,那个时候赶上海军换服装,所以我穿了这件海魂衫。为了让自己看着像三年级时候的样子,我把帽子戴上。”姜昆说着,把一顶时髦的鸭舌帽戴在了自己头上,风趣随和的举止让观众们不由得会心而笑。接下来,姜昆一人分饰三角,不仅把诗中的小故事演绎得极其生动鲜活,更让观众们见识了相声大师鲜为人知的、作为朗诵能手的另外一面。
幕后
殷之光挨个电话邀约
参演艺术家分文不取
在全场都为精彩的演出热烈欢呼的时候,坐在右侧席位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舞台的上场口始终站着一位老人。尽管走起路来有些步履蹒跚,长时间站立也让腰腿疼痛的他多少吃不消,但他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舞台上每位艺术家的一举一动——他就是这场演出的总策划、现已八十三岁高龄的朗诵艺术家殷之光。演出结束后,所有的艺术家一齐现身,殷之光也在主持人的搀扶下来到舞台上。
面对台下争相拍照录影的观众,殷之光知道这场演出成功了,虽然台前幕后的操劳十分辛苦,但他言语间流露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骄傲:“能把这么多的‘大腕儿’请到一起给我们老百姓演节目,我很自豪!看到大家这么高兴,我今天也知道了什么叫‘艺术为人民’,我们不能只在口头上讲,必须得做出实际行动来。”
散场后,殷之光又和热情的观众合了几轮影,才终于来到休息室喘了口气。“我在电视上看到有‘跨界歌王’,那为什么不能做个跨界朗诵呢?”殷之光说道。有了这样的设想,殷之光开始给自己的朋友们挨个打电话、发短信联系,“姜昆原来和我在一个团,我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王蓉蓉和杜鹏也跟我说,只要您打电话我们就到。我发现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是有点号召力的,能把大家叫到一起,也很自豪。”但由于手中的经费有限,殷之光只能给大家准备一些来回的交通费,令他没想到的是,大家连这份钱也不肯收,“姜昆说什么也不要。现在许多演员拍一部戏就上百万,歌手唱首歌也几十万,我们真正的艺术大家却分文不取。大家知道我这儿穷,参加活动没钱拿,但还是来了,我非常感激,也特别的感动。”
殷之光是“星期朗诵会”的创始人,在他的努力下,几十年来,朗诵会坚持办到现在,陪伴了许多人的成长,然而最近几期,殷之光却不再露面。顶梁柱的消失让一些观众担心朗诵会是不是不会办下去了?对此,殷之光表示:“我年纪大了,想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其他的艺术家,让观众们看到他们不一样的精彩表现。”(高倩/文 纪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