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闲说年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茂名未雨  2017年09月04日09:37

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相近的习俗,比如福建泉州一带叫普渡,海南定安、琼海叫军坡,广东茂名叫年例的祭祀活动。

据说,此习俗源于隋朝,其时岭南各部各自为政,群雄割踞,局势混乱,民不聊生。

俚族首领冼英协助朝庭平定叛乱,安定岭南,被封为谯国夫人,尊为圣母,镇守高凉。

当政其间,为了防止偷盗、抢劫和外族入侵,号令相邻村庄结为社,推举德高望重者为理事,集中青壮年忙时农耕,闲时习武练兵,战时跟随冼夫人作战,遇盗抢入侵,即群起而攻之,联防共治。为了便于号令社员,建置社庙,以庙为据点聚众议事,共商联防。

冼夫人去世后,百姓为了纪念她,每年于结社庆祝日举行祭祀活动,直到唐朝后便成为了一种风俗。

福建、海南以及南洋各地,均流传有冼夫人的功绩,故大多有此俗,但数千年沿袭至今,历经各朝洗礼,发展到今天有更多内涵和外延,形成一种带有祈福、社交、娱乐甚至信仰的节日的,也就只有粤西的茂名了。

光绪《高州府志》“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 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

《茂名市志》记载:“从正月初二起到一月底止,茂名乡村陆续过‘年例节’一般一个村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以元宵前后的居多,个别村庄在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等。

茂名的年例风俗流传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祭祀活动了。

俗话说年例大过年,过年的时候可以简单一些,但年例必须隆重其事。

二月十六是我们村的年例,在茂名地区算是比较迟的了。

前一天,为年例起首。

是日旁晚,村民们早烹早膳,然后提着用竹篾和五色纸糊成的灯笼赶往村庙。

这晚,村里要举行盛大的游神打醮活动。

夜色初浓,时约八点,锣鼓喧天,道工开始了请神仪式,手执法器绕坛狂舞,适时,大喝一声,把庙里的神像请上神轿。数个彪形大汉抬起神轿,吆喝一声,冲出庙门,开始了游神仪式。

村民们提着形状各异的纸糊灯笼,跟着神轿和锣鼓队的后面,沿着村道奔往村民设置的打醮道场。

如果去年谁的家里添丁,则需稍重其事,得花钱买一盏大宫灯,宫灯一般为塑料材质,顶部飘着六个华丽的檐柱,吊着一束红缨,灯身上有许多缕空花纹,显雍容华贵之气。宫灯内不点烟火,用绳子吊着一支手电筒,光线把灯壁上的仕女照得栩栩如生。

在无法剔分天与地的黑幕里,灯笼微弱的火光,斑斑驳驳,远远望去,漆黑中泛着点点星光,忽上忽下地翻腾着,就像一条火龙隐约盘旋在乡间小路上。

那威猛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咚咚”之声直震心弦,让人无端生出一股激昂之意。

村民三五家合为一伙,设置打醮道场,摆上三牲、果品和祭台。

队伍游至,鸣炮欢庆,村民将神像恭请至醮坛前方,锣鼓消而唢呐奏,众人依次跪拜,口中念念有词。

跪拜完毕,道工登场祭祀。右手拿着宝剑,左手执符印,一阵狂蹦乱跳,念念有词,拿起桌面碗中的大米,朝天一洒,再拿起村民准备的竹叶沾上清水,手拈莲花往各个方向拂洒。

道工再次带领村民跪拜,口中喃喃地念着沐恩信士某某某和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咒语。

祭毕,拿起一个三寸见方的爻杯往地上一抛。

此法器为一对,如果落地之时两个正面向上,称为阳爻,反之是为阴爻,不管是阴爻还是阳爻,都要继续再抛,直至一正一反的卦像出现后,意味着菩萨收受了村民的贡品,方能停止。

打出胜爻后,道工挥剑一指,顿时锣鼓齐鸣,神像入轿。抬神轿的、打锣鼓的、吹唢呐的、游灯笼的各司其职,在送神的鞭炮声中奔赴下一个醮坛。

如此数番,绕行全村,至半夜,完结打醮仪式。

游行队伍返回庙中时,有人在路口拦截,让大家依次排列,然后有人担来两担面包,一人手里拿着本子,数着人头,在那些出灯笼的家庭名字的后面打钩,再给提灯笼的人发上两个面包,这一晚游行便算是结束了。

那些不参加游灯,没有被打钩的家庭是要被扣钱的。

翌日,二月十六,这天才是正式的年例。

清早,村民陆续到市集里采购食物,准备大宴宾客,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气氛。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到来,主人家都会热情款待。按照乡下人的观念,来的客人越多就越有面子,说明他的朋友多人脉广,如果这天没有亲朋到来,那将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说明你的人缘不好,干什么事都没人赏脸。

除宴客外,这天还要再设坛打醮。内容与前一晚大体相同。只是换了神像,祭台上的供品则换成素的,仪仗阵容较前一晚更为排场,除了锣鼓、还增加了长唢呐,大铜锣、彩旗和一顶象征收瘟、辟邪带走厄运的纸船。

遇时年顺景,外出经商的老板还会请鼓乐队和飘色队伍前来助庆,更甚者还会表演一些上刀山下火海的节目。

其实年例众多环节当中,最与初衷接近的,莫过于年例当晚游火把的环节了。

晚上九时,村民自发地从家里拿出准备好的火把,向着年例领头人(俗称大头)的家里进发。

在其屋前空地上,道工要进行一场叫“开收瘟门”的法事。

作法完毕,村民抬着纸船、神像,敲锣打鼓,吹着长唢呐举着火把浩浩荡荡地出发,沿着村内外的大小道路游行一遍,以示将各家各户的瘟疫、厄运统统收进纸船里封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