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郭明馥个展开幕:赴一场丹青之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曦月  2017年09月04日15:54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9月2日,由策展人王青云策划、慧和天语艺术空间主办的“丹青之约——郭明馥个展”在北京慧和天语艺术空间开幕。丹青之约,语出宋徽宗的题画诗句“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丹青原是古人对绘画的一个诗意的称谓,在郭明馥的作品中则有特殊的意义,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郭明馥选取朱砂和花青这两种色彩单独运用,以色代墨,既展现了色之韵味,又充分融入了了笔墨的淋漓之意。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既包含画家对于东方艺术哲学的思考,亦展现出他近年来对佛教和老庄之道的感悟,是其自身对于 “纯粹与永恒”的绝对体验。

传统绘画的元素,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花一石,在文人墨客眼中都有超越实相的理念。郭明馥在探索中意识到执著于题材外相,容易产生滞碍于物的问题,纠结于物象和技巧无非是“由器入道”的障碍。“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碍于智,故能运于智。”古人的智慧在于把拟人化的精神赋予,花木竹石,行云流水。并且形成了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美的标致。以有形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境生于象外”的审美意境。郭明馥近期的作品就是在探求从对世相的抽离,寻求与天地自然最朴素精神的相应。

以其创作的《冠云峰》为例,作品取材于苏州园林的太湖石,在造型上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瘦,皱,透,漏”的审美趣味。其石历经千万年的洗礼,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已超脱简单的物象,衍生出“天、地、人”的三才之道与“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精神。在技法上,画家摒弃传统的树石皴法,转而另辟蹊径,将自己近年来对于老庄哲学的领悟融之其中,展现出太湖石的光影变化与精神气质。

画家在寄语中如是说道:“芥子纳须弥”,无限就在有限之中。无边世界的妙义就从“一念”显现,宇宙不是纯然外在的时空,而是人心灵所构造的世界,就在一丘一壑、一花一草中。道不在同,佛不在求,只要回归自心,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一切都自在显现,当下圆成的生命,才是至高的圆满之境。丹青相伴一生,是画家最快乐的。对宋元审美的体会,也是郭明馥探索“质延古意,文情今变”的契合。

本次展出了以太湖石为主题的49 幅作品,展览将持续到9月28日。